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二节 挖掘人物内心的隐秘世界

发布:2022/3/22 10:19:47177 个作者有用

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不断地问自己:你真的熟悉你写的人物吗?你可曾知晓他的少年时代?他的言行举止是否服从于其性格?他是否已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你能否听到他的呼吸声?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人物才能一步步走进我们心中。

和人物产生共鸣,甚至让人物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写好人物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作家创作的起点,又是写作活动的终点。高尔基就曾建议说,要把文学叫作“人学”。那如何写人物?如何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内心的隐秘世界呢?

首先,要善于从真实的生活中发掘,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探究,去寻找周围“有趣”的人物。

莫泊桑文学成就的取得和福楼拜有着很大关系。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特别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他强调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观察之物的独特性,尤其要有在相同的事物中发现不同之处的能力,要特别突出某一个杂货商、守门人与其他杂货商、守门人的差异,要发掘一堆篝火、一棵树与其他篝火、其他树之间细微的差别。

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别痴迷画麦草垛,他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中,在细微的变化处,绘出了各式各样的麦草垛。如果说普通画家执着于探寻麦草垛与摩天大楼的区别,那么,莫奈则执着地观察、体悟麦草垛的不同,探寻每一个麦草垛的细微特点,其作品展现的光色之间的差别、阴影之间的区分等,代表着莫奈对这个世界的不同认知。

写人物亦是如此。作为写作者,不能人云亦云,不是什么人物都要看到、写到,也不是人物的一切都要写全,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人物个性的闪光之处,避免千人一面。金庸笔下的人物虽然比较极端,常表现出极端的感情和人性,但无论是他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人物的深度剖析,都很见功力,他的叙述极有趣,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武功好,性格好,似乎处处都极尽完美,但金庸在其身上安排了一个个性特点——笨,这样,人物的真实感和趣味感就增强了。郭靖也就成了独特的“那一个”。

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塑造成功的人物,通过观察,写作者能从多个同类人物当中抽取出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习惯、情趣、身姿、动作、语言、信仰等,将其综合在一个人身上。比如《边城》中的翠翠就是沈从文经过组合后创造的人物——沈从文从张兆和、家乡船上的女孩等人身上挑取符合翠翠的形象特征,进行了创造加工。通过细致的观察,写作者也能以某个人物为模特,对人物的经历和命运做适当的推想、加工,从而塑造出艺术典型。贾平凹的《高兴》就是以作者自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刘书祯为原型写成的。

其次,我们要对人物特别了解才行。脸谱化在塑造人物时是最要不得的,我们要往深了看,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懂、看得清、看得深入。

这其中有一些小技巧和小心得,比如,人物切忌完美,他必须有不足之处;人物塑造要具体,要全面,人物的所有行为及结果要有其内在逻辑,要有自洽性;要注意人物突然的反常表现,因为反常之中显现人物的内在性;人物的命名也是重要的,作者可以通过名字或者外号直接点明人物的个性,比如雨果《笑面人》中的“笑面人”。这些技巧都是深入了解人物的路径。

有灵魂的人物必然来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永远是诞生复杂、悖论人物的绝好场所。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人物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就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毛姆虽选取了高更的大致轮廓,但在具体写作中又加入了许多个人的想象和体验。这也告诉我们,写作者塑造人物时不会照搬生活里的真实人物,但作品中的人物必然是在真实人物的基础上塑造而成的。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就是基于钢琴家杜普雷的真实生活创作的一部作品。那么,电影中的杜普雷必然和真实生活中的杜普雷有较大差别。写作者的作用在于揭示内在生活,在于告诉读者更多尚未为人所知的东西,写作者会一步步深入、剖析、追问源头所在。比如现实中的人物说:“我很绝望。”我们无法猜测其绝望的由来。或者我们听到了也就只是听到了,它们似一阵风吹过,之后便没有一丝踪影。但在作品中,人物的绝望一定是有根源的。这和其童年经历、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作者一定会把人物的内心剖开,让读者真的体会到这种绝望。

我们要时刻记得,塑造人物时要善于发掘人物身上历史的和小说的两方面特性。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结果常常并不是那么重要。

最后,人物的纵向性格变化和发展也尤为重要,要善于展现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这有助于将人物形象复杂化。除了描述人物的形象特征,还要描述人物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但要注意,这并不代表人物形象设置就一定要有大的转折或冲突,写作者最好能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完成人物的角色设定并交代其成长逻辑。

鲁迅笔下的人物,其遭遇、性格等总是变化着的。《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涓生、子君,《奔月》中的后羿……他们的变化虽然是被动的、偶然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但其内在又有命运的必然性,夹杂着自我无意识的选择,是有关生命境况的悲凉书写。人物的深意和复杂性就在此,鲁迅将其影影绰绰地书写了出来。比如《故乡》中的闰土从少年向中年变化着,那个活泼、纯朴、热情的少年英雄变得迟钝、麻木,像个“木偶人”,鲁迅通过这种极端对比控诉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更在对比中写出闰土这一人物的丰富性和悖论性。鲁迅笔下的闰土形象是这样变化的。

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中年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在人物形象塑造和阐述上的言而不明,隐而不发,足见鲁迅的功力。其实,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并不在于写得有多深,有多全面,而在于怎样用浅显的语言、直白的文字、简单的人生轨迹,写出一个多维、立体、丰富的人物,让读者能触摸到他的心跳,大致预测他的选择。如果作者在写人物的时候,能感觉到在人物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也怜,也痛,也悲,也喜,那这个人物必然是经得起推敲和琢磨的人物。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