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作者:酉阳野史

类型:历史演义

第三十回 贾后妒杀皇太子

发布时间:2023/9/11 16:04:45

  晋惠帝元康七年正月,与太子定婚王氏。司马遹知贾后为甥韩谏抢聘其长女,心中甚恨贾午,以为贾后姊妹勾结,故将韩谧冒贾太师之姓,以幼年即居显秩,横行殿陛,思欲去之,颇形于言。贾谧知为太子之所不容,后日承位,必不利于己,因谮之于贾后曰:“今太子广结心腹,多蓄私财,心甚恨吾贾氏,此必将以思倾贾氏也,不如早先图之,庶免他时累及九族。”贾后曰:“汝虑甚远,但吾一人智谋短浅,不能成事,可请你母亲进宫同与议之,不可迟滞,恐有漏泄。”贾谧领言,出外见母,备说其故,道娘娘已允,只请母亲去议一计,若能除得太子,则可以永断祸根,久保两宗富贵矣。贾午然之,即同贾谧入宫相见。贾后曰:“人言皇太子挟恨你我不与为婚,又夺聘太尉长女,心中思欲不利吾等。意欲先去祸胎,妹子有何计保吾宗祀?”贾午曰:“太子虽有谋害之心,未能即发,且自从容图之。吾有一计,且先诳圣上与朝士,使其狐惑,不专意于太子,那时方可谋彼。今吾怀妊数月,外人不知,娘娘可诈称有妊,扬言宫中,使心腹大臣并贾谧赚引朝官入贺,束软帛以装形证。众见正宫有娠,谁敢不属?待吾月满,入宫中来分娩,只道是娘娘所生的,何人敢言真伪?那时讽请立嫡,必废司马遹,而贾氏安如泰山矣。否则一时难以动他。”贾后大悦,次日即对惠帝言有娠妊,假病不出。惠帝乃愚庸之辈,不察真伪,即便宣言于朝,郭章、贾谧即率诸大臣入宫朝贺。张华、裴頠曰:“事在狐疑之中,未可遽贺,且待生产,上贺未迟。”

  左将军刘卞字叔龙,心怀忠直,当众前即大呼曰:“张太傅、裴太保之言是也。”于是群臣皆散。卞随张、裴至华府议曰:“今贾后本无娠妊,宫中内外皆知,惟圣上被诳耳!此乃是贾后图谋太子之计。夫太子者,国之根本,根本一摇,事端纷起矣。公为柱石,那时咎将谁归?”裴頠曰:“此情似或有之,但形迹无考,亦难为谋。”卞又曰:“皇后近来与妹子贾午日夕在宫中来往,探知其谋废太子之心,积已久矣。若待其计谋一成,救之不迭,悔无及也。”华曰:“君意将欲何为?”卞曰:“以仆言之,圣上昏庸,不能自持,听惑贾后,以贾谧孺子秉权,天下不久将乱。若大司空作主,东宫兵甲俊?如林,命帅精兵万人入内,公居阿衡之任,待请诏诰,以皇太子随朝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城,止消二黄门之力耳,何难为哉?亟宜行之,天下可以永久大定,伟绩不在乎公耶?”张华闻言,思之半晌,乃曰:“此事不可。今圣天子素质庸朴,委政诸臣。太子者,子也。吾受阿衡重任,不得君命,相与行此大事,是欺君父,而以不忠示天下也。虽或幸成,难逃罪责。况且亲王诸戚兵甲盈朝,威柄不一,事之成否犹未可定。此谋非细,未可造次,宜案之。”刘卞见华若此回答,不敢再言,只得辞回,出门叹曰:“张茂先有才之名而无才之用,亦所谓伴食人也,他日能保免祸乎?”早有奸人将此密言窃报贾后知之。后思欲诛刘卞,即召贾午共相谋之。午曰:“虽然有此,亦不可杀他。若一杀刘卞忠直之臣,则人以为皇后无故诛戮大臣,必生异议,是自起疑端矣。不若假意升他官职,出之远去,一离京畿,则自无所用其谋矣。”贾后然之,使黄门孙虑传旨迁刘卞为秦州刺史,抚按氐羌。刘卞知是机谋被泄,恐终为贾后所害,乃仰药而死。

