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在所有小说元素中,背景始终是最难融入故事之中的。因为我乐于观察人性,但却忽视了周围的环境。我有时会跟一位朋友一起散步,她总是走走停停,可能是由于听到了一只北美啄木鸟(那是什么东西?)在叽叽喳喳地叫,想停下来跟它交流。又或许是从某棵大树或灌木丛旁经过,想停下来摸一摸。如果没有她在身边,这些东西我一样都不会注意到。
我喜欢做的是听人们交谈,偷听他们的谈话。讲故事时,对话是我最喜欢的元素。当发现可以用对话展现故事背景时,我兴奋极了,虽然我不记得是怎样发现的。我原本要用一大段的叙述性描写去尽力描绘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但现在不需要了。关于背景,我现在要做的只是留意笔下人物注意到的东西。这就很容易了,因为我习惯于创作与我本身差别不是很大的人物。
这对你来说或许不是问题。你可能喜欢描写故事的背景,能够毫不费力地写上好几页。但这又造成另一种问题。除非你是在创作文学小说,否则读者通常并不期望读到好几页的描写,他们经常会跳过这一部分。当然,这取决于你所创作的故事类型。文学故事和主流故事有时会以背景为主线,但在其他类型的故事中,背景通常只是故事的大环境。对话是展现背景的一种有效手段。
当然,要通过对话展现背景,你必须首先了解笔下的人物。
我们想让出自人物本身的话语听起来很真实,也同样希望我们描绘的背景能够很真实,这样我们便能将故事置于其中,把读者带进来,并且知道所有的道具和背景特征都是真实的。要确保情况如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只有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清楚他们身处此背景时的感受及对此背景的理解,我们才能在场景中制造出真实感。我们在为人物设计与背景相关的对话时,必须对他们有透彻的了解,这样他们在此背景中的感受,才不会出乎我们意料。
例如,你笔下的人物约翰正身处拥挤的街头集市,他正在相亲,而且是个幽闭恐惧症患者,他不会慢悠悠地在摊位前欣赏各种皮带。尽管如此,你或许想提到皮带,以表明约翰是个飞车党。故事背景是由你设定的,你在此有机会这样做。不要让设置背景的需求主导场景,要寻求真实感,让约翰的幽闭恐惧症和飞车党的本性通过对话主导场景。
“是的,很酷的皮带,”约翰说,他冲着摊主点点头,推着洛丽(Lori)往前走,“我现在只有十条皮带。”一个老男人撞到了约翰,约翰骂了几句。“真的太热了,是吧?”他把方巾从后兜里抽了出来,系在头上。“我肯定,人群里比外面热二十度。”他透过人群,渴望地看着离他只有几英尺远的人行道,那儿一个人都没有。
你懂了吧。你应该把背景细节编入对话之中,并融入行动和叙述。你正在寻找的是立体感。
要了解你笔下的人物,这一点很重要。一个居住在西雅图的人物会在早晨上班的路上注意到太空针塔吗?(1)我住在西雅图,我可以告诉你,它独自高高地耸立着,所以有时我能看到它,但大多数时候,我没有真的看到它,除了除夕夜和6月4日的美国独立日,因为在这两天,塔顶会放烟火——于是在西雅图,身处室外的所有人都会注意到它。
周末度假时,你和家人朋友会老是闲坐着,热火朝天地讨论租住的宾馆房间吗?
工作时,你和同事会不时地热烈讨论你们的办公楼、墙壁颜色、桌子的摆放方式和颜色单调的地毯吗?
带着子女或孙子孙女去公园时,你注视的是榆树,还是你的子女?注视的是池塘里的鸭子,还是你的孙子孙女?如果你带着孩子与陌生人攀谈,你最有可能谈论游乐设施还是你的孩子?
