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作者:酉阳野史

类型:历史演义

第七十三回 关邺两兵围洛阳

发布时间:2023/9/11 16:04:45

  不说成都王听孟玖之说,因兵败而枉杀陆机兄弟,且说关中李含、张方带兵犯阙,闻惠帝与长沙王大破成都王之兵,乃势沮不敢围城,乘机大掠洛阳之北境。千里内外,人民逃散,昼无烟火,不胜其害。报入洛阳,帝甚患之。长沙王曰:“张方之兵虽然强暴,无成都王之盛。但陛下带兵在后遥为护卫,以车驾先驱,将布帛前去,佯为犒赏,以善言慰使回兵,休害百姓。其军士见陛下亲至,又言犒赏,众必敛械以观陛下,不敢出战。因其无备,纵兵击之,靡不胜矣。”惠帝从之。乃命皇甫商、王瑚、上官巳、宋洪、陈珍、成辅、董拱等扮作扶驾之兵,步行随之,马皆佯作拽驾之用,鞍上盖以黄袱;以刘佑、宋淇、冯嵩、新将张驴督兵二万为护卫,远随于后。惠帝驾近方营,先命东海王带使臣持犒军敕诏,直至张方营中宣谕,李含、张方等乃戎服乘马,出寨接驾。惠帝遥谓张方曰:“卿等皆是忠义之士,何为从逆臣之言,兴兵攻朕!且朕有不道之处,卿等当上言谏诤,方为良臣。今无故出师至此,欲缚皇帝乎,欲夺洛阳乎?”张方不答。惠帝又曰:“朕知卿等被人所赚,至此军粮不给,将扰百姓,朕故亲自驾至此间,将有些小钱粮布帛,汝可领去给赏军士,暂回关中,休得在此使百姓惊恐。不日长沙王归藩,我自有宣诏到长安,与卿等定议,汝心听否?”李含、张方一时不能回答。长沙王闪在惠帝背后,见关中兵不作准备,各皆懈怠散乱,乃使惠帝复宣言曰:“汝等答又不答,退又不退,又不下马领赏,莫非思欲搏战以劫朕乎!”张方曰:“臣等焉有此意?但齐王罪不当死,而长沙王擅自诛之,以夺朝权,成都王檄合臣等,共纠其过耳。陛下若出长沙王,臣等即回关中而去。”长沙王听其所言,即将黄旗竖起,众将各皆跨马杀奔过去。刘佑、宋淇、丰引等五将分两翼抢进,伏兵四处拥至,喊杀连天。张方、郅辅急忙迎敌,早被王瑚戳死冯荪,皇甫商杀死卞种。上官巳直入中军,生擒李合。张方兵大败,退走三十馀里。长沙王知张方、郅辅、林成、马瞻皆勇,不去追赶,保驾回洛阳。

  张方扎住,与众将共议进退之事。马瞻等曰:“今长沙王奉天子以令三军,我等何可与战!设使就胜,也无杀天子之理。不如且自回军,再议进取。”张方曰:“公言固是,但我军粮在寨,已皆失陷,关中甚远,如何去得!沿路劫掠居民,又非大将之体。今成都王退兵中路,相隔咫尺,不若径去见他商议,看他如何发落。他若许我回兵,必定应赴行粮,又且见我尊他,岂不两全其美乎?”众然其说,乃率兵至成都王处相见,禀说被算失粮回兵之事。成都王召众将议之。董洪、赵让曰:“兵者有进而无退,今虽伤折数万,还有十万之兵,足可为用。且张子正有兵六万,足能破长沙而困洛阳,何为一战即欲罢归,是自丧志也。且西兵一去,我势已孤,亦难独战,则七里涧之恨,永不能消。又恐复至邺城问罪,事亦难了,还当思计进取是也。”成都王曰:“昨者兵士见圣驾一出,即皆如羊遇虎,孤是所以虑而欲罢耳。”丘统曰:“不然,善用兵者能因败而致胜。今长沙王恃两战得利,不虞吾再进,此自然之理。亟宜协同张方之兵速趋七里涧,据其形胜,乃出其不意也。此到彼处,不过四十里之程,半夜可至,比及天明,营垒已成。吾等大兵俱去沿堤守住,彼纵出兵,无奈我何矣。那时或攻或守,看紧慢而行,有何惧哉!长沙王见吾兵逼近皇城,亦不敢出城立寨以战我等。脱彼无知来攻我等,我只固守莫出,待其疲敝,尽力杀他一阵。京兵一败,即皆逃入城中,闭门拒守矣。然后分兵把其门路,巡掠四方,阻其樵牧,我以足食之兵困一空城,不过半月,樵苏必竭。且府库久虚,民皆窘极,若一不给,即便生变,自然陷矣,何用战为!”成都王听言大悦,乃重款张方,给与粮仗,慰使与石超、牵秀引兵四万,靠晚衔枚先起,疾趋而进。再命马瞻、林成与王彦、和演引兵四万次发,以应前军。张方等驰至七里涧,方及半夜,即令军士分数十里筑成营垒,沿堤占截把住。后军四更又到,一夜皆完,极其牢固。天明时,成都王自至观看,心中大喜。