  孙虑回话,以为刘卞不愿受职,服药自杀。贾后与贾午议曰:“今构此谋者,非独刘卞一人。卞今一死,外论纷纷,皆以吾汝罢黜彼,致陷其命,恐生出异端,如之奈何?”午曰:“朝士所以欲为变议者,皆倚太子为之媒孽故耳。必欲思图久远之计,以安贾氏,非去太子不可。”后曰:“然则何计可以去除太子,断此祸根?”贾午乃附后耳低言一计,贾后点首从之,即命腹宦孙虑、宫人陈舞儿假传惠帝之诏,宣召太子入宫,言偶得暴疾,可急速就来,有事商议。太子见诏言帝父暴疾,即随孙虑如飞而至,一个从人也不曾带。及至宫门之外,贾后传旨,言圣上神思烦闷,厌听言语,今得少定,适才睡着,且慢惊动。太子既到,权于耳房安止,待帝醒相见,分付不许东宫一人来浑。直挨日晡,后命陈舞儿持药烧五香酒一瓶,火枣一盘,荔枝子一盘,至耳房见太子曰:“圣上倦卧,适间方醒,娘娘奏太子至此已久,可宣入见。帝听言上午即来,大骂娘娘,道太子腹馁未有晚膳,将此见成果酒聊少充饥,好进讲话。”太子亦恐是贾后之意,不肯饮酒。舞儿曰:“长者赐少者尚不敢辞,况帝父后母乎?脱若不饮,即是逆命,逆命即是逆天,天可逆乎?”太子闻言,只得接酒饮之,甚是味美。陈舞儿曰:“太子惧怕此酒,此酒极醇,赏小奴婢也饮一杯何如?”原来太子常于前开市时戏狎惯的,遂赐舞儿也饮一杯,于是太子放心连饮五杯,立时醉倒,沉沉而睡。后遂召心爱党与潘岳,命作太子犯上口词之意。岳见说,拒云:“小臣焉敢冒犯太子?”贾后曰:“何得出入宫中,冒犯娘娘乎?吾以汝为腹心臣子,故谋托汝,何反却也?”潘岳恐后见怒,乃书词曰:“陛下宜自了,不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宜速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又作太子与谢妃书云“共要刻期两发,以除患害,不可失误”之意,命能书宫人燃灯,扶起太子,朦胧附其手而书其笺。次早,太子酒醒,令人送还东宫,遂将司马遹假书,俟帝归宫,佯哭拜于地下。惠帝大惊曰:“梓童今日何故如此?”贾后复掩面大哭,言“太子欲害于吾,被宫人陈舞儿拾得他袖中遗下之书稿二张在此”。帝见书大怒,即临试乾殿,召集满朝公卿大臣会议其事。众臣皆到,拜罢启曰:“陛下无故宣召臣等入内殿,有何圣谕?”帝曰:“太子无状,谋思害母,意在废朕自立,诸卿等详来,以为自古有此理否?设若无之,必须依律治罪,以正国法。”诸公卿见贾后在于帘内,皆不敢对。司空张华出班奏曰:“此事未可信也。脱或有之,乃国家之大不幸矣。且太子素性贤明,近虽惑于阉竖,而仁孝之心岂变更之若是耶?苟有废立之情,亦必预形于迹,公卿等或者有所见闻也。今一旦以无影之事而欲重罪太子,臣恐天下之祸从此发矣。且太子者国之储本,若治以法,天位失嗣,国家无本,幸进者纷争无已矣。愿陛下详之。”帝曰:“卿言无影,此文字岂妄谬也?”裴頠又奏曰:“诚如圣谕,则臣固不敢辨。但其中必有诈伪,未可指实。且太子身居东宫,此文字从何而得,何人所书?宜先考查传书之人,然后比较太子手法,此事必有定夺。校之一明,然后请太子面从审理,方可别其非是,定其刑赏。岂得以朦胧暗昧之事,而辄罪国家之皇本乎?”以是议论纷纭,至日中而不能决。贾后恐怕议久,究出真情,事生他变,即于帘内宣言解释曰:“太子虽怀不仁,念是宗祊嫡系,当容忍之,宽其重典,赦以不死,免为庶人,不得复居东宫监理国事。”众官未忍定议。贾后揭帘亲谕众公卿曰:“太子者,吾家之子也。今渠自为不道,律宜正典,得原其死,幸矣。汝诸大臣何得妄议短长,而犹豫之若是耶?”众官尚未即退,后又遣宦官宣慰曰:“今此一事,众官员廷议弥日,甚劳神思。太子之情设无,过后自当明白。君臣各宜就膳,来日再议未迟。”众公卿只得退出。后使党恶孙虑暗宣帝旨,将太子并前亡妃所生三子司马叡、司马臧、司马尚,一同将车舆驱送往金墉城安置,阴使人缢死才人谢玖。朝野路人,言者无不涕泪。