你能看出事情会怎样进展。人们/人物不会无所事事地谈论场地,所以将背景细节融入场景需要一点小技巧。
然而,背景不仅是具体的场地细节。背景不只是一间房子、一个美容院或一座公园。背景可以是一种行业、一种职业或一个组织。无论你笔下的人物是否在无所事事地谈论场地,如果你对背景完全有把握,并且你了解笔下的人物,你就有很多机会将背景细节融入对话场景之中。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约翰。你想赋予对话立体感,所以你让约翰说:“哇,看那些精美的园艺装饰。噢,嘿,那个摊位卖自制的餐布。”
约翰是飞车党?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讨厌将任何群体模式化,但如果这位飞车党喜欢园艺装饰和自制餐布,你最好在我们进入街头集市前,就对此有所交代,这样你才会令我们信服。而且,你最好有一个充分的理由。
不,约翰更有可能会说:“嘿,宝贝儿,那儿有一家啤酒花园。”然后拉起女朋友的手,一路穿过那些摆满园艺装饰和自制餐布的摊位。
你要了解笔下的人物,这样你才能知道他或许会在街头集市、马戏团或杂货店里注意到什么。你要清楚他或许会注意到什么以及就此他或许会说些什么,你还要清楚那些他会注意到,但却不会提起的东西。你要对笔下的人物了如指掌,这样你编写的对话场景听起来才会真实,这一点始终是最重要的。
一个由文字组成的故事就好像一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在屏幕上将场景表演出来。作为作者,我们不想让读者费大力气去观看我们笔下的人物,或费力设想人物之间展开对话的背景。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描写每一对话场景之初就必须设定背景。如果场景以对话开场,你就要尽快加入一些背景细节,这样读者才能设想人物形象和展开对话的环境。这是使场景富于立体感的一种方法,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才不会在真空中交谈。
你加入的所有细节应该要么拓展故事场面,要么深化故事主题,要么增强人物冲突。一旦设定好对话背景,你就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但要继续在场景中添加背景细节,从而使读者能够接着设想人物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 搞定你的故事
认真审视一个有问题的对话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背景至少具有某种重要意义。这一场景的问题出在哪里?你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将会帮你找到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的办法。
[1]你似乎无法自然地将背景细节融入场景之中吗?你能对这一场景进行修改,使其更加自然吗?
[2]人物对背景的描述,使你感到没有信心,因为从未去过那个地方,脑海里也没有画面,情况是这样的吗?你怎样才能在编写人物对话时更有自信?你是否需要游览这一背景或与此类似的地方?
[3]你对人物的了解不够充分,不清楚他会注意到什么,也不知道他会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东西,情况是这样吗?你是否需要在人物特写上多下功夫?
故事中的对话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交谈并无二致。创作对话时,记住这一点将会对我们大有裨益。考虑到这一点,想一下你或其他人在交谈中只关注背景而忽略了其他所有事情的情况,这种情况最近一次发生在什么时候?
“哦,我们到马戏团了。快闻闻那爆米花的味道,闻到了吗?嗯,我最喜欢棉花糖了,但我等不及了,我想看小丑。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小丑,地上的木屑踩上去感觉好松脆。”
“我懂你的意思。大象过来了,上面坐着漂亮的骑手,她们的粉色套装跟大象脖子上的花边是配套的。那些空中飞人的身材总是保持得那么好,你难道不喜欢那种身材吗?他们肯定每天锻炼好几个小时。”
“嗯,我数了一下,到现在为止那辆大众汽车里一共爬出了十一个小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这段对话的效果并不理想。作者(也就是我,真不愿意承认)将各种背景细节丢进对话之中,试图使我们适应这一背景。对话是一种介绍背景的绝佳方式,但将所有的信息一股脑地丢给读者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上述做法被称为“信息倾倒”,这从来就不起作用。这看起来很做作、不自然,人们不会真的用这种方式交谈。因此,假设你想给读者一种亲临马戏团的真实感,你就应该用自然的方式将其编入对话。一切都取决于你在场景中所营造的故事情境。无论你作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你都不能让你的目的主导场景。人物的需要应该是场景的主导。因此,让我们假设一对夫妻的婚姻正处在破裂的边缘,他们带着四岁的儿子来到马戏团,把这当作最后一次约会。让我们采用妈妈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行动是重点,但你也想让背景感觉很真实。你不想进行信息倾倒。
“妈妈,能买个棉花糖吗?”贾森(Jason)转向我,眼睛睁得大大的,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惊奇。
“当然可以,宝贝。”她走向卖棉花糖的人,给了他两美元,“要一个,谢谢。”
“我也要一个。”亚伦看着我,我记起来他有多喜欢吃棉花糖。
我们朝观众席走去,脚下的木屑吱嘎作响。“那时马戏团都是在帐篷下面,还记得吗?”亚伦一边说,一边领着我们经过关着老虎和狮子的笼子。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每次看马戏时,他都会说这句话。
一个踩着高跷的小丑从我们身旁经过,他低下头冲着贾森微笑,并停下来和他握手。
“巨人,妈妈。”他说。
我一直就搞不懂为什么他只对着我说话,而不对亚伦说。是因为亚伦很少跟儿子交流吗?
