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五节 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创造独特的世界

发布:2022/3/22 11:59:51171 个作者有用

读大学那会儿,我硬拉着舍友去汉唐书城听陈忠实的讲座。也许因为我是陕西人,我对陈忠实、贾平凹、路遥这些陕西籍作家都热爱得很。那时候的陈忠实身体看着还健朗,聊起文学来精神也很好。那次,他演讲的题目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陈忠实偶然看到后便将之奉为写作“圣经”。“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一遍遍咂摸这句话,也一遍遍将之运用到写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陈忠实对这一句话进一步阐释道:

遵循寻找—发现—探索的循环途径,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挖掘人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句子,才称得上属于自己的句子。[7]

也就是说,只有在自己深刻体验并获得经验之后,才能慢慢地找到自己的句子,进而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写作者在细微处揣摩,在试错中进步,在模仿中借鉴……于是,陈忠实用一生的时间追寻着只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首先是“寻找”,即拓宽我们的外在视野,深入我们的内在心灵,去看见一切可写之物、可写之情。

20世纪80年代,陈忠实陷入一个困境:面对时代的波动,他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是写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陈忠实陷入了困惑和迷惘之中,面临新时代,他找不到新的写法。他试过以之前陈旧的、过时的、不相配的写法去写,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个时候,他停顿了许久,让自己沉下来,不盲目追随时代的波流,努力戒除内心对急速成功的渴望。

后来,他终于寻找到一条可靠的路径,那就是剥离:剥离之前那种曲调高昂的写法,也剥离恢宏的叙事风格。他背转身,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他从小生长的地方——白鹿原,他想从中探寻整个民族的秘密。这是他的独特发现,而这一发现也预示了他写作的新路子。

其次是“发现”。发现是寻找的结果,是能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特有的现象,挖掘各种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的一面,并逐步建立与自我、他人甚至人类的关系。

毕竟写作不是作家自个儿的事,作家在写作时还要想着读者。陈忠实的“白鹿原”也不再是他的白鹿原,而变成了整个中国农村的缩影。如陈忠实所言,找到要写什么还不够,必须从中发现新意和深度。

同样是写农村题材,为何有的写作者写得很打动人心,有的就写得很一般?这就要归结于发现的能力了。沈从文以湘西凤凰为背景,展现了农村悲凉的美好;路遥从亲身经历出发,表达了城市与农村中间人的顽强奋斗历程;陈忠实则将新旧交接时期农村人内心的困惑等表达得淋漓尽致。写作角度不同,就算是同一个题材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写法。所以,找到题材还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思考我们在这样的题材中到底发现了什么。

发现之后,则是“探索”。探索是找到外在句子的过程。此时,外在句子的含义已经超越了我们通常理解的句子的意义。它不仅是遣词造句,还是外在形式,更是内在思想,是把探索到的一切完美、融洽地结合到一起后产生的集合体。

语言是外衣,书写语言是写作的第一步,所以写作者要学会用最自然、最自我的方式去写。只有这样,语言风格和行文风格才能形成。写作者在写作初期可以模仿他人作品的语言,比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等名家的句子就写得很棒,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长短句的运用、语义的无限循环与生发、惟妙惟肖地阐释意象……但慢慢地,写作者要学会综合利用已学知识,学会反思和批判,学会发现自己的特点,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风。

记着,寻找—发现—探索的过程并不会很快完成,而要经历若干次“循环途径”,之后,你才能一步一步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写作是浪漫的,写作者就算没有浪漫的生活,也应该有浪漫的想象。对世人来说,浪漫的想象似乎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对写作者自己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次次自我摧残。每一次借助写作抵达超脱之境后,写作者又不得不一次次返回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巨大反差,对写作者来说是一场太严重的灾难。但也就是在这一次次反差、对比的循环之中,写作者得以不断反思、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寻找到发现,再到探索,这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写作者来回往复地思考、琢磨。要是写作者在某一环卡住了,也不要停下,不妨重新思考之前的环节,总会茅塞顿开的。陈忠实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句子,他将句子的成功当成写作的成功。

那个句子只能属于自己,寻找到了,作家的独立的个性就彰显出来了,作品独立风格也就呈现出来了。因为对于世界理解、艺术追求的差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景观和风貌,也便都有自己的句子。

“那个句子”就是全部,是写作者的全部。我们把它真实地表达在作品之中,我们用情至深,我们也深陷其中。这样,一部完美的作品也就成形了。这是陈忠实的创作体会,因为仅仅是体会,所以缺乏技巧,读完后你可能会感觉云里雾里,但是很多时候,作家提炼的创作体会对我们的创作实践大有裨益。在以后的创作中,你可以多琢磨一下,看看自己的写作是不是这样完成的,思考自己哪个环节比较薄弱,最后在循环往复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句子后,你书写的独特的世界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一个作家可能会写无数本书,这些书看起来差异巨大,但我们若深入研究,往往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本书(即同一个世界)。其中的差异则表现在写作者无数次的复制与改写、前进与倒退、反思与变化之中,这些技巧让作品变得异常有趣,进而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便是写作的深层原理。

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南瓜秧子结南瓜”。“南瓜秧子”就是写作风格,是写作者核心的部分。一个写作者如果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那么他此后写作的目的就不再是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而是让“南瓜秧子”结出新的“南瓜”,在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之上,探寻新的资源和可能性。

注释

[1]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第二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2]茨维塔耶娃·茨维塔耶娃诗集[M].汪剑钊,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3]赛琪·科恩.写我人生诗[M].刘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5]诺瓦利斯在长篇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憧憬的象征,他也因此被称为“蓝花诗人”。——编者注

[6]伊塔洛·卡尔维诺.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M].王健全,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7]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自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