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五节 叙述者的设置及人物的不可靠性

发布:2022/3/22 10:20:35196 个作者有用

我们以为所有写作者在写作之前都会有大致的情节构思,其实不全是这样的。我们或许会根据一个突然出现的意象开始写作,比如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就是从太阳光照射下的红萝卜展开叙述的;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个模糊的人物开始写作,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就是从他头脑里一直徘徊的船上见到的女孩开始创作的……有时,写作者下笔之前不需要对写的内容有多了解,而应该首先确定选择一个怎样的叙述视角,也就是说这部作品是从谁的立场上讲述的。

视角的选择并不仅仅关乎人称的问题,还和表达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对一部作品而言,选择不一样的视角,会让同样的内容呈现不一样的面貌,讲述的故事也会有巨大反差。

可以说,确定了一个视角,就代表这部作品将以谁的立场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知识分子的立场和农民的立场会截然不同,富家千金和沦落风尘的女子的立场也会有巨大的反差。人物的世界观不一样,对事物的评价标准不一样,自然而然,呈现给读者的也就不一样。同样的道理,一片飘落的黄叶,有人从中看到凋零,有人从中看到重生的希望,有人会想到人生的无意义,也会有人只是看到了黄叶本身,什么也不会想。

我们常常说,故事的特殊性来自于叙述视角的特殊性。对于故事来说,重要的从来不是讲了什么,而是谁讲了什么。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叙述视角将直接决定故事的内容和故事的呈现方式。叙述视角是一个很有趣的要素,稍不注意,它就会“出卖”写作者,“出卖”事情的真相。任何故事都在叙述视角的旋涡中,所以,选对叙述视角对提升写作的可信度与感染力非常重要。不过记住,所有叙述视角都是不可靠的。

创意写作教程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践:两个人结束了一段恋情,若从各自角度出发,这个故事肯定会有两个版本。这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若站在不同的角度书写,其呈现的面貌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差距可能很大。

比如写一对夫妻的矛盾,双方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这会直接改变故事的走向。从男人的角度出发,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我看着她的耳环,那是我第一次拿到广告提成时给她买的。为了谈成那笔生意,我在零下十五度的北京,在饭店外,穿着薄西装,等了客户三个小时。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逛商场时称赞了这对耳环。她很喜欢那对耳环,每天晚上睡觉时,一定把它们摘下来收好。然而,上个礼拜,我提前回家时看到了那个男人的车子从楼下开走。我打开门,进屋,她的神情非常慌乱。我一眼看出,她的耳环掉了一只。我走进卧室,发现另外一只耳环还躺在床单上。离婚吧,没有什么可说的。[3]

这段话简单说就是:我很爱她,她却出轨了。但是换一个角度,从女人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原因,这一切不再是她的错,而是他的错,是因为他脾气越来越差,对自己越来越不信任。事情变成了这样。

那天下午,他来找我。他抱着我,向我表白。他的力气很大,我的耳环掉了一只。我承认我被他吸引了。然而,在那一刻,我脑海中闪过了我丈夫的脸。我推开了他,让他走。那时候,丈夫回来了。他看到了床单上的耳环,开始咆哮。我从来没有发现,他是这样粗鲁的一个人,他对我如此不信任。离婚吧,没有什么可说的。

当我们大致确定是在谁的立场上讲述这个故事,也就是确定叙述视角以后,就要考虑故事的人称了。

各种人称都有其优缺点,像第一人称“我”的讲述方式比较容易代入情感,但会受时空的限制;第三人称“他/她/它”的讲述方式相对缺少情感性,但其涉及面很广。在写作中,第二人称用得最少,用“你”去讲述故事,比较有局限性。

我们以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例。小说刚开始是这样的。

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因为露西的工作已经给安排好了。要把门从铰链上卸下来;朗普尔迈耶公司的人要来。再说,克拉丽莎·达洛维心里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早晨啊——清新得像专门为海滩上的孩子们准备的。

多么有意思!多么突然的行动……[4]

这属于第三人称叙述。这种叙述奠定了整篇小说的基调。一篇小说叙述人称的选择直接决定这篇文章的叙述走向及风格。我们试着用第一人称改写这部小说的开始部分。

露西的工作要告一段落了,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像是卸门框什么的。而且,今天是一个多特别的早晨呀,空气清新得像是特意送给海滩上的孩子们似的。我想,我还是自己去买花吧。真的是太开心了!太突然了!

再改为第二人称。

亲爱的读者,我要跟你们说,这花,还是得我亲自去买。因为露西的工作要暂停了,而且这些门得从铰链上卸下来,朗普尔迈耶公司的人马上就到。如果你们在的话,就能感受到今天这个特别的早晨,空气清新得就像是特意送给海滩上的孩子们的。我真的太开心、太突然了。应该怎么和你们描述我这种心情呢……

我们细细品味,有没有发现什么差别?人称的变化直接改变了故事的基调。可以说,第三人称造成的疏离感是伍尔夫这篇小说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她借助这篇文章表达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与生活之间的疏离。但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则在无意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破坏了伍尔夫要表现的疏离感。

选择叙述视角和人称需要大智慧,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有这样的选择意识。还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视角和人称在文本中并不是一以贯之的,作家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叙述视角和人称,让文本更具丰富性和趣味性。就是说,写作时可以尝试变换叙述人称,让故事拥有可无限延展的张力。

同时,为了更准确、客观地表达观点,我们的叙述视角和人称一定要有足够的细节作为支撑。细节特别重要,它能提升一个故事的可信度。比如上文提到的男人角度与女人角度的例子。读者为什么会信他们的话?因为有细节,这个细节就是耳环。耳环这一可靠的细节和实物,增加了故事本身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指出,当一个人心里将某个人比喻成其他事物时,他就已经陷入了爱河。于是,当托马斯认为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时,就证明托马斯已经爱上了特蕾莎。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则体现在晚上睡觉时,她常常会拉住托马斯的手这一细节。

另外,无论写作者设想的叙述人称是什么,一定要再设想一个场景,想象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应当处于什么样的场合之中?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这些都需要真实地还原和再现。

我们顺着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再往深探讨,其实便需要写作者具有共情能力。鲁迅虽然总是在批判国民性,但他又对这一切充满了悲悯。这就启示我们,要学会站在任何人物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理解每个人的内心感受,这样就不会把问题片面化或者狭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同理心和慈悲心的称职的写作者。

注释

[1]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高惠群,石国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例文引自“创意写作书系”。

[4]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M].王家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