为什么这一马戏团场景比之前的那个场景要更理想,我认为原因显而易见。第一个场景中的背景细节感觉很做作,就好像作者的目的就是要交代背景。在第二个场景中,背景是场景的衬托,细节都被融入了故事情境之中。这感觉更加自然。
想尽快地将细节融入场景并没有错。当人物开始交谈,读者在设想他们的形象时,需要知道他们身处何处,因此这种做法很棒。
无论你是在创作对话、行动还是叙述,生动的细节都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上的感受——简而言之,使读者能从感官上去体验你的故事。
在对话中,我们必须记住,人物在说话时不一定非要用丰富的细节去描述另一个人物的外貌、建筑物或任何其他的东西。涉及感官细节时,大多数人实际上并不是十分有创意。因此,你首先应该让你笔下的人物听起来真实。
正如我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一切都取决于你所创作的故事类型及居于其中的人物类型。安妮·赖斯在其吸血鬼小说中所采用的声音,使她能够在对话段落中成功地加入大量的描写性细节。让我们来看一下《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中的一段对话。吸血鬼路易斯(Louis)正在给一个男孩讲述他和女儿克劳迪娅(Claudia)的一段旅程。在这一特定的段落中,他描述了他们怎样走进修道院。来听一下,这一小段中的细节是多么丰富,而这只是背景的一小部分。
“我们转眼间就找到了一个能通过的裂缝,那巨大的缝隙比周围墙壁的颜色还要暗,藤蔓盘绕在它的边缘,好像要固定住石头。穿过那敞开的空间,石头上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向上望去,透过一缕缕的阴云,能看到微微闪烁的群星。宽大的楼梯拐来拐去,一直通向狭窄的窗户,窗外能看到山谷。在第一级台阶下,那巨大的、黑漆漆的入口隐现在黑暗之中,通往修道院残存的房间。”
这一段落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读者。读者能看到巨大的、黑漆漆的入口、边缘盘绕着的藤蔓和微微闪烁的群星。你难道没有闻到石头上潮湿的气息吗?
赖斯没有就此打住。她让路易斯继续讲故事,借他之口添加更多的感官细节。她接下来要吸引读者的听觉。
“只有风在低吟……我能看见一块平坦的石头,她用鞋跟轻轻地敲击着,它听起来是空的。”
克劳迪娅停下来倾听,并问路易斯是否听见了她所听到的声音。
“这声音很小,人类不可能听见……只是一种沙沙声,一种刮擦声,但非常平稳;渐渐地一只脚的沉重脚步声开始变得清晰……脚步声越来越响,我开始感觉到一只脚在有力地踏在前面,而另一脚缓缓地拖过地面。”
在注重听觉感官的同时,作者还插入了触觉感官。
“克劳迪娅紧紧抓住了我的手,悄悄地将我轻推下楼梯的斜坡……我能感觉到贴在身上的衬衣纤维、坚硬的衣领和正摩擦着披风的纽扣。”
这个故事充满悬念,并融入了各种感官细节,使读者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感受场景的每个瞬间,但愿我们也都能讲出这样的故事。
再重复一下,作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她在吸血鬼小说中所采用的声音。如果人物是歹徒或水暖工,你大概不会在他的对话中透露如此多的细节。或许对话中有同样多的细节,但表达的方式却会不同。
你会设计一些背景细节,让人物通过对话展示出来,你在这样做时,不应该太过火,不要胡乱地在对话中塞入许多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加入的细节应该能增强你想营造的气氛,传达人物正在体味的情感或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事实上,加入的细节越少,每一个细节就越突出。而细节越突出,背景就会越清晰。
场景对比度是突出细节的另一种方式。在上述段落中,一缕缕的阴云和闪烁的群星之所以这样突出,是因为作者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植入了黑漆漆的墙壁和房间入口。
在为故事设置背景时,如果你发现故事中的对话因缺少细节而略显不足,那就尝试一下视觉化练习。想象你就是自己笔下的人物,正身处故事的背景之中:
·你眼前能看到什么?
