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
  •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
  • [美]格洛丽亚·肯普顿 / 著

第四章 动力之轮——对话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发布:2022/3/28 22:12:45239 个作者有用

我叹了口气,放下小说手稿。这部小说的作者真的认为她能吸引读者吗?这两个人物就坐在早餐桌前,一边吃着碗里的麦片,一边聊着当天的待办事项。叙述者嘎吱嘎吱地嚼着玉米片,注视着房后的空地,嘴里说着如此深奥的话:“我在想,金杰(Ginger)打了犬瘟热疫苗,我们能让它进屋吗?”“你觉得《法律与秩序》今晚会重播吗?”嘎吱,嘎吱。我要怎样委婉地告诉她,她的对话需要稍微改进一下呢?

我决定问问每周来上小说写作课的学生们,要怎样使这段对话变得精彩。

“嗯,假设这位女士正注视着后院,这时,一艘宇宙飞船降落了。”一个学生提议。

“假设这位女士正毫无重点地说个没完,而她的丈夫平静地告诉她,他有外遇了、想离婚或有异装癖。她一直不停地说,甚至没有听到他说的话。”

“假设这位女士正在说话,认为今天只是普通的一天,而她没有注意到丈夫的脸已经泡在早餐麦片里了。他刚刚心脏病发,死掉了。”

这些都是相当棒的主意。我为班上的同学感到骄傲。他们都知道对话应该有意义。对话需要以某种方式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否则便没有任何价值。

作为一名写作导师,我总能读到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对话。不断地将这一问题指出来,感觉很苛刻,写作者们并不总是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所写的对话没有用。但对话要跟主题和情节相关,包含张力与悬念,同时还能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一个离谱的任务),除非能做到这些,不然为什么要费心写对话?究竟为什么还要写一个故事呢?

◎提供动力的对话

写出静止的故事,可能会有损你高雅小说家的声誉。你要确保写出的对话能够推动情节发展,这一点很重要,我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对话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绝不是目的本身。就其本质而言,对话仅是一种小说元素,是用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你要让你的人物卷入冲突之中,用对话去增强他们的冲突。

你笔下人物之间的冲突通过主题和情节展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将在本章的实例中看到。主题是内在的,而情节是外在的。我班上的写作者经常会对我说:“为什么要有主题?难道我就不能只写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吗?”有时,甚至关于情节,他们也问同样的问题:“情节?为什么需要情节?”

要尽力说服你相信故事既需要主题,也需要情节,这真是个苦差事。当然,你可以索性忽略这两个小说元素——如果说,你的故事只写给自己看。我并不一定是对的,但让我胡乱猜一下,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你很可能想着,有一天会把自己所写的短篇故事和长篇小说出版。如果我猜得没错,那么在你的故事中,主题和情节就缺一不可。

对话是一种小说元素,你可以用其推动情节发展,将主题融入每一个场景之中。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将人物置于一个活跃的谈话场景之中,让这一场景达到至少以下一种或所有目的:给人物提供与冲突相关的新信息;呈现新障碍(叙述者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达成目标);让场景中的人物进行某种互动,从而深化故事的主题;引入情节中使人物发生转变的关键时刻;展开讨论,从而提醒人物(和读者)记起他在场景及故事中的目标;加速情感及故事的发展,从而增加悬念,使人物面临的局势更加紧迫。

是的,这听起来很离谱——怎么可能用对话达到所有这些目的呢,并且是在每一个场景之中?你要清楚对话的全部目的,并不断提醒自己,对话场景必须达到某些目标,使故事持续向前发展,一旦你这样做了,事情就没那么困难了。

◆ 搞定你的故事

以什么标准去判断对话是否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你怎么知道对话是否推动故事向前发展?问自己下列问题,从而找到答案:

·如果我怀疑一段对话没有推动故事发展,于是将其删掉,那是否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呢?缺少了这段对话是否对故事有任何影响呢?

·这段对话是否与其他的场景要素相排斥呢,比如与故事发展相排斥?

·对话段落怎样深化了故事的主题?

·这段对话是否为即将到来的事件增加了悬念,为主人公加大了风险?

·对话怎样使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欲求更加清晰?

·对话段落给主人公呈现了何种内在和外在的障碍?

·关于主题和情节,对话透露了哪些新信息?

