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怎样写故事:小说与剧本创作的6W原则

故事层次:次要情节、故事线及次要人物

发布:2022/11/25 20:15:56256 个作者有用

显然,到目前为止,你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很了解自己的主要故事线了。事实上,就已经完成的那部分来说,它应该与因果轨道完美契合。当然,前面的路也许还有些轻薄的迷雾,有些情节起伏还尚未明晰,但你知道你正前往何处,既然如此,何不现在就开始写初稿,然后再去考虑其他层面?谁知道呢,也许你不再需要添加其他层面了。

千万不要沿着这个思路写,原因可能会令人伤心:因为如果在这个阶段你能把因果轨道看得清清楚楚,小说很可能枯燥乏味。所以在你准备大干一场之前,先要考虑到一点:警惕狭窄的视野。即使你看到了路在前方,也仅仅是你看到了,可能极具欺骗性。

在写故事的时候,如果你只把注意力集中于故事线,会造成一定的问题:故事很快失去悬念,变得平淡无奇。因为这样狭隘的视野与我们之前讨论的观点相悖,即万物都影响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同时也被其他事物影响。我们都彼此连接,往往是这些连接揭示了事实背后的真相。

好吧,但是很显然,你不可能把影响主人公的所有事情都写出来,哪怕是引发他行动的所有事情。因此,你在寻求的是“所有事情”中的哪一部分?次要情节、故事主线、次要人物正是从这一部分切入,小说才有了深度、广度与维度,从而奇迹般地唤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次要情节常常与故事主线在同一页上,甚至在同一句话里同时展开。这样一来,当你在脑海里想象小说时,一切就变得微妙、复杂。在一部已经完成的小说里,每一层都经过精巧地编织,因此你也会自然而然地展望自己在写小说时故事将会如何展开,仿佛每一层都会自动呈现,与其他层面天然交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部内容层叠的小说就像录制层次丰富的音乐。当你听完一首歌,一切都化作一次超验性的体验。但音乐并不是这样录制的。在录音棚里,每一层轨道都分开录制,按顺序一层层叠加融为一体。最后一层轨道呢?事实上,那个歌声、那个声音,也就是我们印象最深的东西,直到最后才加进去,在此之前,所有的轨道已经精心铺好,融合成为天衣无缝的背景,静等声音升起。

在设计一部小说的蓝图时,它的层次也是累加而成的,因此,尽管最终每个场景都能生出许多次要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并能预示未来的情节发展,但每一层都是分别展开、独立编织的。也就是说,在读者看来浑然天成的一步,对作者来说,是由独立的几步汇集、综合而成。

为了读者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本章我们将探讨的内容是,如何找到并拓展已在蓝图中显现雏形的次要情节;创作次要人物的秘诀,让他们既能适合你的小说又有自己的计划;如何根据不同的人物拓展相关的背景故事,这样的话,在每个场景中,你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看世界。

次要情节:表面之下大有文章

在拓展小说的次要情节时,记住一个要点:只要是写进小说的内容,读者都会默认是需要了解的。如果有些信息不需要他们知道,为什么你要浪费时间告诉他们呢?所以如果你告诉了他们无关紧要的信息,一开始读者可能会忍着,以为很快就会知道这个信息的重要性。后来他们等不及了,就自己去猜,亲自赋予它重要性。但说是重要性,从字面上讲,是错的,因为事实上,根本不重要。次要情节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跟单纯地写跑题相比,无关紧要的次要情节浪费读者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你在创造次要情节的时候,记住这个重要的问题:它对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你写的是推理小说或者犯罪小说,这个问题也同样重要。从表面上看,事情都围绕着破解案件进行,而从深层来看,有两个方面在驱动着第三条轨道:主人公如何理解发生的事,行凶者的动机是什么。

每个次要情节都必须围绕着故事主线进行,告诉读者在理解情节的时候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例如,想象一下,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缺少了布·拉德利救斯科特、斯科特又救了拉德利这个情节;想象一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缺少了汤姆和梅朵的幽会,最终导致盖茨比一败涂地这个情节;想象一下,在《傲慢与偏见》中,缺少卑鄙无耻、贪慕金钱的威克汉姆和鲁莽的莉迪娅私奔,达西与伊莉莎白也未能因此定下情缘。是不是无法想象?

