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五节 巧用记忆和智慧的关系,做好内容铺垫

发布:2022/3/22 10:12:18168 个作者有用

一篇文章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故事的千回百转,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还在于悬念设置得吸引人。很多时候,我们很喜欢读一篇文章,就是因为作家成功地设置了悬念,用悬念吸引我们一页一页往下读。

读到精彩的故事时,我们会不断猜想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当我们是读者的时候,我们会陷入这样的悬念里,为故事里的悬念感到兴奋;但当我们变成写作者的时候,就要从这样的悬念中跳出来,去思考悬念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样的规律,如果让我们去设计一个悬念,我们要怎么设计。

总的来说,设置悬念只要把握一个规律,那就是巧妙利用记忆和智慧的关系。写作就是在经历一种人生。相对应的,写作也就是在写一种人生。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记忆不一样。我们得先有记忆,才能体会生活的好玩之处。

记忆构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它可能让我们对以后发生的事情产生担忧,也可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当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读者构建对新世界的认识和记忆。当读者对记忆产生了感情,我们就能利用读者的记忆去制造悬念了。

我们在制造悬念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利用读者的记忆。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都熟悉的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为什么会形成巨大的悬念?有人可能会说,它的悬念是因为罗密欧和朱丽叶两家是世仇。但是,世仇就能形成悬念吗?既然是世仇,不来往就好了,为什么还有后面剧情的发展呢?所以,悬念的形成还来自前面的铺垫,也就是对读者输入的记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是世仇,这个设定构不成悬念,但他们相爱了,这就让整个故事有了巨大的矛盾,这就构成了故事的巨大悬念。

悬念的形成不仅仅依靠戏剧性事件,它还要依靠之前铺垫的内容,也就是写作者带给读者的记忆。如果前面的铺垫基础不牢靠,后文的矛盾冲突就不太容易展开,更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所以,对写作者来说,要写一个具有悬念的故事,一定不能单纯注意事件的冲突性,还要注意做好最开始的铺垫工作,也就是让读者事先有准备。

那么,如何为悬念做好铺垫?

任何作品开始的部分肯定是在交代。我们举一个例子,近代美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一部微型小说,小说开头是这样的。

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子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悬念,大家可以想一想悬念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对,悬念设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场景。

这就是为悬念做的铺垫。如果说,一个作家不做铺垫,直接说外面响起了敲门声,那冲突感是建立不起来的。外面的敲门声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放在现实生活里肯定很少有人注意,它出现在作品中就更没有人注意了。这个时候,作者就聪明地把这样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放在了一个不平常的环境里。是什么样的环境?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子里。这个时候,冲突就有了,读者就会好奇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子里时,敲门的会是谁?还有,为什么会响起敲门声?最后一个人为什么会坐在房子里?为什么他会是最后一个人……这样,一大串疑问出来了,作家也就成功地设置了悬念。

我们以这篇微型小说为例来说明为悬念做铺垫的四方面内容。当然,这只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文章的情况补充其他内容。

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

场景是故事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故事的场景能让所讲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确定。也就是说,描述场景能让读者找到一个确定的地点,对故事发生的场地有明确的认知。

这种场景有可能是比较实在的场景,是外部环境,比如交代一个故事发生在哪条街道,或发生在哪个时代等;也有可能是带有隐喻性质的场景,是一个故事的虚拟情境,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在开始部分就奠定了“混乱”的隐喻情境,此后展开的两条线索,也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基蒂和列文,这两对爱人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爱情、生活故事:一对是混乱的,一对则是平静的。

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奥布隆斯基家里全乱了套。[7]

二是交代人物关系图谱。

场景之中必然要有人存在,有人与人的关系,也有人与场景的关系,这些人物关系能让场景变得人性化。其实写作和现实生活是一样的,当我们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在熟悉的环境之外,我们往往会去熟悉这个环境中的人,熟悉他们的性格,熟悉他们的关系等。只有当这些都熟悉之后,我们才会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放下戒备,也才会与人物建立起情感联系。作品的开头就是在让读者放下戒备,全身心融入故事创造的环境中。在《呼啸山庄》的开头部分,艾米莉用一句很简短的话就把主要人物交代清楚了,作品中人物的关系也很清楚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一八○一年。那一天,我刚去拜访了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位后来让我伤透脑筋的孤僻的邻居。[8]

三是交代时间发展的线索。

场景和人物关系图谱都属于空间信息,故事往往是立体的,所以在这之上,还应当交代时间。简单地说,故事发生在哪一个时间段内?发生在古代还是现代?故事的叙述时间与现实时间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是顺叙还是倒叙?故事的叙述速度相比现实世界是加快的,还是放慢的?这些都是在冲突发生之前需要作者交代的。以《百年孤独》为例,这是经常被提及并被当作经典的例子,我们仔细品味开始的部分,马尔克斯讲述的故事的时间已经不单纯是现在,而是将现在、过去和将来都整合在了一起,这种设定本身就带有特别的奇幻感。

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四是交代欲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冲突。

还有一个与前三方面相匹配的悬念形成的前提,那就是为主人公/故事设置一个前进的欲望。《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要打败大马林鱼、《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想要永远在一起、《嫌疑人X的献身》中警察想要破案……这些都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冲突,但有了欲望还不够,还不能让欲望实现,要有一些阻碍欲望实现的事情。《老人与海》中的阻碍事件是海上的巨大风险,《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阻碍事件是两个家族的世仇,《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阻碍事件是聪明的作案者石神。有了阻碍事件,冲突感便形成了。

作品的冲突必然要在以上四方面都交代清楚以后才能形成。这四方面能让我们慢慢靠近故事世界,最后融入这个世界。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也发生冲突,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逐渐深化的。

注释

[1]莱内·马利亚·里尔克.里尔克诗选[M].臧棣等,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2]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日文艺出版社,2012.

[3]汪曾祺.受戒[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4]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5]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7]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高惠群,石国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宋兆霖.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