·对人物的转变而言,对话怎样起到关键性作用——让他们更加渴望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他们想要放弃,还是让他们下定新的决心?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帮助你判断,你所编写的对话段落是否对故事发展起到了应起的作用。每一对话场景都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物所面临的状况,使他们要么接近、要么远离自己的目标。如果你非常清楚故事的主题,你笔下的人物便只会谈论在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重要的事情,这样主题便能通过更清晰、更明确的途径传达。

◎提供新信息

有一对夫妻是我交往了十二年的朋友。最近,我给他们打电话,感谢他们送我生日礼物,想问问他们什么时候能聚一下,但我的话音刚落,埃伦便说:“我们不会再聚了,我们分手了。”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呢?你很放松地跟某人聊天,突然,那个人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些让你吃惊的话,甚至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你的生活。

这才是你编写的对话段落应有的开局,在那些无关痛痒的时刻,你向对话中投入一枚重磅炸弹,使情节完全发生了逆转。叙述者得到一些新信息,这使他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其他人物,或对故事情境有了不同的看法。在《写出轰动小说》(Writing the Blockbuster Novel)中,作者艾伯特·朱克曼(Albert Zuckerman)将其称为关键场景,并说在每部小说中,平均至少需要十二个关键场景。它们并不一定全是对话场景,但让对话场景起到关键性作用,能确保对话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在《毒气室》(The Chamber)中,作者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引入了一个关键性对话段落,这立刻颠覆了主人公的世界。亚当(Adam)是一名律师,他年轻,缺乏经验,很天真,正在熟悉行业规则。由于缺乏经验,他总是做出一些对公司中资历更老、经验更丰富的律师造成威胁的事情。在这段对话中,亚当得到了一点新信息,这使他陷入了危机,严重阻碍了他想让祖父获得死缓的这一目标,这无疑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

“进来,进来。”古德曼(Goodman)说着,把亚当请进亚当自己的办公室,随手关上了门。到现在为止,他还没露出过笑容。

“你在这儿干吗?”亚当问,他把公文包扔到地板上,走到办公桌前。他们面对着对方站着。

古德曼摸了摸他修剪整齐的花白胡子,调整了一下领结。“恐怕,有点突发状况。可能是个坏消息。”

“什么?”

“坐,坐。这可能得花点时间。”

“不用。我这样站着挺好。什么事?”如果他需要坐下来聊,这一定是件很糟糕的事情。

古德曼摆弄着他的领结,摸了摸胡子,然后说道:“好吧,事情发生在今天早上九点。你知道,人事委员会由十五个股东组成,他们几乎都是年轻人。当然,整个委员会有几个下设的专门小组,有负责招聘的,有负责培训的,有负责解决争端的,以及其他各种小组。你或许能猜到,有一个是负责裁员的。裁员小组今早开了会,猜猜谁负责主持全局。”

“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

“丹尼尔·罗森。很显然,这十天来,他一直在拉票,做裁员小组的工作,让他们辞退你。”

一个人物刚刚向另一个人物宣布了某个消息,这个消息可能会令他一直以来的辛苦努力都付诸东流,这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如果公司解雇了他,他就没有任何能力去救他祖父的命。这确实是件生死攸关的事。

格里森姆对此非常擅长——在对话场景中,他为主人公设置层层障碍,使其目标越发难达成。如果你还没准备好,你或许应该读读他的小说,学一下他是怎么做的。

◎呈现新障碍

在对话中,人物实现目标所面临的障碍与新信息起着相同的作用,两者都打断了叙述者的行程,给他制造了需要立刻应对的冲突。他或许会用语言表达他的不安,又或许不会,但他必须做点什么,因此,故事被推着向前发展。如果他选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安,你就可以让他在场景中与其他人物直接发生冲突,因为那个人物将障碍摆在了他眼前。叙述者喜不喜欢那个人物都没有关系——他不喜欢的是那个人物把障碍摆在他眼前,使他不能实现目标。

在出自《毒气室》的那一场景中,格里森姆决定就在对话中展开一场冲突。随着场景的发展,亚当变得越来越不安,他对种种障碍的理解开始加深。古德曼代表理性的声音。在场景中,你将障碍呈现给主人公时,重要的是他对这些障碍的看法。这些障碍或许是不可逾越的,又或许不是,但如果主人公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那它们就是不可逾越的,至少暂时是这样。主人公与其他人物展开对话时,你应该让他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处于这种状态,因为这能制造悬念和张力,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面临障碍时,每个人物的反应各异。有的人会放声大哭,而有的人却把障碍当成挑战,撸起袖子开始行动,去解决问题。有的人开始委托他人处理,有的人与他人勾结密谋。有的人在对话中,就开始思考各种选择,然后就没完没了地继续思考。有的人会受到惊吓,想要逃避困境,而有的人则会灰心丧气,选择放弃。也总有人物会抓狂,他已经被惯坏了,开始抱怨父母,迁怒周围人。所以,了解你笔下的人物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原因所在。只有了解你笔下的人物,你才会知道,当每个人物在对话场景中面临障碍时,他会如何反应,进而决定故事的走向。