没有次要情节,就没有故事。因为实际上,次要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前提是它们不能自说自话、随心所欲。这种情况比你想象中更为常见,哪怕对于有经验的作家来说,次要情节都充满诱惑性,因为必须得承认,很多次要情节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也许,如果不是简·奥斯汀偏爱诙谐,在《傲慢与偏见》里冷嘲热讽,说不定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威克汉姆和莉迪娅,而达西和伊莉莎白这一对迂腐又呆板,尽破坏他们的兴致。问题在于,一旦次要情节肆意发展,偏离了故事主线,那就不只是抛弃了故事线,还必然导致故事脱轨。所以怎样搜寻推动故事发展的次要情节?想想多萝西从奥兹国回来得到的教训多么连贯且合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至少,在写次要情节时,盯住小说本身就可以,不必往外过多延伸。

到哪里去挖次要情节

“次要情节”这个术语准确地告诉了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在情节的下面。更准确地说,隐含在你的小说里。不是凭空堆砌、杂乱无序地藏在情节之下,而是藏在整体的故事层下面,一旦被发掘,对理解故事的表层意义就会有启发作用。这么一说,就很容易理解小说中重要的次要情节一般来自两个地方,而在你已经写出来的部分里,它们常常处于重叠状态:

  • 外部情节。它们在小说未开启之前就已蓄势待发,其中蕴含的后果将会影响主人公对目标的追求。

  • 次要人物(基本上就是主人公以外的所有人)。

跟确定情节点的方法类似,次要情节也需要你回到过去之中挖掘细节,从而保证它与故事相关。在这个阶段,目标不是要拓展出所有的次要情节,而只是展望次要情节,看看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激发故事主线。在开始构建次要情节时,不仅要创建新的场景,还需要对现有场景进行拓展,于是在某些场景卡中,你会在阿尔法点下面的“次要情节”里填进去一些内容。

秘诀在于,次要情节往往围绕着一个人物展开。比如,在珍妮的小说中,诺拉、女粉丝克莱门蒂娜、制片人莎伦都会有各自的次要情节。亨利也有次要情节。所以,你在场景卡上填写次要情节时,要把重点放在这是谁的次要情节上,而不是关注它所涉及的话题。为什么?因为在构建一个场景的时候,去想象,感受一个人物在做什么,要比抽象地去想次要情节里发生什么更具体、更容易。所以在鲁比的故事里,不是笼统地把次要情节称为“剧本的次要情节”,而是根据具体场景中的人物分为“克莱门蒂娜的次要情节”或“莎伦的次要情节”。

这些场景卡之所以能够拓展出一些次要情节空间,是因为每个场景可能同时推进几个独立的次要情节。对每个次要情节的了解越清晰越好。

为了帮你更好理解这一点,我们来看看珍妮是怎样拓展每一个次要情节,然后列入想法清单,把它写成一张场景卡的。如果这个次要情节已经是她构想的场景中的一部分,那就把它加进现有的场景卡中。

外部事件的次要情节

小说一旦开启,次要情节就开始运转起来,并且马力十足,在它们的积极协作下,主人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我们一开始就谈到,在你的故事开始时,一切已经进展得如火如荼,也包括次要情节。在你的小说开始之前,它们已经在积蓄力量。花一分钟时间想想你的故事,把你所有的情节点浏览一遍,看看是否能确定有哪些情节已经开始运转了。

珍妮回顾了想法清单和场景卡,确定了几个可能的次要情节:

● 据传言,工作室停止了这部剧的制作,公开接收改写稿件。粉丝们纷纷猜测原因,猜测一开始的结局是如何设定的,猜测亨利的缺席会意味着什么,猜测鲁比是否能够独立完成。

● 制片人莎伦对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寄予厚望。她甚至可能很生气,因为亨利决定不再为她写剧本,当然,她也担心下一个剧本没着落。她一定会不断骚扰鲁比,来渡过这个难关。

● 女粉丝克莱门蒂娜。如果鲁比写不出剧本结局,她会被选中改写结局,因此,一定会有一个关于她的次要情节在运转。

● 虽然亨利再也不会醒来,但是他将有一个重要的次要情节,主要通过鲁比的记忆闪回,她会梳理二人的关系,重新估量,毕竟鲁比是因为他才伤心欲绝。

● 鲁比在医院被拒之门外,不能探望亨利。因为她算不上是亨利的家人?

