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行为,它一方面能治愈心灵,另一方面能拓展生命。史铁生正是用写作治愈了内心的创伤,发掘了生命的更多可能。对史铁生来说,现实生活让他感觉到某种缺失,让他拥有了一种缺失体验。
鲁迅说,没有什么比家道中落更让人悲伤的事了。直到这时,人们才会清晰地发现人性的冷淡和薄情之处。而对史铁生而言,怕的不是终身残疾,而是正年轻的时候遭遇突如其来的残疾。试想,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年轻人突然待在医院,面临死神的考验。这让他一度不能接受。他抱怨着:怎么年纪轻轻的,就摊上这事了呢?
有一段时间,史铁生的生活都是黑暗的,没有一丝光亮。他怀疑自己,也怀疑人生。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天亮了,他就推着轮椅去地坛,一待就是一整天。母亲着急地叫喊,他都充耳不闻。这时候的他觉得命运辜负了他,他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既然死亡是必须要面对的,那么他该如何活着呢?他想了很久。后来,他想到了写作。写作拯救了他,他也找到了答案:身体的残疾又怎样呢!
他想,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为什么要用肉身的残疾折磨心灵?史铁生的小说写了那么多人物:有名字的或者只有字母代码的……但其实,这些人物是一样的。他们都在不停地安慰自己,安慰自己就这样活下去吧,不然还能怎样。《老屋小记》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遭遇了命运的不公。可是他们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把生活过得津津有味。
比如U师傅——那个什么都懂的知识分子,五十多岁时仍然未婚。她安然地待在那个埋没了自己所有才华的街道生产组。就算日子再糟糕,她依旧保持原有的生活品质,在家里仍会将头发挽成髻,穿着旗袍,养着花草……
日子是淡淡的。人也是淡淡的。生活中那些苦难自然会隐退,这就是史铁生的逻辑。是啊,生活的创伤在所难免,接纳它,尊重它,与它和平相处,这才是可取的生活态度。史铁生也一直都在利用写作不断地自我安慰。庆幸的是,通过文字,他也安慰了无数人。
有人将史铁生的写作称为“写作之夜”的写作。其实,有时候,黑夜带给人类的安慰要比白昼多得多。史铁生在自己构造的“写作之夜”中,一次次倾诉生活的幽暗真相。他清楚地看到了这些,他觉得这些才是生活的本义。但他永远都会找一种方式去照亮读者幽暗的心。
慢慢地,史铁生在写作中发现了自己。
史铁生患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地坛度过,他不断思索生死问题,追问灵魂的有无。那是他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而写作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出于身体原因,史铁生的活动范围极为有限,他被困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这导致他对外在世界缺少充分的认知和体验。他的视野是局限的,他只能通过不断思考、想象和写作来看见生活和发现生活。
正因如此,在史铁生的小说中,人物只是人物,相比人物的差异性以及人物发挥的连接情节和故事的作用,人物的同一性更重要。所有的人物都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并且都只能作为作者的一部分。比如《务虚笔记》中的C和L、WR和Z,他们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可以变成L,WR可以变成Z。
史铁生的小说很少触及故事中的戏剧性元素,但这并不代表他对故事不感兴趣。相反,史铁生在以一种更本质化的方式讲述故事。对他来说,故事早已不是为了追求有趣、新奇、好玩而存在,故事必须揭示生活的本质。
在小说《中篇1或短篇4》中,史铁生讲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边缘》。他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死亡,但又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讲述人们有关死亡的各种猜测。第二个故事叫《局部》。史铁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叛徒的一生进行审视与剖析。第三个故事叫《构成》。史铁生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他”五岁时对“她”一见钟情,最后执着进山相见的凄美爱情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叫《众生》。这四个故事充满各种二元对立关系,但对立意味着矛盾的化解、差别的消失。
史铁生不仅在形式上把四篇小说合并在了一起,还在内容上将它们放置在一起。有趣的是,四篇小说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像是人生有多条路可走,无论从哪一条路切入,都能洞见真相。因此,这四篇短篇小说其实也只是一篇中篇小说而已。就这样,史铁生在追问、找到答案,又追问、又找到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接近最初的自己。
写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补偿机制。
史铁生曾给听力障碍儿童开过一场讲座,我对讲座中的几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大致是这样的:你们是“残疾人”,因为你们听不到,因为你们不会说话;我是“残疾人”,因为我不会走路。可是那些正常人呢?他们其实也是“残疾人”,他们想飞,但他们飞不起来。
史铁生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告诉这些孩子,没有人可以高高在上地指责别人。因为我们都是“残疾的”。我们不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圆满,只会缺乏;我们内心总有期待,总有那些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或者,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残缺的,我们的生存使命就是让它们不断完善、接近完美。但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逃脱“残疾”。所以,认识残缺,接纳残缺,从而正视残缺,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课题。
总之,对史铁生来说,写作是快乐的、自足的,还能够帮助自己感知自我的存在和灵魂的归处;写作更是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的一种方式,是对人的残缺进行的终极思考。史铁生借助写作救赎了自己,也用写作救赎着成千上万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