·你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中能闻到什么?
·你伸出手能摸到什么?
·你周围能听到什么?
·你能尝到什么吗?如果能,那是什么?
·如何使某些感官细节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可以使用多种手法描写故事背景:
(1)当人物出现在某一特定背景中时,运用全知叙述性描写。
(2)描写人物对所处背景的看法。
(3)使人物行动起来,让人物之间互相追逐,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互动,在此过程中,插入背景细节。
(4)运用对话。
在叙述性描写(1)中,背景细节给人的感觉通常是静止的,许多读者在读了几段对家庭陈设或城镇主街的描写后,便会感到厌烦。如果人物站在背景之中,环顾四周,进行思考(2),唉,读者也会感到厌烦。然而,当我们考虑呈现背景的可用手法时,这却是最早映入脑海的。行动(3)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人物一边行动,作者一边提供细节,因此细节被适当地穿插在各处。
但是利用对话将背景呈现给读者,效果会怎样呢?如果你能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借读者关注的人物之口将其说出来,效果会很棒。
在泰瑞·古德坎(Terry Goodkind)的小说《巫师第一守则》(Wizard’s First Rule)中,人物凯兰(Kahlan)正向另一个人物理查德交代背景,她甚至还为下文制造了悬念,因为如果他们要顺利通过此处,到达故事中的目的地,他们就必须了解此背景。
凯兰凝视着篝火:“这些结界是冥界的一部分,是死者的领地。它们被魔法召唤到我们的世界,将三个大陆分隔开来。它们就好像是我们的世界中拉起的帷幕,是生者世界的裂缝。”
“你的意思是,进入结界,就好像掉进了裂缝,会直接到达另一个世界?跌进冥界?”
她摇了摇头:“不。我们的世界还在这里。冥界同时存在于原本所在之处。你需要在结界走上大约两天,到达冥界。但你在结界里行走,也就是在冥界里穿行。那是一片荒野。任何生灵触及冥界,或被其触及,都是在触碰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能跨越结界。进入结界,就进入死亡之地。没有人能死而复生。”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望着篝火,含糊地说:“凭借魔法。边界是由魔法带到这儿的,所以巫师们推断,他们能让我在魔法的协助和保护下安全通过。对他们来说,施这个法术是十分危险困难的。他们正在应对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的事情,危险的事情,他们并不是将结界召唤至此的巫师,所以他们并不确定这是否能成功。我们都预料不到会发生什么。”她的声音微弱、遥远。“尽管我通过了,但恐怕我永远都不会完全摆脱它。”
通过使用冥界、死亡、帷幕、裂缝、荒野、魔法、法术和危险之类的词汇,作者将背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尽管我们没有身处其地,却感觉身临其境。现在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充满刺激的地方,有各种可怕的事物,于是我们都期望身处其中。
此处作者利用对话来展现背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我们信任凯兰。她说话时,带着威严与自信,我们知道她清楚自己在谈论什么。我们相信她的话。实际上,我们在这一场景中采用的是理查德的视角,我们相信她的话是因为理查德相信她,而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物。
再强调一下,利用对话进行描写时,你必须了解笔下的人物,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们在描述环境时,会提到哪些细节。如你所见,相较许多人物而言,凯兰这类人物在描述环境时,能更深入心理层面。她不仅描述了结界或冥界的客观表象,还谈到巫师所施的法术及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远比单纯的客观细节要更有趣。
我有时会在学生的小说手稿里,看到他们利用对话描写背景,而人物听起来就像分时推销员:“在这个角落,有一个燃气壁炉,炉体和外壳是大理石材质的,上面的天花板上有闪光报警器。”你应该记住,利用对话描写背景时,要保持人物的声音。如果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对嘻哈文化很着迷,那他说起话来应该是“嘿,老兄,地板上是你妈妈的蓝色抹布”,好吧,你应该懂我的意思。在小说《中年》(Middle Age)里,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这方面处理得很棒。罗杰(Roger)和他十五岁的女儿罗宾(Robin)正在车里谈论她已去世的叔叔。他们正在谈论的背景并没有在故事中占太大比重,但这对亚当叔叔这一人物的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
她吞吞吐吐地说:“妈妈告诉我,她听那儿的一些朋友说,人们很吃惊地发现——贝伦特(Berendt)先生有——一些东西——在他的房子里?”