在这个阶段,珍妮对这些次要情节还知之甚少。比如最后一个次要情节:鲁比在医院被拒之门外。有些陈述句看上去毫不张扬,但第一眼看上去却颇具感染力,这个句子就属于这一类,但是当你认真琢磨这句话时,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是谁将她挡在了门外?什么原因?这会对狗和剧本有何影响?但这是个很好的开端,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供我们探究与展开。珍妮决定从这个点上开始,让它运转起来。

练练笔

浏览你的想法清单和场景卡,按照珍妮的做法写次要情节,确定哪些有可能是次要情节。按照在你小说中出现的顺序,将可能的选项列出来。从中选取最有趣的一项,详细展开。

我和珍妮是这样做的:

莉萨:鲁比为什么不能进去探望亨利?

珍妮:因为她和亨利一直没结婚。只有家人才允许进入重症监护室。

莉萨:我不确定有没有确凿依据。每个人应该都可以探望病人,除非有严苛的规定。

珍妮:好,如果有人明确地说他们不欢迎鲁比,怎么样?可能是亨利的母亲,我们叫她弗朗西斯。她不想看到鲁比。

莉萨:很好,但现在你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弗朗西斯执意不让亨利与鲁比相见?她与儿子的关系怎么样?和鲁比的关系呢?

珍妮:亨利是她的独生子,她非常爱他。所以她守在亨利的病榻旁,寸步不离。

莉萨:没错,但这是已知事实。每个母亲都会这样做。这没有透露出他们之间关系变化的动力。

珍妮:好吧,也许弗朗西斯丧父,或者没这么悲惨,在亨利幼年时,她被丈夫抛弃,于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亨利身上。也许亨利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母亲幸福,于是内心感到内疚、痛苦。他可能一直生活在要对她“不离不弃”的压力下,而鲁比大大缓解了他的痛苦。

莉萨:这就是弗朗西斯怀疑她的原因。因为结婚的事情?她应该对此非常介怀。

珍妮:没错!如果她曾经被抛弃,那么当鲁比似乎要“抛弃”亨利的时候,不亚于对她造成了二次伤害。她会更加疯狂地保护亨利。

莉萨:也许这会让亨利感到压抑、窒息,与鲁比的恐婚心理产生了共鸣。讽刺的是,他对鲁比的爱反而加深了。

珍妮:一点没错!但也不能因为他母亲的这些感受而责怪她。

莉萨:这一点很重要。当你知道人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他们在做的事情是出于什么原因,往往就能认识到,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做了“坏”事,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是对的,是出于正当的理由。

你看到了,又一个例子证明细节的确生成细节。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弗朗西斯的悲痛对鲁比造成的影响,以及这个影响产生的原因。你是否还注意到,在珍妮展开弗朗西斯的故事线时,它契合了另外一条正在进行中的次要情节——亨利与鲁比的关系。于是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亨利反而因为鲁比的独立而加深了对她的爱。这一点极好地说明了,个体人物的故事层相互交织成为一张网,这张网在表面上牢不可破,浑然天成。

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珍妮细致的思考,她想出了五个可能发生的场景:

● 在医院里会有一个场景。车祸之后,弗朗西斯和鲁比第一次见面,两人的积怨剑拔弩张。

● 会有一个记忆闪回的场景,闪回到弗朗西斯和鲁比第一次见面,弗朗西斯希望亨利看清鲁比的真面目。

● 婚礼取消的那天,一定有关于弗朗西斯的场景可写。

● 我在想我们需要知道亨利父母离婚的故事。可能从亨利的视角,通过他的记忆闪回或是弗朗西斯和鲁比在医院里的时候。或者是两种都出现,鲁比看到两个人叙述版本之间的差异,产生了小小的顿悟,认识到亨利对父母婚姻破裂的看法与弗朗西斯完全不同,因此多年来他们一直彼此误会,痛苦不堪。

● 最后的一个场景是在亨利离世之前,鲁比来到了医院(我在想他应该会戴着呼吸机,而他们正打算关掉呼吸机),于是鲁比与弗朗西斯最后一次发生冲突。

这些场景都会写进珍妮的小说吗?不一定。但既然每个场景都源于鲁比过去的故事,并且都与情节中将要发生的事有关,那么珍妮就可以在这里挖到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

