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 王小麦 / 著

第一节 海子:我们在谈论写作的时候,是在谈什么

发布:2022/3/22 12:00:12155 个作者有用

海子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有许多人记得他,每年到了他逝世那日,他们总会发起一些纪念活动,这就足以让人欣慰了。这也让我相信:这个时代,诗歌仍旧是受欢迎的,那颗诗心同样没有消失。

海子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村庄,后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看,海子的一生似乎是平顺的、令家人骄傲的。从世俗意义上来说,海子是成功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了大城市。可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海子远离了家乡,可他却无法融入城市,他被夹杂在中间,找不到立足之地,他是孤独的,也是不幸的。

读海子的诗歌会让人感到揪心的痛。他凭借激情写作,他的诗歌把生活中的疼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人啊。他把自己与这个世界分隔开来,选择远远地注视、远远地祝福,却从来不曾,也从来没有试过踏进这个世界。

海子的这种状态成就了他的诗歌,也造成了他与世界的疏离,似乎世事于他已构不成半点牵绊。

在农村,他拥有麦田、太阳、月亮、善良的农民、爱他的父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城市带给他的却是痛苦,他以一颗赤诚之心进入城市,才发觉自己的一切竟然是那么格格不入。如果说在北大时期,他还有一群热爱诗歌的朋友,那么毕业进入社会后,他内心的大门就完全关上了。他疯狂爱着的“四姐妹”站在了高高的山岗上,离他而去,剩下的唯有内向而敏感的性格,以及想融入大环境而被拒绝的孤寂,于是,他只能蜷缩在角落。

就这样,海子变成了一个游荡者。他远离乡村,走入城市,然而城市并不接纳他。他只能注视着城市,回忆那个给他温暖的乡村。可是乡村,他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候,海子找到了写作这条路。海子常在夜晚写作,他一个晚上可以写几百行诗。他用这种突进的、大体量的写作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是,这样的写作方式容易使人沉陷。写作对海子而言不再是救赎,而像是毁灭。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海子的诗歌太简单了,字词都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容易重复。可是,这些诗歌句句都撞击着灵魂深处,这些字眼揪着我们的心不放。海子的诗是灵感乍现式的,缺乏一些深刻的哲学思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品的价值。他的痛感是那么明显,他将人类的情感如此微妙而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写得多了,海子便把写诗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设置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有目标。爱情没了,故乡不见了,周遭的一切又这样孤立自己,于是,海子将诗歌当成救命稻草,紧紧抓住不放。海子的诗歌就像一首首灵魂呐喊之歌,没有技巧,浑然天成。

写作确实可以成为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很多作家都在借写作救赎自己。比如,歌德因失恋感到极度痛苦,想要自杀,但在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过程中,他将失恋的痛苦转移到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借写作这种方式,他从失恋的阴影中逃脱了。

对海子而言,写作正是他救赎自己的一条途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最著名的诗歌。在这首初看颇为温暖且明亮的诗歌中,人人都可以读出希望和美好,但其中隐含着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伤。每次看到这首诗,我就觉得心仿佛被莫名割裂了。没有谁比海子更了解自己的命运,也没有谁比海子更拒绝这个世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喂马、劈柴、粮食、蔬菜,这些都属于日常生活中顶顶平凡琐碎的幸福,这些温暖的词重复、并列、堆叠,构成一幅美好的世外桃源图。但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些对美好生活的许诺和期待都是有关明天的,都是想象中的,而想象正像是他不可到达的明天、充满奢望的明天。既然明天不可及,明天存在于希望的图景之中,那么,明天的“我”,又在何处?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你、他共同存在于社会之中,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但海子不是这样的,他祝福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唯独将自己隔离出来。他远远地走开,将自己与世人隔离开。这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也是被选择的结果。

幸福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海子似乎轻轻地说道。

生活中的大悲苦,不是哭天喊地,而是默默地流泪,有时甚至连眼泪都未流出,那种如死般的平静才是真正的悲苦。同样,写作者的绝望不在于满篇堆积伤感的字眼,而在于利用幸福景象表达对世俗的强烈排斥,甚至遁离。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像极了海子的遗书。他向其他人交代着:“你们要幸福哦!”他千叮咛,万嘱咐,像极了一场隆重而盛大的告别,他自己却固执地躲在角落,用灵魂之殇刻出一句句文字。

这样看来,我们就能理解海子为什么会在写完这首诗不到两个月后卧轨自杀。我认为,海子自杀不是出于冲动,而是蓄谋已久的。他知道时间到了,便坐着火车去了山海关,像完成一首诗歌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一生。海子的一生是太阳的一生,热烈而充满激情。但同时,他耀眼的光芒也灼伤了自己。浴火燃烧,仿佛就是他的使命。

这让我想起有一年的圣诞节,我是在终南山下的一个民间文学组织中度过的。我与成员们一起读诗、聊文学,觉得人间所谓的美好情事也不过如此。这个文学组织将地址选在村庄中的一户小院。人们种上花草、重新布局,使小院内整体感觉很温暖,也让人觉得很踏实,有回家的感觉。成员们一直在追求纯粹的文学。对他们而言,一箪食,一瓢饮,就已是生活的所有。他们坚守着,把那些常人眼中空中楼阁般的幻想全都放在现实生活之中。

正如古人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为了生存不停地奔波劳碌,于是,加诸于自身的事物越多,身躯也越沉重。海子选择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他在幻觉中度过,仿佛活在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中。或许,他的死能让我们重新思考自身的生活方式,激励我们将现实生活变得更美好。

宝典目录

目录索引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