  太尉王衍见太子废出,乃上表请与太子绝婚,陈情免祸。帝乃糊模之人,即允其奏。衍次女心存贞洁,知人必为薄幸,切言拒命,立誓愿同太子守志金墉。王衍怒而责之,勒其改嫁。惠风曰:“烈女不更二夫,一马一鞍,古之大礼。且民庶之家、村庄之女尚不易心,况皇储宦嗣乎?”王衍再三譬之,惠风曰:“死即死耳,何得多言。”家众遂不敢迫惠风,亦命车舆趋金墉城以从太子,全其醮礼。后人有评赞曰:

  王氏惠风,太尉衍女。定婚东宫,未行醮礼。紞遭诬贬,祸患中起。父奏改婚,女抗全纪。以死自矢,愿甘同徙。嗟嗟晋惠,昏庸无比。凶凶贾后,残妒无已。贾午尤狠,惨惑皇姊。毒害忠良,蠹伤国体。贤哉惠风,不愧青史。

  太子司马遹被废为庶人,无敢为其伸鸣者。惟有关中西安人阎缵字伯续,博通坟典,该明物理,有经济之才,平生正直,早孤而贫,有孝行。其继母甚不慈,而缵事之孝敬弥笃,母为感化,郡县皆知其孝。交荐当道,缵巽辞不应。国子祭酒邹湛力荐为秘书,亦不肯就。因遭荒歉,迁于山东。及是闻太子被废,乃使家人着白麻衣,诣阙上书,伸理太子之冤。至洛阳,乃自绑其手,口衔谏章,入拜于朝门之外。黄门官将本传上与惠帝,看其本曰:

  草茅臣关中阎缵,不胜悚栗,干冒天听。伏念太子紞生于圣先帝之侍,由其长养深宫,沉汩富贵,溺爱于上皇,肆侈于太后,享裕过丰,骄奢放纵,惟知逸乐之安,故忘克苦之图,此非太子之过,其过在陛下也。臣见选择师傅之官以训导之者,则又皆钟鸣鼎食之士,而侍卫群吏亦尽膏粱之子,罕有寒门儒素、勤劳之辈。如卫绾、周文、石奋、疏广,悉放旷僭侈之徒,佚乐是恣,诞高是务,奚有于汲黯、郑庄骨鲠之比?所以不知事父事君之道,卒致于祸也。臣甘守贫寒,无意于仕进,不经东宫,情无私染,区区冒死于天庭者,将有所为也。窃闻楚国有处女,谏其王曰:‘有龙无尾,将坠于坭。’此言楚王四十未有储嗣,无后之可继耳。臣今虽未能身依天日,情同阍寺,然悾悾之诚,皆为国计,非为私也。谨昧死献忠,伏阙请戮,望赐剖臣之心,悬于阙下,以明太子之不罔,九冥幸甚。

