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五节 改写记忆以及适当地故弄玄虚

发布:2022/3/22 10:10:06220 个作者有用

灵感常是偶然得来的。偶然得之的灵感常常是那些表面被我们遗忘,实则藏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这是灵感的魅力所在,它能在一瞬间激发写作者的回忆,能一步步破除写作者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在不经意之间直面自我,审视自我。灵感的神奇和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能够触及隐秘的自我和隐秘的感情。写作者顺着灵感的脉络,顺藤摸瓜,就能书写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这是写出好的作品、真诚的作品的前提。

契诃夫在小说《牵小狗的女人》中,这样描述主人公古罗夫。

他有两种生活:一种生活是公开的,它是所有需要看看并知道这种生活的人都看见和都知道的生活,它充满了虚假的真实和虚伪的欺骗,它同他的熟人和朋友们过着的生活一模一样;而另一种

生活是在暗中进行的。由于许多情况奇怪的(也许是偶然的)凑合,所有在他心目中是重大的、有意思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所有他真诚地做了而又不欺骗自己的事情,所有构成他生活的核心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是背着他人发生的;所有他的不诚实行为,还有他借以隐藏自己来掩蔽真相的外形,比如说,他在银行工作,他在俱乐部里争论,他说的“下等人种”,他同妻子一起参加庆祝会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公开地进行的。他依据本人的情况判断别人,他不相信他看到的事情,而且他总认为,可能是在秘幕下,就像在夜幕的掩护下一样,每个人都过着他真正的最有意思的生活。每个人的私生活都得靠秘密来维持。所以,也许,多多少少是由于这个缘故,文明人才会十分焦急地谋求对个人隐私的尊重。[2]

如果要写作,肯定是写古罗夫偷偷摸摸过的那种隐秘的生活。至于公开生活中的古罗夫,是可以省去的,或者直接将其当作反讽的一种依据。因为隐秘生活中的古罗夫更接近真实,更接近普遍的生活,接近人性,接近灵魂的真诚面。在契诃夫看来,隐秘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真实的、必要的。要注意的是,隐秘生活不是原样书写,而是要进行一系列改编,使之符合叙述要素和叙事伦理。

那该怎样写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大概都缺乏巴金和卢梭那样的勇气,去记述自己生命中那些不为人知甚至带有污点的经历。所以很多作家的写作其实是带有篡改性质的,他们将记忆进行二度加工,改变了其原始的形状。这样,这些记忆就既是个人的记忆,也是集体的记忆;既是原始的、带有自我情感的真实记忆,也是经过后期加工的客观记忆。最常见的重新加工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方法是搜寻准确的记忆和情感。

记忆和情感有时候是模糊的、难以捉摸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准确地捕捉记忆和情感的名称,将它们确定下来。确定的过程可能会经历来回往复、不断犹疑、不断接近又不断远离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很快读懂它,走近它。

作家雪莉·爱丽丝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她七岁的外孙说好要来车站接他,但是外孙到车站时她已经到了。她的外孙因为没有听到火车的汽笛声而懊恼不已,大声啼哭。雪莉·爱丽丝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安慰他。这件事情过去好多年了,但这个场景一直萦绕在她脑海之中,她想不明白,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为何一直留在她的记忆中。后来的某一天,她突然顿悟,知道了原因。

雪莉·爱丽丝离开法国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她表面上似乎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的环境,可是在内心深处,她依然眷恋着法国。火车的汽笛声已不只是外孙啼哭的原因,而成了一个游子对故国的回忆,它代表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雪莉·爱丽丝就这样从自己一直纠结但无果的事情中找到了写作的出口和灵感,她也终于给让自己长期纠结的情感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将之传导出来——她找到了合适的角度,将这段经历写成一篇成功的文章。

这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想着将自己混沌的情感直接传达给读者。如果连自己的情感都没梳理明白,又怎么可能让读者知晓。写作忌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写法,而应当是“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第二种方法是仅保留情绪。

情绪在我们每个人的回忆中都特别重要,它甚至会支配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一生可能都会受某次难以忘怀的情绪的影响,它甚至支配着我们做很多选择。

有一个作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年轻时喜欢四处游玩,一次游玩过程中她认识了一个当地人,两人很相爱,便毫不犹豫地结婚并生下了小孩。然而,几年后,她突然极度厌烦这种琐碎无聊的家庭生活,于是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孩子。

这样的经历让她久久不能忘怀,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生活在愧疚和悔恨之中。她想将这些写出来,可害怕受到别人的非议和责难,毕竟这种行为在道德层面是为人所不齿的。于是她选择将这个故事进行改装。

她只保留“离去后的愧疚情绪”,而改变了故事本身。她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少时她与父亲不和,便一气之下离开了父亲,在外闯荡多年之后,她终于决定回家,可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去世。

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办法,也是写作者常用的技巧:保留情绪,唤醒记忆,也宣泄记忆。比如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伤痕文学”就是用保留伤痕、书写伤痕的方式书写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

第三种方法是变换人称。

这一方法就是将某件难以言说、难以言明的事件安排在作品中的人物的身上,于是,作家的秘密变成了别人的秘密。作家抽丝剥茧般揭露人物隐私的过程,实则是在一步步进入自己尘封的内心。

所以,如果你经历过的某件事让你觉得很尴尬,但你又迫切想将它书写出来,那你何不把这件事安插在其他人身上。作家巧妙地把自己的秘密安插在别人身上,将秘密变成别人的故事。甚至作家还可以充当评说者的角色,站在事件之外,将自己变成旁观者,在一边默默地围观主人公的所作所为。

杜拉斯在好几部小说里断断续续地书写了她和中国情人的感情经历,其中有的使用第一人称,有的使用第三人称。于是,作品中的情节真真假假混在一起,究竟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还是作者在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经历,读者难以分辨清楚。这其中产生的张力往往能创造更为深厚的意蕴。

第四种方法是赋予某件事合适的原因。

很多事情是可以被原谅的,如果它有值得被原谅的原因,这便是写作的伟大之处。

我们看到一个人自私自利,甚至极端暴力,但倘若我们得知这一切来源于他不幸的童年,他或被施暴,或被抛弃,或被残忍地伤害……那他的缺陷可否被原谅呢?

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她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福、不完满的,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生挚爱,她为此抛弃了丈夫、孩子,和情人远走他乡。这个在现实生活层面会被指责的女人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成为读者同情、怜惜甚或赞美的对象。

说到底,其实还是关于角度的问题。站在谁的角度、以谁的立场去写将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价值立场。文学作品中不会有绝对的好坏,更不会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因为很多人都有值得他人同情的理由。所以,我们可以为自己难以言说甚至带有某种“罪恶感”的记忆找到合适的原因,让一切在情理之中,让它们可以被理解、被接受。

总之,灵感诱导写作,是写作的方向和坐标,更是写作指向的一种可能。我们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必须及时且准确地抓住灵感,还要将之系统梳理、发散、整合成文字,我们要一步步进入写作实践,一点点将灵感扩充,将灵感的魅力发挥到最大,最终将其变成文学作品。

注释

[1]杰克·赫弗伦.作家创意手册[M].雷勇,谢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契诃夫.牵小狗的女人[M].朱逸森,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