  长沙王自杀败二处之兵,只道张方无粮必退,并不议及军旅。第五日早起,未及入朝,城外报至,言:“关中、邺城之兵乘夜复至七里涧,据住堤岸矣。”长沙王听言大惊,急令将官等领兵出战,阻其勿筑营垒。及兵至涧,已被守定。长沙之兵攻击,不能动。挨至午后,张方、石超、王彦、郅辅等分四路冲出,势不可当,京兵饥倦,抵敌不住,败走入城。次日复出,再战又败,遂被成都王催兵围住。困至半月,城中无援,樵苏困极,粮食欠缺,斗米千钱。诏命所行,不过一城而已。长沙王甚忧惧,南中郎将祖逖进言曰:“臣有一计,可退张方之兵。方兵一去,邺兵势孤,可以破矣。”长沙王曰:“计将安出?”逖曰:“臣前征汉之时,河间王世子司马晖欲夺衙博之兵配其部下,雍州刺史刘沉面斥不从。张方回兵,谤谮刘沉,河间王怪其忤己,遣人持书与争衙博之界,沉又巽辞直拒,以为封疆不可紊乱。河间王屡欲并吞雍州,无隙可指,故未及发耳,刘沉亦甚为之提备。此人素怀忠义,刚烈勇决。可下诏至雍州,言河间张方心包不道,兴兵犯阙,困帝于洛阳,不肯退兵。备辞慨切,令其檄会邻郡,兴兵袭取长安,则司马颙必召张方回兵,此围可解,乃孙子趋魏救韩之策也。”长沙王听计大喜,即奏帝差使臣持密诏星夜至雍州,告以国遭大难,逆臣犯阙,语意甚切。刘沉得诏,乃会僚佐共议,言:“朝廷被成都、河间兵困洛阳,今下诏命我檄会邻郡,袭取长安,以擒司马颙。然则何郡可肯助我?”众僚佐曰:“新平太守张光乃心王室,请他到共议,必有主意。”沉乃遣人飞马前去,邀请张光同来看诏。

  光闻朝廷有诏,乃驰赴雍州。刘沉接入,以诏付看,张光东首流涕曰:“忠孝二字,五伦之先。人生在世,若无五伦以典,禽兽无异矣!今河间王不以汉寇为意,反乃骨肉自残,围帝于都城,党恶以犯上,不顾仁义,废弃纲常,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共怒!名公若合衙博数郡之兵,奉诏讨逆,此不世之伟勋也,何为而犹豫哉!”刘沉曰:“但恐河间兵广势大,事有不济,反惹祸耳。”光曰:“今张方等远事洛阳,我兴大义,获枭逆臣,为国靖难,列名史册,树功云台,此我辈之幸也。设或不济,亦得效忠赴义而死,万载忠魂流芳不泯,不胜于助逆求生者乎!”刘沉听言,决意曰:“吾当蹈义而死,不为谄逆而生也!”乃遣其子往谕镇西将军衙博,衙博闻诏,泣而从之。遣人合荡寇镇东将军皇甫澹,起兵西赴。澹乃皇甫商之弟,见说张方围京,即起本部人马进屯郑邑,以备接应。刘沉、张光、衙博等合五万馀人,径袭长安,以牵制张方,救解洛阳之急。司马颙见刘沉等合兵来攻,乃连夜遣飞使趣张方回救长安。张方闻召,乃进禀成都王,言:“长安被攻紧急,臣欲回救,特来告知大王。但京城垂破,只在旦夕,大王切不撤围,少纵再合难矣。臣料刘沉非吾之敌,破之必矣,一月可以往返,大王须善耐之。吾留林成、马瞻部兵二万与大王调用,臣去就来。”成都王从之,遣方与、郅辅等将兵四万,掳掠洛阳近郊财物,就掳官私奴婢万人西去,救援长安。刘沉探知河间王去取张方回兵,乃催各部人马径渡渭水,连夜直捣长安。