“什么东西?”
“哦,我不清楚。”
“什么样的东西?”
“那就是谣传,你是知道妈妈的。别人告诉她什么,她就会说什么。”
“宝贝,什么样的东西?我是亚当的遗嘱执行人,我清楚。”
“妈妈说,她听说贝伦特先生,好像藏了很多钱?在箱子里?可能埋在房子的地下室里?好几百万美元?罗宾仔细地观察着他,看见他的脸抽动了一下,于是说;“我压根就不相信,亚当叔叔如果有钱,为什么要把钱那样藏起来?有的话,为什么不像所有有钱人一样,把钱存在银行里,对吧?”我告诉过妈妈。可她就是那么容易相信别人。”
他们谈论了一会儿,说这种说法是多么荒谬,接着罗宾说:
“我们去他家拜访的时候,我进过亚当叔叔的地下室,进过好几次。那时,我大概十岁。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是吗?”
“地下室很古老,有点吓人。亚当叔叔说那里可能埋着死人,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房子从前是个酒馆,有人在那里被杀了,尸体被埋进了地下室。是这样的吗?”
奥茨利用背景细节表现出罗宾的亚当叔叔很古怪。我们了解到他或许把钱藏在了老房子里,然后编个故事,告诉侄女可能有死人被埋在地下室里。罗宾谈论着叔叔及其可怕的房子和地下室。但你要注意,她很多时候说话都使用疑问语气。这就是她在整个故事中的说话方式,许多十几岁的孩子都是这样说话的,在句子的结尾提高音调,形成问句。
当你笔下的人物在描述环境时,你一定要记住是谁在说话,并保持那个声音。
故事、背景及人物都有各种类型,当某些人物在某种故事中谈论某些背景时,他们提到的某些事物是其他人物在其他类型的故事中绝不会提到的。以下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来自三种类型迥异的小说,他们在谈论三种完全不同的背景。
第一段引文出自J.K.罗琳(J.K.Rowling)所著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的姨父德思礼(Dursley)先生正在收听新闻。下面这段话就是当地的新闻广播员及天气预报员对故事背景的某一方面的描述,这是英国不同寻常的一天:
在安顿好达德利(Dudley)上床睡觉后,他来到了客厅,正好赶上晚间新闻的最后一条报道:
“最后,各地的观鸟人都反映本国的猫头鹰今天的表现很反常。猫头鹰通常都在夜间猎食,白天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踪影,但今天自从日出开始,许多人都看见这种鸟类在四处纷飞。专家们无法解释猫头鹰为什么突然改变了睡眠习惯。”
新闻播音员把话筒递给天气预报员,对话还在继续:
“哦,特德(Ted),”天气预报员说,“这我可不知道,但今天表现反常的不只是猫头鹰。远在肯特、约克郡、邓迪等地的目击者都纷纷打来电话说,我昨天预报会下雨,雨没有下,却下了流星雨。”
猫头鹰和流星都预示着哈利·波特将要来到德思礼家。J.K.罗琳通过晚间新闻这种相当有创意的方式,描写了这部奇幻小说的背景。
下面一段话选自《拒绝文凭的官校毕业生》(The Lords of Discipline),这是一部由派特·康罗伊创作的主流小说。主人公威尔(Will)告诉他的老朋友阿比盖尔(Abigail)自己对部队的感觉,并将其与自己对玫瑰的感觉相比较,部队是故事的主要背景。
“我过去认为部队代表同一性。我们穿着同样的服装,看起来都一样,我们都以同样的规则生活,所有的一切相同。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我走进这座花园,在我看来,每一朵玫瑰都是一样的,而你走进军校的阅兵场,那两千名学员在你看来也一模一样。可如果你仔细看,阿比盖尔,他们和你那些玫瑰的状况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都有着自己的惊喜与奇迹。”