◎增加悬念

随着故事不断向前发展,你需要让人物觉得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糟,以此来为读者不断增加悬念。对话便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因为对话中的人物就活跃在当下,然后行动突然被打断,命运变得悬而未决,读者眼看着人物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我们对此很清楚,有时,人物对此也很清楚。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在她的小说《强盗新娘》(The Robber Bride)中,始终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托尼是主要人物,而反面人物齐尼娅(Zenia)非常聪明,善于操控他人,总是耍阴谋诡计,让人猝不及防。她总是忙来忙去,但忙的都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一个明显以人物为主线的故事,读者能够严密观察齐尼娅的一举一动。其他人物对她的行为只是略知一二,因为这类人物总表现得像你最好的朋友,你不愿相信,一路走来,她竟是你最大的敌人。以下的这段对话,反映了齐尼娅一贯的说话方式,她操控着对话的进程。

“你会因为什么而自杀?”齐尼娅说道。

“自杀?”托尼惊讶地说,她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我不知道。我想我不会自杀。”

“如果你得了癌症呢?”齐尼娅说,“如果你知道你要遭受极大的痛苦,慢慢死去呢?如果你知道微缩胶卷在哪儿,而对方也清楚你知道,他们对你严刑拷打,逼你交出来,然后不管怎么样都会杀了你呢?如果你牙里藏着氰化物,你会用它自尽吗?”

最终托尼意识到,齐尼娅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把她的男朋友夺走了,她记起了她和“朋友”之间的另一段谈话。

她记起了自己之前和齐尼娅进行的另一次交谈,那时,她们在克丽丝蒂(Christie)家喝咖啡,齐尼娅还是她最要好的朋友。

“你宁愿从其他人那儿得到什么?爱、尊敬还是畏惧?”

“尊敬,”托尼说,“不,是爱。”

“我可不是,”齐尼娅说,“我会选择畏惧。”

“为什么?”托尼说。

“这更有用,”齐尼娅说,“这是唯一有用的东西。”

看看这一简短的回忆场景透露了多少信息。齐尼娅想说的是,她希望别人畏惧她,如果她能让别人心生畏惧,她就能控制他们,得到她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故事的真正主旨:一个人怎样使他人心生畏惧,从而控制所有人。只要他们意识不到她的所作所为,她就是女王。这是一个以人物为主线的故事,所以阿特伍德反复利用对话场景去制造悬念,以展现齐尼娅不断增强的控制力,让故事随着每一个场景向前发展。托尼最终醒悟,但齐尼娅已经对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十分欣赏阿特伍德的做法,她没有让托尼在每一个场景后对齐尼娅进行分析,那样便会淡化其带来的恐惧感。她只是观察、稍微思考一下、感到不安,然后继续——直到齐尼娅提出下一个奇怪的问题。

以下各种情况都能引发悬念:叙述者对场景中的其他人物产生“说不出的感觉”;叙述者突然意识到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叙述者得到一些新信息,这些信息预示着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他或许得知某人的目的跟他原来预想的不一样;他或许就在对话过程中做出一个决定,让我们知道情节现在要发生逆转;他或许在对话场景中思考某事,并知道这件事不能大声说出来。每当场景中有人物感到吃惊,觉得受到了威胁或攻击(威胁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物觉得是真的),失去了某些东西,认为事情不公平的时候,悬念都会出现——有一百种设置悬念的方式。只要悬念与情节和主题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你就是在用对话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深化主题

“某些时候,正义之路需要海盗的存在。”这是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扮演的人物在电影《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中所说的台词。

我并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跑到电影中去寻找主题,并且在拥挤的影院里把它们指出来,让朋友们感到厌烦,但当听到人物说出一句台词,而那明显是影片的主题时,我就有点兴奋。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所以在观察其他作者怎样讲故事时,我就能从中得到乐趣,无论那位作者是一名小说家,还是一名剧作家。