  河间王见雍州兵到,慌命刁默、吕朗、席薳、王阐等率众出城退敌。两军相遇,摆开阵势,各皆擂鼓而出。河间王遥谓刘沉曰:“孤与卿家地土连界,心腹相通,乃友爱君臣也。今孤因长沙王负功专政,故与成都王合兵问罪,又非反背朝廷。卿何听长沙王而恶孤,无故兴兵至此,与人结怨!”刘沉曰:“大王兴兵上伐天子,臣今奉诏以讨叛逆,非论友爱之日也!”司马颙大怒曰:“谁人擒此反背贼奴,以正妄言之罪?”言未毕,阵中首将王阐舞刀杀出,衙博跑马接住。二人战上三十馀合,王阐不能抵敌,退后而走,吕朗忙来战住。不二十合,枪法又乱,席薳、楼褒双出,刘沉挥晋邈、霍原、夏本等一齐冲出。正在混战,皇甫澹引兵来至,杀得颙兵大败而走,奔入城中。衙博、皇甫澹奋勇当先,追杀入城,早被颙兵将城门闭上,衙博等后军皆不曾得进。博、澹二人进城十馀里,杀死兵马无数,见后军不继,连忙杀转城边来开城门。颙将刁默在城上看见,大呼曰:“可急放下闸板,毋使二贼走出!”衙博听得,驰马疾前,砍死守军百馀。皇甫又来奋杀至。衙博撇了军士,向前一刀,砍下锁钮,正才伸手拽门,被城上闸板坠下,压着马头,衙博落地,皇甫澹急来托住。二人方欲从下而出,只见上面闸板叠连坠下,皇甫澹连人带马俱被压死。衙博回步欲杀守兵,已皆散去,并无一个。只见王阐、吕朗等带兵赶来,逼于城下,乱箭将衙博射死。可怜两个英雄猛将,一时误死于长安门下。刘沉等见二将不在阵内,疑其追杀入城,急叫兵士攻打城池,只见城上将衙博、皇甫澹之头掷下。众皆大惊失志,战气顿丧。刘沉等乃令军士退后扎寨,再行计议。兵士得令,即皆罢攻。吕朗、刁默等见其退动,与王阐、楼褒分两路杀出。时天色将晚,军兵乱窜,张光、刘沉各不相顾,晋邈误入颙阵之中,被席薳所斩,霍原亦被吕朗所杀。刁、吕等追赶一程,因黑暗收兵入城。刘、张等亦暂扎下,至天明,抽身欲回雍州。行不二十里,见前面旗幡蔽日,乃是张方、郅辅等兵到,两边于路厮战。又值长安城中追兵赶到,雍州兵被两头夹攻,当之不住。张方生擒夏本,息援心慌,亦被郅辅所杀。刘沉、张光二人不顾兵士,夺路先走,馀皆四散奔溃。张方将欲收兵入城,张辅、郅辅曰:“张光、刘沉垂败已极,正犹漏网之鱼,不可使之逃于深渊。假吾二人精兵万人,连夜追去擒转,以断祸根。”张方壮之曰:“二公肯代吾行,成功必矣!”各拨铁骑五千,如飞而去。雍州兵马因连战两日,黑走半夜,尽皆疲瘁,行走不上。将近渭河,正欲整顿将渡,忽听得喊声渐至,急忙立定,张、郅二将早已赶到。河中无船,军士无处可逃,尽皆跳入水中,死者不可胜数,张光、刘沉悉被所擒。张辅押刘沉先到,送见河间王。王谓刘沉曰:“孤与卿唇齿相援,心腹相倚,未尝轻慢于君。今乃悖知己而结冤,天不肯耳,故致自损。”刘沉曰:“既得心腹相倚,则不当有夺衙博之笺也。吾兹误陷,是天不佑晋室耳,不必相问。且知己之惠轻,君臣之义重,沉不敢有负天子之诏,竭尽己忠。若量强弱以苟全,徇私义以欺君,吾不为也。投袂之日,期在必死;菹醢之戮,自甘如饴。但恨不能捷于朝,是衙博入城之误也。速请加诛,早见先帝于地下耳!”颙知其心不苟,留亦不从,乃令斩之以全其忠。顷而郅辅又押张光至,河间王曰:“汝与刘沉协谋攻我,天理不容。今日被擒,有何话说?”光曰:“吾为刘雍州画策者实也。奉诏伐叛,谊不容辞,事虽无成,吾之忠心已尽。即今汉寇方炽,而殿下等不协力以匡王室,反乃骨肉自残,获罪先帝稔矣!吾今获罪,左右无过为晋。未尝助汉附成,为逆为乱,死无愧也!”颙见光言慷慨,临死不惧,乃释缚宥之。表光为司马□□有诗一首,赞美张光、刘沉二人为国忘身之忠曰:

  逆图河间礼神畿,二士忠诚愤国危。天道反常忠义绝,致令晋室自支离。

  当日司马颙因雍州兵犯长安,召回张方,救援根本,以退刘沉等兵。不期四州之兵,一战尽被司马颙所破,新平、雍州悉为所并,关中无事。复令张方等益以吕朗、刁默,带领得胜之兵,日夜兼进,往洛阳协助成都王共围长沙王。长沙王自张方回长安后,数以兵马出战,希退邺兵。又有林成、马瞻为援,因此互相胜负,围不得解。又直张方等再到,兵将虽勇,奈是以臣犯君,有朝廷在内,兵士不敢尽命攻城,以是自八月围至十月。城虽不陷,奈因乏食,牛马杀尽,樵苏不通,拆屋炊煮,人民饿死者相枕藉,肌股之肉,人皆窃去食之,号哀之声,日夜不息。京兵被杀者三万馀人,关中、邺城之兵前后被长沙王所杀者七万馀。惠帝见城中困极,外兵亦疲,乃召中书令王衍、光禄勋石陋议之曰:“成都、长沙二王皆武帝子,朕之兄弟,实连枝之手足也。二卿可持吾诏券出城,劝谕司马颖,使其退兵,分队而治,免得骨肉自残。”二人领命,直至成都王寨中,宣谕惠帝之意。成都王不奉诏命。长沙王知事难解,乃修书一封,遣使送与成都王。书曰:

  先帝应乾抚运,统一四海,勤身苦己,克成帝业,庆流子孙。向因孙秀作逆,反易天常,弟等兴义,复还帝位。齐王恃功,肆行非法,上无燮理之能,下无辅佐之绩,遂彼谗慝,离逖骨肉,天怒人怨,寻已荡除。吾之与弟,友予十人,同产皇室,受封外郡。咸不能阐敷王教,经济四夷,使窃据川蜀,刘渊虎视平阳,黑侵冀北,翘望河东。赖弟威镇邺都,太尉雄居关内,是以川寇不敢西出,汉贼不敢南窥,故朝廷托以为二寇之屏障,未及迎归辅治,勉强权以政事,付与劣兄参理。吾自受任以来,日夜劳思,小心翼翼,未敢有毫忽不循臣职也。设有事关国体,才力之所不及者,亦皆诏启王弟,详议可否,方始行移。此劣兄之心所以同于向日之葵,天地神明之可共鉴者也!弟试察之,使兄有尘纤不忠之处,愿就锡镬之烹,不使外人声吾罪耳。但以二王勤王之功未白,是不才之虑念失检也,以故致太尉与弟祖兵百万,重围宫城,相守六十馀日,死伤几十馀万,匪国恩之不慈,实存心之太窄耶!今奉寸楮,劝弟还镇,以宁家国,令宗族无羞,子孙之福也。如其不然,当念骨肉分裂之痛,以善待之。毋致手足毁伤,徒为废躯,以贻后人之笑,弟其谅之!