记住,这是一部主流小说,因此对话、描写,甚至行动都应向读者表达某种普遍的观点,这一观点最终是与故事的主题相关联的。威尔在说话时,描述了背景,但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所信奉的一条有关人类的真理。你可以看到,威尔的声音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新闻播音员的声音截然不同。
最后这段话选自范妮·弗拉格(Fannie Flagg)所著的《油炸绿番茄》(Fried Green Tomatoes at the Whistle Stop Cafe)。这是一部文学小说,在这一场景中,伊夫琳·库奇(Evelyn Couch)与上了年纪的崔古特(Threadgoode)太太坐在玫瑰露台养老院的来访室里,崔古特太太就住在这家养老院,现在她有了一个听众,于是正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很自然,她的声音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新闻播音员的声音及《拒绝文凭的官校毕业生》中威尔的声音截然不同。
“铁轨正好穿过后院,夏天的夜晚,院里飞满了萤火虫,到处都弥漫着忍冬花的香味,它们就沿着铁轨繁茂地生长。爸爸在后院种了无花果树和苹果树,他为妈妈搭了一个很漂亮的白色葡萄架,上面爬满了藤蔓……房子后面开满了一朵朵粉色的小蔷薇花。哦,我真希望你能亲眼看看。”
故事大部分都是倒叙,因此,在我们还未身临场景之前,作者便用这种有新意的方式将背景交代给我们。崔古特太太是小站镇最重要的居民,通过她苍老的声音,我们开始感受这座小镇的环境。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如何将叙述编入对话。现在,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怎样将叙述性背景编入对话。如果处理得当,我们可以让背景随着场景逐步展开。这才是正确的方式——否则,行动和对话感觉就像发生在真空之中。我们希望场景能有画面感,而不想塑造出一个个头部特写,读者需要一个具体的环境,去设想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
进行编织还能防止我们将信息一股脑地丢入场景,那些大段的背景信息、人物描写和背景细节创作起来无聊极了——我们能感觉到这不太对劲——更糟的是,它们读起来也无聊极了。因此,尽可能地随着场景的发展将背景细节穿插到真实的对话之中。
下面一个例子出自洛娜·兰德维克(Lorna Landvik)的小说《惬意生活》(Your Oasis on Flame Lake),从中你可以大致看出背景细节怎样被插入对话之中。
达西(Darcy)随着《爱你所爱》的音乐,绕着舞台摇摆着身体,就像音乐大师一样,做出弹吉他的姿势,我笑着,努力将电源插座固定。这时塞尔吉奥(Sergio)像一阵风一样从门外冲了进来。
“看起来太棒了!”他说,他快速地旋转着身体,就像我曾经买给林(Lin)的珠宝盒里的小芭蕾舞演员。即使我没有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我也不敢看他——他搞得我头晕目眩。
“哇!”弗兰妮(Franny)说,她跟在塞尔吉奥的后面走了进来,扑通一声坐在了长沙发上,抱起了靠枕。“这看起来就像个夜总会。”
达西不再假装弹吉他了,也挨着弗兰妮重重坐到了沙发上。
显而易见,加粗部分是我想要你们特别注意的地方。这并没有透露很多背景信息,如果必要,你还能加入更多的背景信息。比如,如果想展现人物们很富有,你可以不让叙述者去固定电源插座,而让他为水晶吊顶更换灯泡。你可以将沙发描写成超大的黑色真皮沙发,靠背上铺着阿富汗毛毯。相反,你还可以描写一个二十五瓦的灯泡挂在天花板上及一个铺着旧毯子的、破破烂烂的红色沙发床,它闻起来就像蜷在角落里的一条狗。如何利用对话场景去描述背景,始终取决于你想让读者怎样理解人物或整个故事。
要将背景融入故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灵活运用这三种小说元素:对话、行动和叙述。这能使背景构成故事的大环境。这种环境几乎相当于另一个人物,始终具有存在感。要想成功做到这一点,使其感觉自然,作者需要有天赋。
