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
  •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
  • [美]格洛丽亚·肯普顿 / 著

第十一章 嗯、啊、哦 ——处理语言癖好的一些基本方法

发布:2022/3/29 18:15:05371 个作者有用

我之前在本书中提到过,我曾有一个当海军的男朋友,他说话有点口齿不清。在朋友的派对上,他黝黑的肤色和健壮的体格使我一见倾心,但他开口说话了。

“你想出去走走吗?”他问,“去海间(海边)?外念(外面)很冷,但你可以穿我的外套。”

“好啊……”

“让我看看,理查德希不希要(需不需要)我从商见(商店)带些什么?”

啊啊啊!这么帅的一个男孩,怎么会说话大舌头呢?我尽量忽略这一问题,但每次他放假回家,出现在我家门口时,我就是没办法接受。当然,我现在回想起生命中的那段时光,我觉得太糟糕了,我竟然会在意这个问题。但那时我十七岁,我需要向朋友们显摆,我有一个完美男友。重点是不管我多么不愿意承认,口齿不清的确破坏了我们的关系,尽管我对他很着迷,而且我那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说话方式在故事中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决定着人际关系和商业交往的成败,也无疑会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物的重视程度。

大多数人说话都很正常——如果有所谓的正常。但偶尔,有人说话也会与众不同。这可能令人讨厌,也可能讨人喜欢,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可以使那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电视剧《天才保姆》(The Nanny)中,主角的鼻音很重,笑起来时鼻音真的很重。这太糟糕了。无论她说什么,我们都会因为她的声音而发笑。

人物的说话癖好应该是我们有意识思考过的。这应该自然而然地源于人物本身和他在故事中的目的。你不应该毫无理由地让一个人物在说话时结结巴巴或好像连珠炮似的。记住——你利用对话的目的不仅是在力图寻找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我们还是在创作一个故事,要使其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将主题传达给读者。

记住了这一点,我们就来看一下几种说话方式,这些方式能将某一人物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区分开来,并且同时向我们展示他是谁,他的说话方式怎样凸显了他的形象。作者面对的挑战就是找到一种途径,将人物的说话方式用印刷的文字展示出来。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将词语和句子进行某种特定的排列来达到这一目的;有时,我们需要利用一些提示语来表明对话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说出的。如果非要举个例子,那就用我男朋友之前说的那句话:“让我看看,理查德希不希要我从商见带些什么?”

◎口齿不清

让我们从这种情况谈起——这包括我男朋友那种大舌头的问题。但这还包括口吃,现实生活中,听口吃的人说话非常痛苦,你总是想帮他把话说完。“让让让我看看,理理理理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商商店带些什么?”

你不应该把这做得太过火。如果一个人物有语言障碍,你只需偶尔地将其展示出来,加入一两行大舌头或口吃的对话,让我们记起人物的说话方式。若加入过多,读者就会发现阅读过程极其令人不快。记住,塑造一个有语言障碍的人物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刻画人物形象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这还需要与情节相关,能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最终融入你的小说。

◎连珠炮

这类人物只要有机会开口,就像连珠炮似的。

“让我看看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1)”这可以是展现人物语速的一种方式。当然,如果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阅读大量他的对话,将是非常恼人的。另外,这未必只表明语速,这还说明人物说话没有停顿,将所有的词连在一起。

你可以仅在他第一次出现时,描写他的说话节奏,此后,只是偶尔提及。这有时是处理各种说话方式最有效的途径——确保读者在第一次或前几次的时候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只是偶尔地有所暗示,这样他的说话节奏就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或令读者读不下去而放下你的故事。

对所有说话方式而言,重要的都是其背后的故事。某些情况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如大舌头或口吃,但我还了解到,这些特殊的障碍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纠正过来,因为它们通常是由童年时代的创伤造成的。

但通常情况是,我们的说话方式取决于我们的本性。就“连珠炮”而言,我可以谈谈我的亲身经历,因为我很多时候都这样说话。除非我尽量刻意放慢语速,否则我就像发射连珠炮似的。无论我说的内容是什么,我都会变得很激动。即使别人告诉我放慢语速也没有用,我似乎一会儿就会再快起来。

