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作者:熊大木

类型:历史演义

第十二回 李纲谏车驾南行

发布时间:2022/10/20 22:59:43
却说高宗自命张所前往河北招抚已后,政令已布四方,溃兵及为盗者皆从招安。时祝靖、薛广、党忠、阎瑾、王在之徒凡十余万人,俱赴行在。帝与群臣商议处置之计,李纲奏曰:“今日盗贼正当因其力而用之,如光武用铜马、绿林、下江之属以定天下;曹操亦用黄巾以破袁绍,顾所以驾驭之者如何耳。

乞陛下准其降例:元系良民愿归业,及有营房兵卒愿归营者给券遣之,又择其羸弱不胜兵的放散。独留强壮愿充行立功者,以新法团结。每一军差大小使臣充部队将,择有才略雄伟之士为统制官以统之。此制之以术,使由而不知则可。”帝允奏。

遣去就业、归营者大半。其属部曲之众,无叛去者。独淮南剧贼杜用,山东李昱、丁顺、杨进,皆拥众数万,不可招。又拱州之黎驿、单州之鱼台,皆有溃兵数千人作过,往往官府不能制服,地方百姓受害不可胜言。高宗忧深,以问李纲。纲曰:“方今朝廷外有大敌,而盗贼乘间窃发,扰吾郡县。其势不先靖内寇,则无以御外侮。盗贼虽主于招安,然不震耀威武,使知畏惧,则彼无所忌惮,势难平乎。陛下宜分遣兵将,讨殄数处盗贼,则余者自服。”高宗从其言,乃下命御营都统制王渊率兵抵淮南讨杜用,都巡检刘光世领兵讨拱州叛兵,统制官乔仲福引兵讨李昱,韩世忠引兵讨鱼台贼。众将官领命,各部兵辞却高宗,在教场中操练军士,即日分道征进。

且说御营都统制王渊部领精兵一万,离了京城,望淮南进发。三军将抵其界,王渊下令扎了大营,吩咐:“如今杜用知我大军来到,必须准备。尔众人今夜手不离刀,身不离甲,谨防劫夺之谋。”众军得令,俱各自守营寨,不在话下。

原来杜用淮南人,最是骁勇。靖康间金兵犯阙,聚五百强辈,倚五虎山为巢穴,往往出入骚乱淮南地方军民。无赖者皆往投之,众到数万人。听得哨贼报道大朝统军来征讨他,即与部下商议曰:“今宋军远来,人马疲困,不知我之虚实,今夜乘其无备,劫取寨栅,无不胜矣。”部下姚武、章雄等齐道:“此计大妙!”杜用部领数千贼众下山,留郭兴领余众镇守山寨。

杜用分拨已定,是夜乘月黑悄悄离了五虎山,将近宋营边,正是三更左节,遥望见宋军中灯火尚明,杜用遣一喽啰前往打探。喽啰去了,回报宋军中并无人马行动,只中军有明灯一盏。

杜用喜曰:“中吾计矣!”吩咐众人前后杀入。自持利刀,随骑大叫一声,杀入军中。众贼一齐金鼓喧天,随后杀进。不知宋兵已有准备,听得帐外金鼓之声,四下伏兵齐起,点着火炬,照耀天地如同白日。杜用与姚武、章雄等知势头不好,勒骑拚死杀出。四下喊声大震,宋军漫郊塞野而来。章雄正遇王渊部将范越,二骑在火光中交战数合,被越一戟刺来,章雄措手不及,搠死马下。杜用见杀了章雄,与姚武拚力杀透重围。走未数里,忽喽啰报说:“宋军见大王离寨才二时间,于山隘边踊出一彪军马,架起风火大炮,杀上山寨来。主将郭兴不知持防,被数十骁骑抢进,一时绑缚了,放火烧着山寨。众人见郭兴被捉,又见四下宋兵大举,只得尽数拜降。我因伤了一刀,走脱山寨。大王可速奔往他路,前面宋军阻住,难以过去。”杜用等听此消息,各惊慌抛戈弃甲而走。后面范越催动大队人马一 齐掩杀,贼众自相践踏,死者不可胜计。杜用不顾其众,勒回 马望僻路逃走。行未二里,前面火光迸天,一彪人马拦住去路。

为首一员大将,生的浓眉大眼,声若巨钟,乃御营都统王渊也。那时正遇见杜用军马逃生,大骂:“无端匹夫,苦扰生灵,今日天兵到来,不及早引颈受死,尚尔拒敌!”言罢,举枪直奔杜用。杜用虽是独自,素恃力大,亦抖擞威风,舞刀来迎王渊。

二马相交,战上二十余合,杜用不敢恋战,刺斜杀开血路而走。

王渊不舍,勒骑追去。杜用走上一里,不觉坐马前蹄一半陷在泥泽中。待杜用扯得马上岸,王渊赶骑已到,一枪从肋下刺落在地,众宋军近前斩了首级。时天色正明,王渊鸣金收军,及升帐计点,将士被杀死者亦多,斩获贼首并得其辎重者无算。