因此,她很快着手把每个可能的场景写成场景卡,放进拓展文件夹中。她还为弗朗西斯写了人物简介。

练练笔

读一读你的次要情节清单,看看有哪些次要情节在小说开始的时候已经处于进展之中。好消息是,如果它已在清单上,就说明它与故事相关。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从主人公的需求来看,为什么这个次要情节对她来说很重要?即使答案很模糊,它也能告诉你从哪里入手去挖掘过去,以便锁定具体的事件,让次要情节变得具体、可行。最后,你所确定下来的次要情节可能不止一个场景。

次要人物以及与围绕他们展开的次要情节

在一部小说中,很多人物可能都来自主人公的过去,但也有一些不是,比如狗的主人托尼。随着情节的展开,有些人物不会与主人公碰面,除非你在写的时候,把他们放在了同一页上。那么他们到底是谁,怎样让他们按故事的需要行动,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情节行动,沦为情节的傀儡?或者说,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自己会怎么做?毕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计划安排,通过自己的主观视角看世界,而这个视角可能与主人公的视角大相径庭。一旦你创造出这些独立的个体,怎样才能让他们既能保持个性,又能忠于你的小说?让他们按自己的鼓点起舞,而鼓的节拍还能和着小说的节奏,这是你要掌握的技巧。

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不会伤害他们

花一分钟想想你自己的生活。在你的生活里,你是主角,毕竟是你的故事嘛。你深爱着你的朋友、父母、重要的另一半,跟鲁比不同,你还有狗,但我们要接受现实,他们都是配角。虽然他们都是你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但是到最后都将曲终人散,故事并不是他们的,对不对?当然,你从没有跟他们说起过这个,为什么要让他们难过?但是还有一点,在他们的生活中,你也是配角。重点是,你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坚信自己是主角,就像我们坚信自己在他们故事里也是主角一样。因此,其他人都是为了方便开展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你的情节或者你的主角(哪怕他们自认为是)。这样做无可厚非。无论是谁,当他有自己的安排计划,并按照计划行事时,都是智慧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计划,这是人性之下的动物天性。一个没有清晰的主观计划的人物既不真实也做不成事。

身为作者,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在塑造次要人物的时候,需要像思考主人公一样去思考他们。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计划、愿景,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

如果你不知道次要人物的计划是什么,就会很容易忘记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计划这回事。因此,不经意间,你就会一心去让他们的行动配合每个场景的情节,这也就意味着,在小说中,由于缺乏内在的逻辑引导,他们的行动会不合乎情理。再明确一点,我们讨论的不是日常计划的改变,而是小说中唯一的、至关重要的那个计划,它驱动着小说中每个人物的行动。

既然你知道了这些人物都不是主人公,那么创造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计划,目的只有一个:为主人公的故事提供便利。这就是秘诀。换言之,他们是主人公在斗争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尽管他们对这一点毫不知情,但所做的一切都会对主人公产生直接影响,能连通小说的第三条轨道。这就意味着虽然每一个次要人物都血肉丰满,并认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情理,但这些人物以及其信念必须由你创造出来,才能自然地辅助主人公开展故事。

这是否意味着次要人物也要像主人公那样去深入挖掘?不是。但根据人物的不同分量,对其中一些人物的挖掘要相对深刻。假如你在写的是爱情故事,那么你要像了解主人公一样对他的另一半了如指掌。而那些曾经与他约会过的失败者呢?自然不必赘述了。

花一分钟把目前小说中出现过的所有人物列在一张单子上,选出你认为会在小说中发挥重要角色的人物。比如,《教父》的开头就可圈可点,片头出现的是维托、桑尼、弗雷多和凯,而不是约瑟夫·扎鲁奇[1]。如果你在想,约瑟夫·扎鲁奇?这个人是谁?就达到目的了。

珍妮已经开始为诺拉和弗朗西斯写人物简介,你也要为小说中每一位重要人物写简介。不是写成“诺拉,这里是你的生活”之类的,相反,它应该有具体的故事作为支撑,就像你为主人公写的简介。在拓展次要人物的时候,牢记一点,对每个次要人物的建构与展开都要与它在主人公的故事中发挥的作用一致。因此,每个作者都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嗯,这个人物的计划怎样融入我要讲的故事?