我不仅语速快,行动快,思考快,连开车都快。如果我能找到快速的睡眠方式,我也会睡得快,因为我总是担心,我会错过什么。在赋予人物独特的说话方式时,要牢记人物的整体性格。

◎龟速

“让……我看看……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

这种人物与说话连珠炮似的人物截然相反。我最好的朋友说话恰好就是慢悠悠的,同样,这也是出于她的本性。她行动很慢,思考很慢,开车也很慢,鉴于我的性格,坐她开的车对我来说通常很痛苦。

你还有其他办法能表明人物的语速很慢吗?发挥你的创造力。本章末尾的练习将给你机会发挥创造力,来展现每一种说话方式,思考一下你或许会怎样在一页对话中去展示每一种方式。

你故事中的这种人物就是慢悠悠的,她无法快速地行动或说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我认为,她根本就快不起来。

你可以用叙述手段来描写对话,以表明她的慢节奏。她从一个话题聊到另一个话题,我的汤都凉了。“你……”打了个哈欠……“没有……在喝……”她环顾了一下餐厅……“你的汤。”

◆ 尝试一下

利用所有的语言癖好创作一个四页的派对场景,其中每位客人至少采用这些说话方式中的一种。尝试将多种方式结合在一个人物身上将会很有趣——龟速和话里藏刀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比如,一个说话很慢的硬汉。你要创造性地练习所有的说话方式,直到你有信心运用好这些方式,这才是重要的。

◎娃娃音

这样的人物说话声音很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但却已经是成年人了。我认识的男人没有一个会这样说话——好吧,除了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这并不意味着真的一个都没有。我只是认为这种人太少见了。

这种特征源于她内心对自己没有把握,不能通过一个成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她的声音尖锐刺耳,就像一个歌手唱到高音,突然破音了。这或许是你展示这种说话方式的一种手段。“让我看看,”尖声说道,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咯咯地笑。你无法真的展示人物的语气,因为那是一种声音,所以你需要再次发挥你的创造力,想一想你如何才能让读者了解人物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低音炮

这样的人物说话听起来像汤姆·布罗考(2)(Tom Brokaw)。这种说话方式也更多地与声音相关,而不是与说话方式相关,因此你或许不得不描述这种声音,而不能通过实际的对话将其展示出来。你可以直接使用叙述,比如,他每次说起话来都像低音炮,浑厚深沉。有时,你可以利用某些名人来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说话方式。你或许可以直接利用知名的新闻主播来说明人物的声音:每次他一说话,我发现自己就会望向电视,看看是否是汤姆·布考罗在播新闻。

◎言辞谨慎者

这类人物不停地斟酌自己的言辞,说话非常谨慎、有策略。这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有时,这类人物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自己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因此他会精心选择每个用词。又或许他想控制其他人物,通过斟酌每个用词来确保自己能操控局势,使之对自己有利。他可能只是感到害怕,觉得没有必要说任何话,从而使自己陷于危险之中或招致任何威胁。

他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最终开口说话的。“让我看看……理查德……”他暂停了一下,继续道,“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

你赋予了人物一种说话方式,为了了解这种方式背后的动机,你要进入人物的头脑之中。处于他的头脑之中将会帮助你确定他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有时,说话方式是人物言语持久稳定的一部分;其他时候,说话方式是短暂即刻的,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状况决定的。

◎一语中的者

一语中的者就是不怎么说话,当他开口时,他会用一个词回应,或者就是哼一声。他很有可能甚至不会把有关理查德的那句话说完整。“让我看看……”他的话语会逐渐消失。“让我看看……理查德……需不需要……”你并不总是能理解这类人物,因为他通常就是不想跟你说任何话。跟他交谈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那么,乔,你最近好吗?”

“好。”

“有事可忙吗?”

“有。”(或点点头)

“你的家人怎么样?琼(June)和孩子们?”

“挺好。”

“今年有什么度假计划吗?要带家人去哪儿吗?”