  惠帝览表,为之流涕,然内惧贾后,虽纳其谏,终不能从,惟慰遣阎缵使还。缵乃号泣出朝,见者无不欷?泪下,以伤太子之冤,皆知后凶狠而不敢发。

  有赵王司马伦部下将佐司马雅、士猗二人,因撤各王镇兵之日,曾授卫督将军、殿中郎将,给侍东宫,深得太子所爱。后王祐又请复亲王卫护,雅、猗又从赵王征讨郝羌有功,转征齐万年败绩,诏回洛阳,未得任事。雅、猗二人感念太子,欲说赵王代为报冤,惟恐赵王无断,乃不敢进言。士猗曰:“谚云:买上不如买下。今我欲干此事,必须重赂孙秀,待他在内赞襄,赵王必允。”二人议讫,即将金珠等礼密见孙秀。秀曰:“二位将军与吾共事已久,同袍一体,今何赐此厚礼?”士猗曰:“今贾后姊妹宗党专权,国储被害,太子知祸极,死在莫测,社稷将危。以为朝中并无豪杰仗义可倚者,惟公足智而忠勇素著。赵王乃帝室之亲,英雄拔萃,能拯国危,故太子具此薄礼,命吾奉上阁下,恳为怜其无过之枉,一伸冤屈,望惟开恩,劝赵王看先帝之面,倘能拨乱反正,则阁下之功当勒于彝鼎矣!”孙秀曰:“国君听妒后而废正嗣,吾亦知其有过,但俟候豪者起,便当应之耳!”司马雅曰:“豪杰之士,除赵王与公,更有何人?今举国中皆怒贾氏专权,有张华、裴頠为之附会,是以难言,忿气在心,皆未敢发耳!今阁下能因人之情、众之怒,相与起义,以救国难,而收平、勃之功,则将列名于云台,袭封于永世矣,岂特称颂伟绩而已哉!倘或一朝有人先发,则君将为之执械乎,为之操篲乎?”孙秀正欲报张华伐吴之仇、泾阳之恨,听雅所言张华附后,乃即应承曰:“二公忠义,甚感吾心,待吾禀通赵王,然后再相会议。其当慎之,毋致漏泄也。”秀辞猗、雅,即便入内见赵王,把士猗、司马雅代太子求为伸冤之事,细说一遍。赵王曰:“此事非同小可,万一不成,祸不旋踵矣!”秀曰:“今贾氏所为不德,神人共怒,举国伤嗟,大王素欲居大政、行大事,不因此际应天顺人,更待何时?臣恐一旦他王倡首先起,即大王虽尊,亦为其所指挥矣。今肯愤举此谋,移檄别镇,众皆听吾约束,不但大权属我,虽大位亦可期也。”赵王伦听言大喜,曰:“事若得成,富贵与君共之。”遂唤士猗、司马雅等共同议计,曰:“适间孙长史道达太子之意,孤亦知其被诬受屈,当为伸明。但今兵权皆系后舅郭章所统,内兵如林,焉能为计?”司马雅曰:“臣已结下禁兵令史张林、右指挥使张衡二人,皆大王旧时从事,何不密召与其谋之?彼若肯从,事成反掌矣。”赵王甚悦,即使人请林、衡商议。张林先至,赵王曰:“今贾氏专政,谋废太子,将危晋室。将军等皆食国家厚禄,不念圣上别无他嗣,肯坐视乎?”林曰:“吾亦愤此深矣,但职卑力孤,无可效用之处,倘有委任,万死不辞。”赵王曰:“将军职居禁卫,若肯仗义,吾当率外兵共扫贾、郭,以伸太子之冤,请勿食言。”林曰:“大王果若举此,吾与张衡司左右禁兵,贾后必然召吾靖难,那时谕以大义,反戈一击,奸党悉为齑粉矣。何难之有哉?”遂啮指出血为誓。赵王许以重职,叮咛而散。

  孙秀又私入谓赵王曰:“臣思有众相助,去贾后实为不难,但恐太子聪明刚毅,若回东宫,必改前过,众心再属,即大王功高,亦难逞吾所欲矣。何不先谮贾后,害却司马遹,然后收贾后与太子报仇,岂不两得其宜,可行大志也?”赵王信以为然,乃问秀曰:“何人可见后以谮太子?”秀曰:“必须大王亲见方好。”赵王曰:“孤久居外镇,无旨何能入宫?”孙秀曰:“昨者贾后已诈称有孕,今但备礼入内庆贺,谁敢阻也?一进宫中,即将密计说上,言外人欲迎太子,共辨是非,必有不便于娘娘。贾后听报机密,又将心腹以托大王矣,岂不越好行事哉?”赵王依计入宫,将太子之言说了一遍。贾后听之大惊曰:“果有此事乎?”王曰:“吾为宗亲,肯诳太子也?”后信之,随口问曰:“若此将如奈何?”赵王曰:“捉虎容易放虎难,必须断绝其根,则不生枝叶矣。”贾后曰:“赵王既有眷顾之心,朝中外议,望遮掩之,自当重报。”赵王允诺而出。贾后复召贾午入宫商议其事,午曰:“何不先使孙虑矫诏将司马遹杀之,以敝其祸?”后从其计,即令宦者孙虑将药酒至金墉城去谋杀太子。太子见虑至,问曰:“帝后安否?汝来何为?”孙虑曰:“奉朝议言太子不道,免上法曹,承旨赐药酒自尽。”太子曰:“吾实无罪,事由后宫设计,枉害于吾,内外皆知。今废居在此,尚是无辜,奈何一旦即有赐死之诏?满朝臣宰岂皆木偶,而定议至是耶?吾死固不足惜,但恐国家从此多事矣。”虑曰:“是汝自致得罪于君后,怨着谁来?”太子曰:“吾既有罪,何不会集多官,面鞠成招,正之以法,斩首悬示天下,使四海之人知为子之不肖,免使妄议圣非,岂不善哉?今听妒母之谮而杀无过之子,何为人君?悠悠苍天,生我何为?慨慨烈祖,生汝何为?痛吾父子,他日有何面目入见九庙乎?”孙虑曰:“不必多言,但请速饮此酒,吾好伏命。”太子遹曰:“吾不惜一死,待别三子与王妃,然后就饮。”虑不听,立扯其袖逼之,太子骂曰:“都是你这贼奴赚吾入宫,造此逆谋陷排吾身,欲图横行耳!今当入朝诉明,触死金阶,不死汝劫狗之手耶!”言讫欲行。孙虑慌惧,即以袖中舂药杵连袖击其脑门,太子倒地,虑以药酒灌进其口,太子涕泪满面,须臾七孔流血,不能一言而死。哀哉,惜哉!由是天日为之无光,尉氏县雨血三日。后人有诗叹曰:

  屈重冤深痛感天,雨中泣血怨声煎。此时害紞逢孙虑,他日王全报亦然。


目录(共146章)


  • 续三国演义
  • 第一回 后主降英雄避乱
  • 第二回 二贤合计诛邓艾
  • 第三回 晋武帝兴兵伐吴
  • 第四回 王浑王浚大争功
  • 第五回 郴岭吴将败晋兵
  • 第六回 晋武帝大封宗室
  • 第七回 陶璜郭钦谏撤兵
  • 第八回 关防孔苌相结纳
  • 第九回 刘璩改名投元度
  • 第十回 齐万年锁川打虎
  • 第十一回 晋武帝托孤杨骏
  • 第十二回 张宾被劫访元达
  • 第十三回 柳林川刘渊聚兵
  • 第十四回 齐万年独斩三将
  • 第十五回 诸葛宣于别徐光
  • 第十六回 赵石勒上党聚义
  • 第十七回 齐万年泾阳大战
  • 第十八回 刘渊大破司马伦
  • 第十九回 司马肜雍州败绩
  • 第二十回 王济荐周处行兵
  • 第二十一回 张华举孟观西征
  • 第二十二回 万年死张宾破敌
  • 第二十三回 梁王遣傅仁和汉
  • 第二十四回 贾后夺权害杨骏
  • 第二十五回 司马玮杀汝南王
  • 第二十六回 帝敕张华杀楚王
  • 第二十七回 叙李特出身本源
  • 第二十八回 晋惠帝任用张华
  • 第二十九回 张茂先好贤得士
  • 第三十回 贾后妒杀皇太子
  • 第三十一回 张韪劝父逊相位
  • 第三十二回 赵王伦谋废贾后
  • 第三十三回 孙秀设计害石崇
  • 第三十四回 赵廞谋反请姜发
  • 第三十五回 姜发设计斩陈总
  • 第三十六回 赵王秉政篡大位
  • 第三十七回 齐王会兵讨孙秀
  • 第三十八回 成都王大破孙会
  • 第三十九回 齐王灭赵专朝政
  • 第四十回 刘渊接位复汉仇
  • 第四十一回 汉刘渊平阳建都汉
  • 第四十二回 刘灵钜鹿战许戌
  • 第四十三回 关防钜河擒许戌
  • 第四十四回 汉兵夺取常山郡
  • 第四十五回 刘聪兵下兖州城
  • 第四十六回 张孟孙智取汲郡
  • 第四十七回 关继雄馘斩庞鹰
  • 第四十八回 刘聪议取瀛州郡
  • 第四十九回 蜀李特谋杀赵廞
  • 第五十回 流民聚众拒辛冉
  • 第五十一回 罗尚会兵征李特
  • 第五十二回 罗尚因败擒李特
  • 第五十三回 李国设计夺汉中
  • 第五十四回 李雄并川称成国
  • 第五十五回 汉夺魏郡渡漳河
  • 第五十六回 宣于说退四雄兵
  • 第五十七回 成都王大会军兵
  • 第五十八回 晋王侯选择先锋
  • 第五十九回 成都王出兵征汉
  • 第六十回 陆机布阵战张宾
  • 第六十一回 张宾布阵战陆机
  • 第六十二回 刘聪退兵遭晋败
  • 第六十三回 刘曜石勒双进兵
  • 第六十四回 夏庠围刘曜被打
  • 第六十五回 石勒连斩晋四将
  • 第六十六回 五鹿墟晋汉斗阵
  • 第六十七回 斗阵法汉败晋兵
  • 第六十八回 晋汉通和两罢兵
  • 第六十九回 司马冏骄横起祸
  • 第七十回 长沙谋议取齐王
  • 第七十一回 顾秘起兵平石冰
  • 第七十二回 晋惠帝三王互战
  • 第七十三回 关邺两兵围洛阳