某个人物在对话段落中宣布了故事的主题,这就给其他人物机会去做出反应,推动情节向不同方向发展。这种方式可能很奏效,因为尽管我在《加勒比海盗》中,辨认出了主题,感到“恍然大悟”,但是观众可能未必能做到,他们在潜意识里把这当作一个关键时刻,屏住呼吸,等着看其他人物将做何反应。

在小说《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中,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思(Nicholas Sparks)利用一个次要人物阐明了故事的主题——人物晚年时持久的爱。这些人物住在老年之家,挪亚(Noah)的妻子阿莉(Allie)患了老年痴呆症。他的爱人甚至不再认得他,但他还是每天去陪她。他上次去的时候,她吓坏了,尖叫着让他离开。护理人员立刻出现了,告诉他探访妻子的时间到此为止。在这一场景中,夜班护士逮到他偷偷溜到大厅,想去阿莉的房间。

“挪亚,”她说,“你在干什么?”

“我在散步,”我说,“我睡不着。”

“你知道你不应该这么做。”

“我知道。”

但我没有动。我心意已决。

“你不是真的在散步,对吧?你要去看阿莉。”

“是的。”我回答。

“挪亚,你记得你上次在晚上见她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吧。”

“我记得。”

“那你就该知道,你现在不该这么做。”

我没有直接回应,而说:“我想她。”

“我知道你想她,但我不能让你见她。”

“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说。这是真的,差一年金婚。今天是四十九周年。

“我知道了。”

“那我能去看她了吧?”

她把目光移开了一会儿,语气也变了。她的语气现在更温和,我感到很吃惊。在我眼中,她从来就不是感情用事的人。

“挪亚,我已经在这儿工作了五年,之前还在其他老年之家工作过。我见过许多夫妻与不幸和悲伤抗争,但我从没见过谁,像你处理得这样好。医生、护士,这里的所有人都没见过。”

她停了一小会儿,好奇怪,她的眼中盈满泪水。她用手指抹去眼泪,继续说:

“我试着去想象你的感受,你怎么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去看她,但我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有时,你甚至战胜了她的疾病。医生想不通,但我们护士很清楚。是爱,就那么简单。这是我见过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段对话是怎样推动故事发展的?这段对话并不是特别深奥,但护士这一次要人物,在挪亚身上看到了他四十九年来对妻子深沉持久的爱,这一场景向读者阐明了这一点。小说再有几页就要结束了。我们之前一定都感到了这份爱,但护士却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默许挪亚去看他的妻子。这段对话是对主题——持久的爱——的简要概括,并推动场景和故事向前发展,最终走向结局。

◎展现人物的转变

从故事的开头至结尾,我们笔下的人物应该一直在发生改变,至少是微妙的改变。我们创作小说的原因之一便是展现人物如何变得更好或者更坏。要创作出一个颇具改造性的场景、使人物发生永久的改变并且令读者意识到这一点,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完成这件事,我们笔下的人物必须说出更多意味深长的话语。下面的场景来自派特·康罗伊(Pat Conroy)所著的《霹雳上校》(The Great Santini),真正使本·米查姆(Ben Meecham)发生转变的是行动,而不是对话,但行动之后的对话表明他的转变是多么巨大。这不仅改变了本,也彻底改变了米查姆家的其他人。在这一场景中,布尔·米查姆(Bull Meecham)要跟儿子打一场篮球赛,打算轻而易举地打败他,让他在家人面前出丑。每天通过羞辱别人来让自己开心,这是布尔的一贯做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别的是这次布尔并没有赢,并引起其他人物,尤其是妻子莉莲(Lillian)的反抗。我们知道他今后对家人的影响力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

然后布尔朝本吼道:“嘿,兔崽子,你必须赢我两球。”

后院又变安静了。本看着父亲说:“你说过一球。”

“我改变主意了,来吧。”布尔说着,拿起了篮球。

“哦,不行,布尔。”莉莲说着朝她的丈夫走去,“孩子赢了,你不能耍赖。”

“该死,有谁问你了吗?”布尔说道,怒视着他的妻子。

“我不管有没有人问我。他光明正大地打败了你,我不能让你把胜利从他那儿夺走。”

“过来,妈宝男。”布尔一边说,一边招手让他过去,“来和我打完这场比赛。”

本往前走着,直到听到妈妈喊他才停了下来:“你就站在那儿别动,本·米查姆。你敢动一下试试。”