凯瑟琳·邓恩(Katherine Dunn)就是这样一位有天赋的作家。她的小说《异类之恋》(Geek Love)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我是真的觉得震惊——其中有很多让我觉得惊讶的地方)。在这部小说中,邓恩将所有的元素成功地融入一个场景之中。这是一个有关巡回演艺团家庭的故事,主要人物是一对父母和他们的五个孩子:阿图罗(Arturo)更应该被称作水孩子,因为他的胳膊和腿上都长有鳍;伊莱克特拉(Electra)和伊菲吉妮娅(Iphigenia)是一对臀部连在一起的双胞胎;奥林匹娅(Olympia)是驼背的主人公;福尔图纳托(Fortunato)可以移动房间中的物体。妈妈利尔·宾尼维斯基(Lil Binewski)摄入了各种毒药——杀虫剂、砒霜、放射性同位素等任何能令她的宝宝更“特别的”东西——这样她和丈夫才能靠孩子们在巡回演艺团里谋生,演艺团就是他们的家。在这一场景中,爸爸正在向孩子们讲述,他怎样想到宾尼维斯基怪人秀这一创意,并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其中的主角,这已经是老生常谈。故事是以奥林匹娅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
“那是在俄勒冈州北部的城市波特兰,他们把它叫作玫瑰之城。我从来没想过这个主意,直到我们困在劳德尔堡一两年之后。”
有一天,他感到焦躁不安,为生意上的停滞不前而感到烦恼。他开车去了一个建在山坡上的花园,出来散散步。“站在那儿,你可以看得很远。那儿有一个很大的玫瑰园,里面有藤架、凉亭和喷泉。铺着砖的条条小路蜿蜒曲折。”他坐在连接两块梯田的台阶上,无精打采地盯着那些用来做实验的玫瑰。“那是一个实验园,玫瑰的颜色是……经过设计的,有不同的条纹和层次。花瓣的内侧是一个颜色,而外侧是另一个颜色……”
……玫瑰引发了他的思考,奇异性为何使它们很美,经过设计的奇异性为何使它们有价值。“我突然醒悟——恍然大悟——不再对此感到疑惑。”他意识到孩子们也可以被设计。“我心想,那将是多么令人感兴趣的玫瑰园啊!”
我们孩子们会冲他微笑,拥抱他,他也会对我们露出笑容,会让双胞胎姐妹去饮品车买一罐可可饮料,让我去买一袋爆米花,因为这对红发姐妹再怎么迎合对方,都会把爆米花弄撒。我们会在车厢温暖的小隔间里,惬意地吃着爆米花,喝着可可饮料,觉得自己是爸爸的玫瑰。
作者在对话、叙述和行动之间自由转换,也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她展现了故事的背景,同时转动着开启故事主题之门的钥匙,我喜欢这种方式。这太出色了!如果你能成功做到这一点,你也会迈入出色作家的行列。
在非小说创作基础工作坊里,我承担“作家在线工作坊”课程的讲授,关于背景,我讲课时特别喜欢说一句话:行动中的描写胜过静态描写。我想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话。对话中的描写胜过静态描写。如果你能让叙述者和其他人物在热烈讨论中谈及背景,就绝不要使用叙述去描述背景。这其实就是本章的关键所在。
你之前已经学过如何利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如何将对话、叙述和行动编织在一起;如何把对话当作刻画人物的手段,在本章中,你学着如何利用对话来展现故事的背景。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对话去设定场景或故事节奏。你可以利用对话加快或减缓节奏。接着读吧,去发掘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你的故事。
▲练习一
了解笔下的人物。杰里是一个电脑怪才,正陪妻子去参加她们公司举办的野餐,野餐地点在水库旁的一个大公园里。她在卫生部门工作。创作一个两页的对话场景,重点放在背景上。杰里会注意到背景中的哪些事物,他会说什么?