  • 第七十四回 司马越害长沙王
  • 第七十五回 王浚大破司马颖
  • 第七十六回 石勒辅汉收赵魏
  • 第七十七回 石勒襄国破王浚
  • 第七十八回 刘曜兵打西河郡
  • 第七十九回 关家兄弟擒吕钟
  • 第八十回 东海会兵讨张方
  • 第八十一回 祁弘迎驾破长安
  • 第八十二回 司马越专权制帝
  • 第八十三回 陈敏谋反据江东
  • 第八十四回 刘弘死陶张回兵
  • 第八十五回 甘顾诸贤诛陈敏
  • 第八十六回 慕容廆兼并辽东
  • 第八十七回 王弥刘曜寇洛阳
  • 第八十八回 刘灵祁弘齐射死
  • 第八十九回 苟晞拒汉杀汲桑
  • 第九十回 曹嶷际遇据青州
  • 第九十一回 杜弢反王陶征讨
  • 第九十二回 坦延诈降破刘曜
  • 第九十三回 石勒南侵据江汉
  • 第九十四回 汉破洛阳掳怀帝
  • 第九十五回 石勒袭苟晞报仇
  • 第九十六回 石勒谋并杀王弥
  • 第九十七回 刘曜一打长安城
  • 第九十八回 索綝会兵破刘曜
  • 第九十九回 姜发关河夺并州
  • 第一〇〇回 刘曜二打长安城
  • 第一〇一回 孙纬甲始败石勒
  • 第一〇二回 石勒伪降擒王浚
  • 第一〇三回 张敬廪丘破刘演
  • 第一〇四回 刘聪三打晋长安
  • 第一〇五回 刘曜掠关西诸郡
  • 第一〇六回 汉破长安愍帝降
  • 第一〇七回 石勒奉诏并晋阳
  • 第一〇八回 元达死关姜辞职
  • 第一〇九回 关姜罢靳准专权
  • 第一一〇回 猗卢伐子遭刺殒
  • 第一一一回 东晋江东接天位
  • 第一一二回 周访杨口破杜曾
  • 第一一三回 郭璞避乱过江东
  • 第一一四回 王敦一计害二王
  • 第一一五回 李矩救洛败汉兵
  • 第一一六回 韩璞上邽败陈安
  • 第一一七回 汉刘约死后还魂
  • 第一一八回 段匹殚杀害刘琨
  • 第一一九回 刘聪死靳准谋汉
  • 第一二〇回 靳准灭汉乱平阳
  • 第一二一回 刘曜石勒灭靳准
  • 第一二二回 刘曜石勒灭靳党
  • 第一二三回 祖逖收张平樊雅
  • 第一二四回 石赵王大封群臣
  • 第一二五回 赵刘曜悔过兼陇
  • 第一二六回 晋祖逖威震河南
  • 第一二七回 石勒兼并幽燕地
  • 第一二八回 王敦霸荆襄思乱
  • 第一二九回 王敦谋乱害谯王
  • 第一三〇回 赵封仇池陈安反
  • 第一三一回 刘赵主剿陈定陇
  • 第一三二回 王敦叛据石头城
  • 第一三三回 魏义助逆破长沙
  • 第一三四回 刘赵下凉李雄死
  • 第一三五回 郭璞尸解成仙去
  • 第一三六回 明帝南皇堂大捷
  • 第一三七回 周光斩钱凤归正
  • 第一三八回 石勒并齐擒曹嶷
  • 第一三九回 刘岳荥阳退石生
  • 第一四〇回 二赵争雄夺荥阳
  • 第一四一回 刘曜蒲坂破石虎
  • 第一四二回 苏峻谋反抗庾亮
  • 第一四三回 温峤会兵讨苏峻
  • 第一四四回 陶侃兴师讨苏峻
  • 第一四五回 三大帅平定苏峻
  •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