•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四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向内看就对了

发布:2022/3/22 12:00:44229 个作者有用

写作有两个维度,一是生活的宽度,二是生命的深度。很多人注重前者,忽略了后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生命深度的挖掘达到了令人惊异的程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通常是在夜晚进行的,他晚上七点半起床后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晨五点。据他的日记记载,在黑夜工作可以免受外在事物的打扰。在黑夜写作的作家不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鲁迅、卡夫卡、海明威、杜拉斯、路遥,等等。

其实,黑夜代表着孤独。在黑夜工作可以不受外在事物的打扰,让人专注于内心,寻求内心丰富和完整的体验。写作者的工作就是创造一个世界。他们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任意驰骋,与外在的世俗世界完全脱离。黑夜有一种魅惑感,它让作家们沉醉不醒。

弗洛伊德将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人最为野性、最为原始的一面;自我则指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世俗的一面;超我指神性的一面,人超越自我限制从而获得了神性。在这三个部分中,自我和超我都是经过刻意伪装和改造的,并不真实。唯有本我——这个隐藏在内心深处、耻于显现的“我”,才呈现最为本真的状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就是本我的写作,他不受外在名声的影响,不为债务所累,将写作全然交付心灵,他的写作完全是向内看的写作。这在他的日记中有深刻体现。

人是一个谜。需要解开它,如果你一辈子都在解这个谜,那你就别说浪费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是一个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敢于挖掘人身上真实而隐秘的地方。

在《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深爱着索尼娅,但有一瞬间,他又觉得恨她,这样的念头让他惊恐不安。其实想想,这样的念头何其正常。人类的情感从来都不会是单一的,它是复合体,它常常包含着几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对一个人爱得越深,恨的时候也会恨得越深。我们渴望在爱情里获得超越自我的短暂性和虚无性,渴望爱情能满足自己对永恒的期许。然而,这种渴望并不能长期存在,它具备偶然性。在热恋时,我们觉得对方就是唯一,常常将背景全部虚化。但是背景有时会突然蹦出来,打破我们的幻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描述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时,可谓用了“大手笔”。整本小说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几天、准备时期的纠结心理,和犯罪后几天的忏悔心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里藏着一个恶魔,他对索尼娅痛苦地说道:“当我在黑暗里躺着,想象着这一切的时候,是魔鬼在诱惑我吗?啊?”[2]魔鬼诱导他犯了罪,杀死了老太婆和老太婆善良的妹妹。

问题是,他为什么要杀死老太婆?在杀死老太婆之后,他都没有看过那些钱财,便将其藏在了一边。赤贫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存在。他想弄清楚:“我跟大家一样是虱子呢,还是人?我能不能跨过障碍?我敢不敢弯下腰去拾取权力,我是个发抖的畜生呢,还是我有权……”

也就是说,只有杀了人,拉斯科尔尼科夫才能证明自己是人,而非虱子。他有一套安慰自己的杀人理论。但最终令他无法忍受的是,他以为自己在杀人之后会像拿破仑一样镇静,事实上他却并不能说服自己。杀人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心灵的拷问,他晕倒、打战、和亲人变得生疏……他的内心被搅成了浑水。他似乎隐约认识到,自己并不能成为拿破仑。他内心纠结的源头便是在这里,事实证明,他只是个虱子而已。罪与罚之间的较量,通过作者的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唯有恶魔才算是真实的。

关于“性善”和“性恶”的问题,是自古以来就横亘在人们面前的难题,难以得到唯一且正确的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更偏向于“性恶”,当然,这里“恶”的概念并非指恶毒,而是隐秘的、难以启齿的内心想法。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让人们主动遗弃了“恶”的一面。

人的内心充满秘密,它们盘根错节,极不规律,却又如庄稼地里的野草一样长势凶猛。但我们承认“性恶”并非在承认恶魔的正面性,而是在正视恶魔的存在,避免它在黑暗的、拥堵的下水道四处奔走。否则,小恶会变成大恶,最终泛滥成灾。

善恶相交并存本来就是人的天性。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内在是生活的本质。

唯有放弃个体性才能取得胜利,才能真正到达和谐的境界。《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自首,他认识到自己秉持的所谓的信仰的虚假。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将索尼娅的信仰变为自己的信仰……于是,主人公由恶到善的转变顺利完成,毫不拖泥带水。

有时候,我们的执念会变成一把太重的枷锁、一座太牢固的监狱。我们被束缚,难以解脱。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杀人行为来源于他自己的执念,即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也执着于思索何为人,他在寒冷中拼命奔跑,末了,他明白了,只有不再傲慢,忘记自己,变得无比谦卑时,人才会得到欢乐。

由欢乐到达的欢乐,只能是浅显的欢乐。唯有从痛苦到达的欢乐,才能变成真正的欢乐。

鲁迅亦然。他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也从阴暗面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他惊慌地叫出了声。他没有因此而背过身,而是在深深的绝望中不断超脱自我,最终孕育出超越绝望的希望。

所以,不要只在白天的喧嚣里睁大眼睛,要在黑夜中竖起灵敏的耳朵,我们需要倾听世界深沉的奥妙,也需要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让那个藏在心底的自己适当地出来透透气吧。我们需要沉下心思索何为真正的人。我们一生都在践行“人”这一概念,但我们无法完全将其付诸实践,我们只需要认识这一点,然后保持谦卑,谦卑地去爱,谦卑地去生活,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