在我们着手创作一个人物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如果你写的是推理小说、恐怖小说,或者其他与阴谋诡计有关的小说,你一定要了解反面人物的计划,还有一点很关键,你还要了解他为了实施这个计划已经做了哪些准备。比如,如果他们是杀手,而小说讲的是侦探抓捕他们的故事,那么你让侦探进入搜捕工作之前,需要对他们刺杀的对象、手段、动机以及所有暗藏的线索了如指掌。否则,且不说你的侦探,连你都不会知道找什么线索、到哪里去找以及一旦有所发现,它的重要性是什么。结果很简单,你和侦探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一点恰恰说明了解故事的上半部分多么重要,这样才能从小说的第一页起开展故事的下半部分。

我问珍妮想先着手写哪个人物的次要情节——也就是他的故事线。她选择了先写狗的主人托尼,因为在写顿悟的场景时,她喜欢这个人物呈现出来的信息,感觉它们对故事至关重要。

练练笔

现在该你挑选一个人物展开写了。如果你写的是爱情小说,从主人公的恋人开始写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写的是推理小说或者惊悚小说,最佳候选人是那个反面人物(或是间谍,或是政治特工——本质上都是来向你主人公讨债的)。如果你像珍妮一样,写的小说不属于上述范畴,那么浏览一下次要人物清单。有没有一个人物疯狂地朝你挥舞手臂,尖叫着“选我,选我”?如果有,就选他。不然的话,就选择在小说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

记住,你的目标是创作一个人物,他可能质疑也可能赞成主人公所抱有的错误信念。问问自己,从总体上来说,这个人物将为主人公打开什么新的视野?把它写下来,即使只是一个闪念,即使它稍纵即逝、摇摆不定或者老生常谈。

珍妮是这样写的:

托尼将会向鲁比展示什么是真爱。我知道这听起来既疯狂又愚蠢,但这确实是真的。托尼愿意承受全世界的指责,以公开的方式向那个女孩表白心意,希望能挽回女孩的心。鲁比看到,亲眼看到,这是自己无法对亨利做到的。她认识到自己还有最后的机会,就是通过改写他们共同的剧本,好好展现自己对亨利的爱。

很不错。下一步要将托尼的背景故事展开,这样他才能顺理成章地做这些事。我请珍妮向我们展示她如何充实托尼这个人物。我以为她会慢慢做,先梳理自己对托尼的了解,然后一稿接着一稿地修改,直到最后定稿。没想到,她马上回来了,距离我们谈完只隔了几分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她的具体想法,分析它的优点在哪里,然后猜测一下为什么她能如此神速地写出来。

托尼,狗的主人

● 好吧,这哥们养狗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帮他结识女孩。

● 在我脑海中,他二十七岁左右,外形帅气,可能还酷爱运动。喜欢举重,是一名教练。但是不擅长交际,所以需要养一只狗。

● 他是在宠物收容所挑选的狗,因为有些女孩说救助狗狗很酷。在宠物收留所,一位可爱的女孩钟情于这只相貌丑陋的狗狗,只要托尼对它表现出一丁点的喜欢,她就觉得托尼是个大好人。所以,他养了这只狗。

● 他开始在脸书、Instagram和Tinder上发狗的照片,吸引女孩的注意。但是这只狗渐渐成为焦点,吸引了大批粉丝。事情的发展有些超出预料,突然这只狗就开始有了代言协议,娱乐节目也请它参加,托尼只好减少去健身房的时间,处理这些事。

● 他对这件事感兴趣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些女孩。

● 之后一切超出了他的意料:旅行,与公众见面,竭力满足这只狗的需要。狗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不停吠叫,在人群面前易怒,一上镜就呕吐。结果,托尼连一个女孩都没能认识,因为他的生活全围绕着这只狗,一直忙里忙外。此外,他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甚至有些恐惧(就像鲁比)……但现在,与以前不同,他是真的渴望与人交往,因为他嫉妒人们倾注在他狗身上的爱。

● 当他心仪的女孩离他而去(因为她明白了他对这只狗的爱只是逢场作戏,于是她就认为他对自己的爱也是虚情假意),他意识到她对鲁弗斯的评价是对的,所以决定这只狗得离开自己,马上。