“你怎么不藏在你妈妈背后呢,妈宝男?”布尔说道。

他重新掌控了局势,充满恶意,又很平静,莉莲很难解释那种感觉。

“妈妈,我要跟他打。”本说。

“不,你不能,”母亲厉声答道,态度很坚决,然后对自己的丈夫说,“他打败了你,大军官。每个人都看到他打败了大军官,他就在这儿赢了你,赢得漂亮,赢得很漂亮!大军官接受不了他的宝贝儿子在球场上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进屋,莉莲,否则我就把你踢进屋。”

“别威胁我,坚强的大军官。儿子变成了一个更出色的人,坚强的大军官就要跟家人过不去吗?”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一个男人变得弱小,而另一方面,他的家人变得强大。最终,主题是有关宽恕。这个过程令人揪心,但看到布尔失策,而本和其他人有绝好的机会变得更强大时,读者在内心为之喝彩。在篮球赛这一场景中,布尔不断地羞辱本,但我们清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能感觉得到。这是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康罗伊将人物的转变刻画得如此精彩,我一直把这当作我最爱的小说场景。

◎透露/提示目标

你在小说中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场景,每一个场景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了解你笔下的主人公想要什么,并通过行动和对话将其展示出来。在整个故事中,主人公想达成一个目标,于是在每一个场景中,他都采取行动,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一目标。你在每一个场景中给主人公提出考验、设置障碍,以此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也由此提醒我们记得他在这一场景及整个故事中的目标。

下面的一段对话节选自安·泰勒(Anne Tyler)所著的《或许是圣人》(Saint Maybe)。主要人物伊恩(Ian)自认为犯下了可怕的罪行,正竭力向父母坦白。然而,妈妈就是不想听,而是选择沉浸在受害者的角色里。伊恩认为哥哥丹尼自杀,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告诉了丹尼某件事,不久之后,丹尼就开车冲向水泥墙自尽了。现在伊恩决定辍学,去学做家具,这样他便可以帮助妈妈去抚养哥哥的继子,因为他们的母亲也去世了。他觉得自己需要用某种方式赎罪。在这一场景中,作者提醒我们记起伊恩的目标或意图——赎罪和豁免——我们又一次看到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故事在向前发展。

他的妈妈说:“我不相信。我不信。无论当了多久的妈妈,我的孩子似乎还能告诉我一些未知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这么做不是针对你!为什么每件事情都必须总是跟你有关呢?这是为了我自己,你难道就不能明白吗?这是我必须为自己做的事,去请求宽恕。”

“伊恩,宽恕什么?”他的爸爸问。

伊恩抑制着自己的情感。

“儿子,你十九岁,是一个体贴正直的好人。你犯了什么罪,需要你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

埃米特牧师(Reverend Emmett)告诉伊恩要对他们说出真相。他说那是唯一的办法。伊恩试图解释那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但埃米特牧师不为所动。他说,有时伤口必须被揭开,才能愈合。

伊恩说:“丹尼的死全是我造成的。他是故意开车撞向那堵墙的。”

没有人出声。他妈妈脸色苍白,几乎没有表情。

“我告诉他露西(Lucy),嗯,对他不忠。”他说。

他本以为会有各种问题。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会询问各种细节,抓住他所提供的每一条线索,直到整个丑闻水落石出。但他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盯着他看。

“我很抱歉!”他大声说,“我真的很抱歉!”

他妈妈的嘴唇动了动,皱纹似乎比平时更多,嘴里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过了一会儿,他窘迫地站了起来,从桌子旁走开。他在饭厅的门口停了一会儿,怕他们万一想把他叫回来。但是他们没有。他穿过了走廊,走上楼梯。

这是一个关键场景,伊恩向父母坦白,卸去了灵魂的重负,而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说:“这是我必须为自己做的事,去请求宽恕。”这时,作者提醒我们他在故事中的意图。这即是故事的主旨——伊恩努力地想让自己的“罪行”得到宽恕。在每一个场景中,你都应该提醒读者主要人物的意图,因为这是你吸引读者的办法,并且随着故事的进展,这会一直吸引读者。利用对话来达到这一目的是非常奏效的,因为人物会把自己的目标大声说出来。这一目标就是出自他本人之口。

你可以让主人公闲坐着,思考自己的目标,或者你还可以创作一个对话或行动场景,将他与其他人物置于场景之中,展示他对目标的热情。对话起到展示作用。

◎使人物处于社交场景之中

你只有在场景中安排多个人物,对话才能持续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当你使人物处于隔绝状态,他们便没有交谈对象,也便没有了对话。当然,让人物偶尔在场景中独处,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物独处的场景若持续时间过长,故事就开始变得枯燥乏味。