▲练习二
设置背景。编写一个两页的对话场景,其中有两个人物,在以下背景或稍加修改的背景中展开对话。重点是要将背景细节自始至终融入场景。记住,细节可以通过人物对背景的观察、对话或行动来展现。
·摇滚音乐会
·戒酒协会的聚会
·公司办公室
·购物中心
·车里
▲练习三
过多过快。人物正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这是他们第一次约会,他们决定离开城市,开车去山边滑雪。其中一个人物来自加利福尼亚,她只见过一次雪,并且还是很小的时候。以她的视角来描述背景,让她对车里的男友进行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进行信息倾倒,而是让背景逐渐显现——不要过多,不要过快。
▲练习四
一切尽在细节之中。在西雅图的市中心,有一处被称作“派克市场”的地方。该市场有一排排的室外食品摊位和各色的商店,商店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自制的织物、珠宝、皮具和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在其中的一个区域,小贩们将鱼抛来抛去,吸引顾客。凡是你能想到的鱼,在这里都能买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能带来极大的感官享受。创作一个一至两页的对话场景,对话在两个外来游览的人物之间展开。在对这一背景进行描写的对话中,将五种感官全部加以利用。
▲练习五
对话描写。人物贾妮(Janie)第一次带她的盲人朋友达西去拉斯维加斯。贾妮在艾奥瓦州的一个小镇居住,她是二年级的助教。她以前只去过拉斯维加斯一次。采用贾妮的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让贾妮对城市里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以此创作一页的对话场景。要尽可能地使用描写性的、动态的和具体的动词和名词。
▲练习六
保持人物声音。创作一页的对话场景,描述一场哈雷戴维森摩托车集会,采用以下任意一个人物的视角,或从每一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
·佛教僧人·小孩·政党候选人
·酷爱摩托车的日本武士·从精神病院出逃的病人
▲练习七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背景。如果你有尚未创作完成的故事,就确定其类型——类型故事、主流故事或文学故事——然后创作一页的对话场景,让主人公与另一人物展开对话,要对背景进行描述,声音要与你所创作的故事类型保持吻合。如果你最近没有创作故事,就选择一种故事类型,为故事构思一个主人公,让其对另外一个人物描述背景,或者从以下类型中任选其一:
·爱情故事——正面的女性人物向反面的男性人物描述夏威夷的海滩。
·恐怖故事——两个人物身处拐角处的一个空仓库里,发现里面竟然并非空空如也。
·动作/冒险故事——一个人物向另一个人物描述他的下一个作案场地,争取让其加入。
·科幻/奇幻故事——一个人物向另一个人物描述一种奇异虚幻的背景。
·悬疑惊悚故事——两个人物正在讨论镇上的某个区域,那里总有尸体出现。
·推理故事——一个人物向她的朋友描述一座看起来很可疑的房子。
·文学故事——一个人物的思维闪回到过去,回忆起祖母的农场,并对另一个人物说起此事。
·主流故事——一名狱警向他的朋友讲述现行体系怎样违反犯人的权益。
▲练习八
将叙述性背景编入对话。为以下各背景,创作一页的对话场景,将叙述性细节编入人物对话之中:
·镇子边上一个昏暗的酒吧
·海边小镇的一家糖果店
·一片空地
·异装癖者的衣橱
·动物园
▲练习九
融入背景。父亲带着十岁的儿子去度假,来到了他度过了童年时代的家乡。利用他的思维、语言和行动,创作一个两页的描写性对话场景。
(1) 太空针塔是位于西雅图的一个观景塔,是西雅图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