“露营。”

不管怎样,你都必须刻画这一人物形象,而简短的回应将会对此有所帮助,你还得找到其他的方式:他的衣着、举止和神态。关于自身,这类人物就是没什么可对你说的。

◎道歉者

这类人物基本上活着就是为了感到抱歉。无论交谈的主题是什么,他都会说他感到很抱歉。这类对话很容易编写,只要每隔一段时间插入一句“对不起”就搞定了,这就是此类对话的特点。他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抱歉,因此这类人物通常会充满羞愧,不愿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希望自己是隐身的,所以他说话的声音通常很低,或者总是喃喃自语。你可以通过叙述将这一点表现出来,或者你可以发挥创造力,将他的话语用较小的字体显示。谈话时,他很容易被别人操控,认为自己应该为发生的所有事情负责。

◎自我保护者

你是否曾跟这样的人交谈过,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为自己或你正在谈论的人物进行辩解。他的语气就能说明这一点。这就好像他觉得自己始终处于攻击之下,不得不随时抵挡下一波的进攻,因此他总是严阵以待。要了解这类人物的心态,你必须想象每个人都与你为敌,试图要归罪于你,不停地寻找你的弱点以迅速出击,将你制服,你得想象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这种人物时常愁容满面,因为他正等待着转移下一轮言语进攻的矛头。他反应很快,因为在转移言语进攻上,他经验丰富,并且习惯了唇枪舌剑。在对话中,他会迅速地给出回应,他的目标就是让别人远离他。

“你认为——”

“不,当然不,”厄尔(Earl)赶忙说,“对此我一无所知。我怎么会知道?”他提高了音调,声音变得尖锐刺耳,继续说道,“让我看看,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

在此,厄尔在自己被击中之前,就避开了他认为将要到来的攻击,迅速地转换了话题。他有许多策略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

◎频繁转换话题者

一个频繁转换话题的人物,说话时所用的句子是支离破碎的。

“看看理查德需不需要带任何东西。在商店,你知道。”

这类人物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根本没有在思考他正在进行的谈话。或者他正在考虑他想要进行的另一段谈话或其他好多段谈话。

频繁转换话题者说话总是兜圈子。他毫无重点,你必须不停地转动脑筋去弄清他到底在说什么。这类人物可能患有精神类疾病,这使他在说话时思路跳来跳去。那些注意力缺乏症患者,与天才一样,在社交场合都会使用支离破碎的句子。一个吸毒或酗酒的人物也是如此,当时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还有那些处于恐惧中的人物也可能这样说话。

这类人物可能会把意思表达完整,但没有等到别人回应,就一下跳入下一个话题。这就是一个毫无逻辑的说话者的特点。他在谈话中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他与自身及自己的思维脱节,通常无法理解周围人,至少不能以理性的方式去理解他们。因此,你应该用支离破碎的言语去展现他混乱的思维。

“我要看看理查德,你知道,我刚才在想你和我应该交往——我想知道理查德是否真的在这儿,我要去商店,嘿,他可能需要点什么。”这个人物就是频繁地转换话题,其他人物可能无法跟上他的思路。你或许应该利用这一人物,来使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感觉有点无所适从。当其他人物竭力用语言达成共识时,他就能发挥作用了。他可能会打断谈话,将所有人引向一个全新的方向,这出乎他们的意料。一旦目的达到了,这个频繁转换话题的人物很可能会转入一个新的话题,或干脆退场。

◎说方言或行话者

这种说话方式很难处理得非常理想,原因就在于,如果你让任何一个人物说过多的方言或行话,读者都会觉得晦涩难懂,无法坚持读完整个故事。如果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就会有大量的方言或行话。当然,偶尔也有作者能处理得很成功。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的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就是一个例子,其中的方言我们都能忍受,因为故事是如此引人入胜。但是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做这样的尝试,除非你有一个同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毕竟《紫色》已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

处理方言或行话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时地将外来语或行话插入对话之中。例如,如果人物喜欢嘻哈文化,你就在对话中不时地加入“呦”,以体现说话者的特征,你要使行话听起来真实。但你不应该完全再现一个嘻哈爱好者的说话方式,这样读起来也会很乏味恼人。

“呦,让我看看,那个男人,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

有时,方言和行话要求作者不时改变词语的拼写,以显示人物的种族和/或背景。同样,你不能在对话中做得过火,你只需偶尔对拼写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以提醒读者这一人物的背景。