● 因此他去了遛狗公园,想着会不会遇上郊狼,就把狗放开了五分钟,碰巧鲁比开车过来,把它抓走了。

● 互联网沸腾了,人们四处搜寻这只狗,逼得托尼不得不扮演痛失爱犬的狗主人。

● 在故事结尾,托尼和鲁比都会对狗、人、爱与失去有新的认识。

为什么说这个人物简介写得好

● 它有完整的因果轨道,一个事件触发另一个事件。

● 它很详细,每一个要点都实实在在发生了。

● 它交代了每个事件对托尼内心造成的影响,以及托尼对事件意义的解读。于是我们知道了他的每个决定、每个举动背后的原因,以及每一个情节转折处所隐含的动机。

● 它只强调了托尼生活的一部分,即与鲁比的心路历程有关的部分。其中包括狗和托尼对爱的渴望,但不包括他痛苦难熬的高中生活,虽然它可能很悲惨,但与故事无关。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初步人物简介。我问珍妮为什么能这么快想出来,而做鲁比的简介时却像拔牙一样艰难。“嗯,首先,”她说,“那篇杂志文章报道的丑陋狗狗给了我灵感,一个大活人的生活能被一只狗弄得乱七八糟。因为之前对鲁比的错误信念进行了很多拓展,所以我知道一个关键的情绪要素,即在狗丢失之后,狗的主人不会肝肠寸断。从那篇报刊文章中很容易想象这一切。设定范围和界限的确有帮助,随着故事的深入,一切越来越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作者在故事越写越深入的时候,都会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说来就来,但一旦显现,就会让人不由得惊叹。你可能觉得他们如有神助,但事实更让人震撼,因为一切尽在你的掌控之中。一旦你创作了一个故事,人物的形态、深度还有复杂的过去让他们鲜活起来,便自然而然地对现在做出反应。事件、次要情节甚至所有相关的一切,都在现有的情节基础上,开始自行发展。因为珍妮知道托尼在小说中的角色,所以她创作的这个人物不是要去演这个角色,而是活在这个角色里。可能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么神奇之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练练笔

像珍妮为托尼创作简介那样,给你的每个次要人物创作一个简介。看看有没有哪个人物能对你有所启发,能把它写成场景。比如,珍妮再次琢磨托尼的诚意时,一个场景立刻跳了出来:网上炸了,人们都在搜寻这只狗,托尼不得不假装成一个痛失爱犬的狗主人。

珍妮是这样写的:

我能想象鲁比躲在酒店里看电视,此时正在播放一段托尼的视频片段,他在全世界面前表现出一副悲凄的模样。鲁比可能在想:我才不吃他这一套。毕竟,她整天跟演员打交道,专业的、非专业的都有,应该可以判断得出这个人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悲伤。她正在感受着痛彻心扉的悲伤,所以这种虚假的悲痛让她反感。鲁比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开始着手了解他和鲁弗斯的更多信息。

所以珍妮做了什么?她马上开始写一张场景卡,其阿尔法点是“鲁比意识到对于鲁弗斯的失踪,托尼并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难过”,然后塞进了“拓展文件夹”。注意,这件事必然会影响珍妮已经写好的顿悟时刻,但不必去修改它,在场景卡上做个标记就可以了。

重点是:你对人物的了解越深入,你的小说越能自我展开,自我修订。

一旦你知道是什么把每一个人物带到小说里来,那么随后的问题就是,他们进来之后会做什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次要情节。越是与特定的故事相结合,他们的目的就越清晰。你的最终目标是能否像看透主人公那样,看透他们。因为在你开始写任何一个场景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己放置在他们的处境里,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的计划以及背后的原因。

不曾现身但从未被忘记——通过背景故事创作人物

但是,如果一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他从未在小说中现身怎么办?我是说,读者是从背景故事、记忆闪回或者其他人物对他的回忆中了解到这个人物,而他在当下正在进行的故事里并不扮演角色。没错,说的就是亨利。你的小说里可能也有这样的人物,他与主人公的第三条轨道紧密相连,即便不现身,哪怕从头到尾都不曾露面,他都跟其他人物一样生动、鲜活、富有张力。

简单来说,对于这些人物,也要跟其他人物一样尽量充分展开,越早展开越好。我不想给珍妮太大压力,因为她一心想着要把对狗主人托尼的构思写下来。当然,考虑到托尼的简介做得很出色,她先写托尼是对的。但是现在,在她往下写之前,需要花点时间来开拓亨利和他的故事线。对于可怜的亨利而言,这条故事线会在小说开始之前就结束,但却能为鲁比的故事线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因此,带着这个目标,珍妮开始坐下来充实亨利的形象。她想着一方面亨利要保持自我,另一方面还要服从于鲁比的故事线。下面是她的第一次尝试,还须打磨:

● 亨利比鲁比大三岁。我决定让鲁比的年龄是四十七岁。这样她就彻底过了生育年龄,同时还有很长的余生。这符合故事实际的时间线,也契合有互联网电视的现实。互联网电视是二〇〇〇年左右流行起来的。

● 他的父亲老亨利是声名显赫的律师,母亲弗朗西斯是个出身上流社会的家庭主妇,这是一桩旧式婚姻。这桩婚姻随着老亨利的婚外情土崩瓦解,弗朗西斯陷入绝望无助的境地(鉴于她是次要人物,以后还能修改的——没关系)。弗朗西斯整个人恍惚、憔悴、恼怒。亨利会对这种生活深恶痛绝,即做一个充当女人精神支柱的男人。所以他从来不与任何女性认真交往。他不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不能忍受这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则。所以对他来说,像鲁比这种拒绝被传统婚姻束缚的女人格外具有吸引力。

● 他想去外面的世界闯闯,自己创业,拒绝到公司打工(哦!老亨利正是与他公司里的年轻助理发生婚外情,这让亨利极其厌恶到公司上班)。他想自己做创造性的工作,但对于创造的内容和方式一无所知。

● 他在某个地方长大,不是洛杉矶,得克萨斯州?康涅狄格州?

● 他来到洛杉矶,出于叛逆,学了英语专业,在那里认识了鲁比。

● 他做过很多工作,频繁跳槽,做过记者,但是不喜欢这个职业,因为要听命于他人。做过厨师?上过渔船?给一个做冲浪板的人打过工。能娴熟操作很多工具。曾在电影片场工作。对这个工作感兴趣,然后……

● 总认为自己未来能遇到一些事,比他在做的电影、电视剧更理想,更有戏剧性,但他缺乏尝试的勇气,没有胆量真的叛逆。直到他遇到鲁比……

这是个很不错的简介开头,但你看出来了,它不够具体,或者不像托尼的简介那样契合鲁比的故事。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一问题影响不大。别忘了,因为珍妮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有血有肉的鲁比(她只确定了鲁比的年龄),这两个人物的简介可以同步推进。珍妮对鲁比的认识越清晰,对亨利的塑造就越深刻。

为什么这样写值得称赞

● 你注意到了吗?亨利不想过循规蹈矩的生活,鲁比也不想。这一点很有价值,因为它契合鲁比目前面临的矛盾。

● 你注意到了吗?珍妮所写的东西几乎都与鲁比有关。亨利很快就会鲜活起来,服务于鲁比的故事。

● 你注意到了吗?在亨利遇到鲁比之前,他想创造东西,但是缺乏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勇气。他们彼此需要,才能成为我们在小说中读到的人物。

练练笔

在你的故事里,有没有人像亨利一样,在主人公的过去里扮演重要角色?你要找出这样的人物,他们能帮助主人公塑造与故事相关的世界观。当她在理解眼下的困难时,会想到他们。他们也许是主人公的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旧情人,甚至是个想象中的朋友。为这些人物列个清单,花点时间展开想象。他们是谁?写一个与故事相关的简介,就像珍妮为亨利写的。

写完之后,还有最后一个地方需要挖掘:你怎样去拓展人物的背景故事,让它为当下赋予意义?尤其是当背景故事以记忆闪回的形式在当下展开的时候。

背景故事就是故事

好消息是你已经写了一部分背景故事。在第7章中,你写了三个与故事相关的背景故事场景,跟踪了主人公的错误信念形成之后的人生轨迹,一直跟踪到了小说开始的那一刻。因为即使主人公与小说中的任何人物都不曾有过共同的过去,她还是能以回忆的形式与她身边的人在一起,就像我们脑海中的那些声音,总是时时刻刻急切地想给我们建议:妈妈、爸爸、好朋友,或者是在我们十二岁时,隔壁刻薄的邻居,总是怀疑我们朝他的房子上扔鸡蛋(好吧,好吧,我说的是我自己)。

珍妮的小说完美展现了,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来说,一个完整的背景故事意味着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她说自己着迷于写人生中的遗憾。这是她的目标。根据《韦氏词典》上的释义,遗憾的意思是,(为自己做过或没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或可惜。也就是说,鲁比会去追忆过去,重新估量,寻找新的意义,最终用全新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所以,下一个逻辑问题是,她追忆的是哪些事?具体来说,她后悔的是什么?我们知道,答案不能笼统地说成:“她后悔没有跟亨利结婚。”