  成都王看其书意,心下惕然,乃召长史诸将佐与张方等入帐,以长沙王之书示之。众皆惨恻,相与言于成都王曰:“今大王兴兵至此,二月有馀。城中死伤枕藉,而军民无变者,盖为长沙王忠心辅政,无罪可伐,故皆悉力愿与共守耳!且途人亦言二王不别忠佞,以致损伤数十万无辜之命,王自未之闻也。”成都王曰:“曲在我等矣!诸将且散,待吾思之,来日再议。”当时外见成都王有追悔之心,作诗一首叹曰:

  大厦将倾四柱欹,故交门户乱交摧。成都方有撑持意,又遇奸谗构祸机。


目录(共146章)


  • 续三国演义
  • 第一回 后主降英雄避乱
  • 第二回 二贤合计诛邓艾
  • 第三回 晋武帝兴兵伐吴
  • 第四回 王浑王浚大争功
  • 第五回 郴岭吴将败晋兵
  • 第六回 晋武帝大封宗室
  • 第七回 陶璜郭钦谏撤兵
  • 第八回 关防孔苌相结纳
  • 第九回 刘璩改名投元度
  • 第十回 齐万年锁川打虎
  • 第十一回 晋武帝托孤杨骏
  • 第十二回 张宾被劫访元达
  • 第十三回 柳林川刘渊聚兵
  • 第十四回 齐万年独斩三将
  • 第十五回 诸葛宣于别徐光
  • 第十六回 赵石勒上党聚义
  • 第十七回 齐万年泾阳大战
  • 第十八回 刘渊大破司马伦
  • 第十九回 司马肜雍州败绩
  • 第二十回 王济荐周处行兵
  • 第二十一回 张华举孟观西征
  • 第二十二回 万年死张宾破敌
  • 第二十三回 梁王遣傅仁和汉
  • 第二十四回 贾后夺权害杨骏
  • 第二十五回 司马玮杀汝南王
  • 第二十六回 帝敕张华杀楚王
  • 第二十七回 叙李特出身本源
  • 第二十八回 晋惠帝任用张华
  • 第二十九回 张茂先好贤得士
  • 第三十回 贾后妒杀皇太子
  • 第三十一回 张韪劝父逊相位
  • 第三十二回 赵王伦谋废贾后
  • 第三十三回 孙秀设计害石崇
  • 第三十四回 赵廞谋反请姜发
  • 第三十五回 姜发设计斩陈总
  • 第三十六回 赵王秉政篡大位
  • 第三十七回 齐王会兵讨孙秀
  • 第三十八回 成都王大破孙会
  • 第三十九回 齐王灭赵专朝政
  • 第四十回 刘渊接位复汉仇
  • 第四十一回 汉刘渊平阳建都汉
  • 第四十二回 刘灵钜鹿战许戌
  • 第四十三回 关防钜河擒许戌
  • 第四十四回 汉兵夺取常山郡
  • 第四十五回 刘聪兵下兖州城
  • 第四十六回 张孟孙智取汲郡
  • 第四十七回 关继雄馘斩庞鹰
  • 第四十八回 刘聪议取瀛州郡
  • 第四十九回 蜀李特谋杀赵廞
  • 第五十回 流民聚众拒辛冉
  • 第五十一回 罗尚会兵征李特
  • 第五十二回 罗尚因败擒李特
  • 第五十三回 李国设计夺汉中
  • 第五十四回 李雄并川称成国
  • 第五十五回 汉夺魏郡渡漳河
  • 第五十六回 宣于说退四雄兵
  • 第五十七回 成都王大会军兵
  • 第五十八回 晋王侯选择先锋
  • 第五十九回 成都王出兵征汉
  • 第六十回 陆机布阵战张宾
  • 第六十一回 张宾布阵战陆机
  • 第六十二回 刘聪退兵遭晋败
  • 第六十三回 刘曜石勒双进兵
  • 第六十四回 夏庠围刘曜被打
  • 第六十五回 石勒连斩晋四将
  • 第六十六回 五鹿墟晋汉斗阵
  • 第六十七回 斗阵法汉败晋兵
  • 第六十八回 晋汉通和两罢兵