◎大嗓门

在约翰·欧文(John Irving)的小说《为欧文·米尼祈祷》(A Prayer for Owen Meany)中,我将主人公称作大嗓门,因为他说话声音很大。

“你认为我在乎他们对我做了什么?”他喊道,小脚在方向盘下方用力跺着。“你认为我在乎他们想方设法整我吗?”他尖叫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如果我不去学校、教堂或弗龙特街八十号,我就从来没离开过家!”他喊道。“如果你妈妈不带我去海边,我永远不会离开小镇,永远不会去山上,”他说。“我甚至从没坐过火车!你难道没想过我或许很想坐上火车——去山上?”他嚷道。

欧文将这些词语全部大写(3),以表明人物的嗓门很大。这十分奏效,对读者来说也不是很恼人,与方言或行话不同,这些词语很容易读出来——它们只是声音很大。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愉悦的人物刻画手段,这立刻向读者示意,欧文正在说话。

“让我看看,理查德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

◎话里藏刀者

“让我看看,理查德这个废物需不需要我从商店带些什么。”这个人物在问理查德这个问题时,或许会朝他的肩膀打一拳。他是个硬汉,这一点能从他的声音里反映出来。他喜欢自己对他人产生的威慑力,并且知道怎样在身体上和对话中,利用这种力量。

从这一人物的内部思考,意味着你要呈现出硬汉形象,用这一形象与其他人物交谈。他言语犀利,需要始终做掌控者,所以他会发出很多指令,告诉其他人去做什么、该怎样做。这就是他的目标,在与其他人交往时,他将这作为自己的目的。有时,话里藏刀的硬汉形象可以通过更间接的方式表达,这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场景与结构》一书中,杰克·比卡姆就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小建议,如果话里藏刀者恰好是个反面人物(他通常都是反面人物),那么这个建议就会特别有用:

毫不犹豫地不时将自相矛盾的对话,当作场景建构的手段。此类对话被称为故事交谈,其中冲突并不是十分明显,但反面人物要么不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么对主要人物一直试图进行的交谈,故意不做回应。反面人物自相矛盾的对话,或不做回应的行为,在主人公和读者看来都是包含冲突的。毕竟,在这种状况下,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挫败感,因此会更加努力地抗争。如果对立人物不做直接的回应,叙述者会更努力地争取。

你很可能会想出几种本章中没有涉及的说话方式。这样不错哦。发挥你的创造力,想想你或许会如何展现某种特定的说话方式,而又不令读者感到难以接受或显得很老套。赋予人物某种特定的说话方式,对刻画人物形象大有裨益,这可以使他一登场,就让读者认出他。这将他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使其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你想让人物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需要让他与众不同,那就考虑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实用的方法,以使对话继续发挥它本应发挥的作用——吸引读者,并使其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练习

要记住语言癖好必须与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动机相关联,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利用以下故事情境,创作一个一至两页的对话场景,来展现每种癖好,要表明对话与故事的主题和动机有怎样的关联。

·口齿不清——一位男性人物想做好电话销售这份新工作。

·连珠炮——一位女性人物正在老年活动中心讲课。

·龟速——一位男性人物正在参加一个快节奏的电视竞赛节目。

·娃娃音——一位女性人物正要购买一辆新车,期望受到认真的接待。

·低音炮——一位矮个男人正在餐厅参加速配相亲活动。

·言辞谨慎者——一位女性人物的谈话被她的老板打断,因为放在抽屉里的钱不见了。

·一语中的者——一位男性人物正在进行第一次正式的约会。

·道歉者——一位女性人物在闹市街道上被人问时间。

·自我保护者——一位男性人物的大拇指被割伤了,正在急诊室里。

·频繁转换话题者——一位女性人物正在交谈,力图不被开超速罚单。

·说方言或行话者——一位上了年纪的男性披头族/嬉皮士正在参加女儿的婚礼。

·大嗓门——一位男性人物第一次陪他的新女友去教堂做礼拜,他不懂什么是低声谈话。

·话里藏刀者——一位男性人物停下来去帮助一个女人,她的小狗刚刚被车撞了。


(1) 英文原文中所有单词之间没有空格,“LetmeseeifRichardneedsanythingatthes tore.”——译者注

(2) 汤姆·布考罗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主播之一。——译者注

(3) 英文的大写形式在中文里无法体现,因此可以将中文字体加粗,达到同样的效果。——译者注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