这意味着珍妮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她必须回过头去确认鲁比与亨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鲁比的脑海中串联起一些记忆的片段,也是为了读者能身临其境地体验鲁比在那天的经历。没错,她要写出丰满翔实的场景,揭示他们的过去中有哪些转折点。有些可能是影响重大的事件,比如,鲁比和亨利的婚礼在最后时刻取消了;有些场景可能是短暂的瞬间,但意味深长、影响深远,比如他们第一次分享一个笑话,只是看对方一眼,就仿佛心有灵犀。只要鲁比看到亨利情绪低落,就会心生怜惜,情绪也变得容易波动,所以她拒绝接纳亨利。

珍妮在寻找这样的时刻——无论好坏,鲁比与亨利产生了矛盾,他们彼此不再互诉衷肠,都对对方有误会,并任由矛盾滋长,态度冷漠。

但是她要先找一些事件去催生这些时刻,才能最终把它们确定下来。比如,她在写开头场景的时候,一直(苦苦)惦记着要为鲁比和亨利合写电视剧剧本的事写一个背景故事。她把事件做了即兴编排,在这个框架下,开始了建构与拓展。

● 一九九五年,鲁比与亨利参与了一部劲爆的真人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长发公主》的故事,她是服饰设计师,他在机械组。剧本写得一塌糊涂,所以在休息的间歇,他们就设计新的对话,低声说给对方听,尽量忍住不笑出声来。在他们的版本里,这个女孩不需要被拯救,她自己从塔上爬了下来。

● 他们一起喝酒,在餐巾纸上写作。当然喽。

● 他们相爱了,但鲁比毁了这份感情,两人各奔东西。

● 二〇〇六年,两人在另一个片场偶遇。他们一拍即合,开始改写这部电影。最后用三分钟的故事梗概串联起来。

● 一个朋友把这个梗概发到了网上,那时候他们还默默无闻。一天夜里,那部真正的电影杀青,一群喝得醉醺醺的演员把这个梗概拍成了视频,随后被一个朋友上传到YouTube上。一夜之间,火了。

● 于是亨利与鲁比成了搭档,很快,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点击率极高的视频。因为有人建议他们视频时间可以更长一些,他们决定改编经典戏剧《君臣人子小命呜呼》[2],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述,现代、泼辣、诙谐,更具舞台效果。

● 这部剧引起了轰动,于是改编剧本成了他们的职业。他们做了七年——把经典戏剧改编成电视剧。

● 亨利一个人接了那份写电影剧本的工作,并且宣布即将上映的新一季电视剧将是二人最后的合作。他们要完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但是在结尾部分产生了分歧。

珍妮之所以写出这些基本的外部事件,原因只有一个,这样她才能够继续深挖下去,找出这些事件如何影响鲁比和亨利的关系,又如何被这个关系所影响。也就是说,她先营造了一个大致的情景,然后再往下探究,找出它与自己故事之间的关联。

坦白讲,这种背景故事的写法不仅适用于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只要是曾经与主人公有过共同经历的人物,都可以以此创作他们的背景故事。

练练笔

现在,你为每一个故事的相关人物都做了简介。如果他们当中有人与主人公曾经有过交集,就试着开始把这个人物塑造丰满。不是试图把他们曾经一起做过的事统统写出来。比如,鲁比与亨利也许每年夏天都会去新墨西哥州的拉巴贾达山脊滑翔,每年的新年前夜都会放纵自己通宵看老电视剧《老爸最知道》,每个周日的下午会去跳方块舞……这些事一点都不重要(好吧,他们一样都没做,都是我编出来的)。但是即使他们背着珍妮做了这些事,也仍然不必写出来,因为与珍妮讲的故事无关。

所以,写清单的时候要时刻掂量它的意义。你要找这样的瞬间:这个人物与主人公之间发生的事情要与故事整体相关。清单完成之后,集中处理过于抽象、过于笼统的情节点,让它具有视觉效果。如果你往后一靠、闭上眼睛,图像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就可以开始着手创作场景卡了。对你来说,这次场景卡的制作过程应该会得心应手,只有极少数会进入随机文件夹。事实上,我估计,你手上应该有很多张场景卡已经接近完成。那么,现在该做什么?


[1]均为电影《教父》中的人物。

[2]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作品。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