这似乎是许多主流故事和文学故事中都存在的问题,主人公经常在一个接一个的场景中独处,进行自我分析。读者会坚持读一会儿,但漫无边际的自我分析会大大减缓故事的节奏,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你就可能失去读者。因此,在构思你想创作的场景时,记住,让两个或更多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展开对话和行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才是读者最喜爱的场景。

对话场景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始终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这一点毫无例外可言。你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创作的对话未能达到这一目的,之后就要把它删掉,无论这段对话多么有创意、多么巧妙、多么搞笑或多么精彩。

你是否曾想过,有没有一种策略能将这三种场景元素——对话、叙述和行动——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场景便能达到平衡,将目的作为其重点。这是我们在下一章中要处理的问题。

▲练习一

提供新信息。斯蒂芬妮(Stephanie)和彼得(Peter)是一对夫妻,他们在小镇的南部新开了一家希腊餐厅。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营业了几小时,正在接待顾客。对这对夫妻来说,这是梦想成真。突然,有人走了进来,告诉他们某些消息,让他们知道这或许根本不是梦想成真,而是噩梦的开始。创作三页充满张力和悬念的对话场景,其中包含一些能完全改变情节走向的新信息。

▲练习二

呈现新障碍。设想一种令你抓狂的冲突(最佳的故事灵感都源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你经历过的生活、想要过的生活、讨厌过的生活、后悔曾经历过的生活等)。没错,你是在写小说,但在这一情境中,让自己成为主人公。想出一个你的人生目标,将自己和另一人物(你非常熟悉的人)置于一个场景之中。编写三页对话,开场时另一人物就宣布了你实现目标所面临的障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会说什么?你知道实现目标或许要面临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一刻,你会做何反应?

▲练习三

增加悬念。所有故事的每一个场景都应该有悬念,但就对话场景推动故事发展而言,悬念需要与总体的情节和主题相关联。无论情节属于动作/冒险类、爱情类还是文学类,对话都可以用来制造悬念。选择下列话题之一,创作一个三页的对话场景,要展现出人物之间的冲突,并让悬念随着故事的发展、结局而不断增强。

·战争·协助自杀·监狱改革

·种族歧视·同性恋家长·无家可归

▲练习四

深化主题。选择一个深深触动你的话题,这个话题能令你创作出某个故事。用一句话总结冲突或难题和你认为的解决办法,前提是你有一个解决办法。现在,将两个人物置于场景之中,他们对这一问题持截然相反的看法。这是属于你的故事,所以场景中显而易见的主题就是你所认为的问题解决办法。在这三页的场景中,展现人物之间充满矛盾冲突的对话,在对话场景结束时,两个人物的想法都与最初有些许不同。

▲练习五

展现人物的转变。在以下每个情境中,主人公都面临挑战,要在生活中做出某些改变。整个故事要更宏大,主题要更宽泛,这些情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创作一个三页的对话场景,展现主人公如何面对挑战、做出何种反应,他/她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

·妻子发现丈夫(主人公)被一个单身女人吸引并开始跟她交往,这个女人是他们的朋友。妻子质问他,并给他下了最后通牒。

·老板告诉员工(主人公),她在工作期间,小憩的次数太多,延长了午餐时间,并且花了太长时间打电话。

·母亲(主人公)发现她二十多岁的女儿是个妓女,只要可能,女儿打算一直做下去。

▲练习六

透露/提示目标。从以下三个情境中,任选其一,创作一个两页的对话场景,以对目标感觉最强烈的人物作为叙述者。这一练习的目的是确保主人公的目标或意图在场景中显而易见。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想跟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出去约会。这是她第一次跟男孩约会,她的父母并不同意。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酷爱改装旧汽车,然后卖掉赚钱。在他的院子里,至少同时有五辆旧汽车和散落在各处的零件。隔壁邻居对此感到越来越担心。他们拥有一座完美的房子和理想中的庭院。

·一个有进取心的年轻女人,正在商场的停车场极力向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推销香水,这两个孩子正缠着妈妈。

▲练习七

使你笔下的人物处于社交场景之中。创作一个两页的对话场景,人物在开场时,一个人独处,面对自我冲突。然后,将另一个人物加入场景之中,使外在和内在冲突同时发展。从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作为背景:

·山间小路·牢房·病房

·昏暗的小巷·礼拜堂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