  • 第六十九回 司马冏骄横起祸
  • 第七十回 长沙谋议取齐王
  • 第七十一回 顾秘起兵平石冰
  • 第七十二回 晋惠帝三王互战
  • 第七十三回 关邺两兵围洛阳
  • 第七十四回 司马越害长沙王
  • 第七十五回 王浚大破司马颖
  • 第七十六回 石勒辅汉收赵魏
  • 第七十七回 石勒襄国破王浚
  • 第七十八回 刘曜兵打西河郡
  • 第七十九回 关家兄弟擒吕钟
  • 第八十回 东海会兵讨张方
  • 第八十一回 祁弘迎驾破长安
  • 第八十二回 司马越专权制帝
  • 第八十三回 陈敏谋反据江东
  • 第八十四回 刘弘死陶张回兵
  • 第八十五回 甘顾诸贤诛陈敏
  • 第八十六回 慕容廆兼并辽东
  • 第八十七回 王弥刘曜寇洛阳
  • 第八十八回 刘灵祁弘齐射死
  • 第八十九回 苟晞拒汉杀汲桑
  • 第九十回 曹嶷际遇据青州
  • 第九十一回 杜弢反王陶征讨
  • 第九十二回 坦延诈降破刘曜
  • 第九十三回 石勒南侵据江汉
  • 第九十四回 汉破洛阳掳怀帝
  • 第九十五回 石勒袭苟晞报仇
  • 第九十六回 石勒谋并杀王弥
  • 第九十七回 刘曜一打长安城
  • 第九十八回 索綝会兵破刘曜
  • 第九十九回 姜发关河夺并州
  • 第一〇〇回 刘曜二打长安城
  • 第一〇一回 孙纬甲始败石勒
  • 第一〇二回 石勒伪降擒王浚
  • 第一〇三回 张敬廪丘破刘演
  • 第一〇四回 刘聪三打晋长安
  • 第一〇五回 刘曜掠关西诸郡
  • 第一〇六回 汉破长安愍帝降
  • 第一〇七回 石勒奉诏并晋阳
  • 第一〇八回 元达死关姜辞职
  • 第一〇九回 关姜罢靳准专权
  • 第一一〇回 猗卢伐子遭刺殒
  • 第一一一回 东晋江东接天位
  • 第一一二回 周访杨口破杜曾
  • 第一一三回 郭璞避乱过江东
  • 第一一四回 王敦一计害二王
  • 第一一五回 李矩救洛败汉兵
  • 第一一六回 韩璞上邽败陈安
  • 第一一七回 汉刘约死后还魂
  • 第一一八回 段匹殚杀害刘琨
  • 第一一九回 刘聪死靳准谋汉
  • 第一二〇回 靳准灭汉乱平阳
  • 第一二一回 刘曜石勒灭靳准
  • 第一二二回 刘曜石勒灭靳党
  • 第一二三回 祖逖收张平樊雅
  • 第一二四回 石赵王大封群臣
  • 第一二五回 赵刘曜悔过兼陇
  • 第一二六回 晋祖逖威震河南
  • 第一二七回 石勒兼并幽燕地
  • 第一二八回 王敦霸荆襄思乱
  • 第一二九回 王敦谋乱害谯王
  • 第一三〇回 赵封仇池陈安反
  • 第一三一回 刘赵主剿陈定陇
  • 第一三二回 王敦叛据石头城
  • 第一三三回 魏义助逆破长沙
  • 第一三四回 刘赵下凉李雄死
  • 第一三五回 郭璞尸解成仙去
  • 第一三六回 明帝南皇堂大捷
  • 第一三七回 周光斩钱凤归正
  • 第一三八回 石勒并齐擒曹嶷
  • 第一三九回 刘岳荥阳退石生
  • 第一四〇回 二赵争雄夺荥阳
  • 第一四一回 刘曜蒲坂破石虎
  • 第一四二回 苏峻谋反抗庾亮
  • 第一四三回 温峤会兵讨苏峻
  • 第一四四回 陶侃兴师讨苏峻
  • 第一四五回 三大帅平定苏峻
  •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