淮南官属各出郭以牛酒犒赏王师,渊各吩咐遣回。次日下令班师回京。捷音已报入金陵,高宗闻奏大喜,重封王渊;其下有功将士,各依次升赏。不旬月间,刘光世讨拱州叛兵,乔仲福讨李昱,范琼破李孝忠,韩世忠讨鱼台贼,皆破之,得甲马宝货无算。惟丁顺、杨进见官军屡胜,乃就招抚司投降。

时高宗正与李纲在内殿,以道君皇帝自燕山遣使臣赍来札中有亲书八字,因以示纲。纲曰:“此乃陛下受命于道君者,宜藏之宗庙,以示后世道君远幸沙漠所望于陛下者如此!臣敢不竭尽驽钝,措置边事以副陛下圣孝思慕之意。”纲正留身奏事,闻奏诸路破赋捷音到,高宗喜不自胜,顾谓纲曰:“靖康之初,若有如此破敌,金人其敢再来哉!”纲曰:“今日机不可失,愿陛下以靖康为鉴,审处决断,不惑众议,庶几可以成功。”高宗曰:“今四方粗定,藩镇之臣屡请朕车驾幸东京,而内臣黄潜善、汪伯彦等劝朕留金陵,卿以何所为当?”纲曰:“臣当建巡幸之策,以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从未能行上策,犹当适襄、邓,示不去中原以系天下之心。

选任将帅,屯列军马,控扼要害,以折虏人之谋。使今冬无虞,车驾远阙,天下之势遂定。不然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远阙无期,天下之势不复振矣!”高宗曰:“但欲迎奉元佑太后及津遣六宫往东南耳。朕当与卿等独留中原,训练将士,益兵聚马,虽都城可守,金贼可战矣。”纲贺曰:“陛下英断如此,虽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不过是也。”因言:“履艰难之运者,不宜怀安,昔高祖、光武、太宗皆身将兵、披甲冑、冒矢石,于马上得之。今陛下固不待如此,但车驾不去中原,则将士思奋,人倍其勇,虏寇不敢觊觎两河,天下指日可定也。今中外未知陛下圣意,乞降诏以告谕之。”帝即命李纲撰诏文颁降,榜挂于两京。诏曰:朕惟祖宗都汴,垂二百年。天下安定,重熙累洽,未尝少有变故,承平之久,超轶汉、唐。比年以来,图虑弗臧,祸生所忽,金人一岁之间,再犯都城。信其诈谋,终堕贼计,尽取子女玉帛,遂邀二圣銮舆,六宫戚属,悉拥以行。夷狄之祸,振古未有。四海臣子,孰不痛心!肆朕纂承,求念先列,眷怀旧京,潸然出涕。思欲整驾还京,谒款宗庙,以慰士大夫、军民之心。而兵火之余,民物如故,朕之父母、兄弟、宗族,靡有留者。顾瞻宫室,何以为怀?是用权时之宜,法古巡狩。驻跸近甸,号召军马,以防金人秋高气寒再来入寇。朕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之决战。已诏奉迎元佑太后,津遣六 宫及卫士家属,置之东南。朕与群臣将士,独留中原,以为尔京城及万方百姓请命于皇天。庶几天意昭答,中国之势浸强,归宅故都,迎还二圣,以称朕夙夜忧勤之意。应在京屯兵聚粮,修治楼橹、器具,并令留守司京城所、户部疾速措置施行。咨尔士大夫、军民,体朕至怀,无忧疑虑。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两京军民读了,皆感泣思奋。后人有诗赞云:

一点丹心立两朝,忠言恳恳动天遥。高宗不惑谋臣计,从此中原日见牢。

宋帝依李纲所议,乃措置迎奉元佑太后,津遣六宫。以徽猷阁待制孟忠厚为提举指挥使,郭仲荀统兵扈卫从行,其余俱令有司排办。黄潜善知车驾欲留中原,力陈其不可。帝曰:“朕欲留中原,与卿等议画两河之计,有何不可?”潜善奏曰:“中原残破,楼橹城郭未完,且又兵甲不利。今两河盗贼横行,非一朝之故。况今金陵,前阻长江,城郭完固,陛下正宜巡幸东南,聚士马,储峙粮,布恩泽,以结民心。不出一年,功绩渐备。那时车驾所临,人效其力,胡虏必不敢正视中原,盗贼宁有窃窥两河之地乎?”高宗本不欲幸关中,及闻黄潜善所议,即降手诏,欲巡幸东南。李纲极奏:“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汉光武、唐太宗是也。起于东南则不足复中原而有西北,晋元帝是也。盖天下之精兵健马,皆出于西北,而中兴主拨乱定功,以兵马为先,一失西北,则二者无自得之。形格势禁,非特失地利而已。今车驾倘或南幸,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吾关辅,盗贼且将蠭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王都,可以遣救援。暂议驻跸,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今乘舟顺流而适东南,固甚安便,第恐一失中原,则东南不能必其无事,虽欲退保一隅不可得也。况当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于天下?愿断自渊衷,以定大计。”帝乃许幸南阳。令措置合行事件,将以秋末冬初,择日启行。黄潜善、汪伯彦阴以幸东南之计动上意,其议颇传于外,僚属谓纲曰:“士论汹汹,皆谓密有建议者,东幸已决,丞相何不从其议乎?”纲曰:“天下大计,在此一举。国之安危存亡于是乎分。倘车驾必欲幸东南,吾当以去就争之。且君上英睿,必不为异议所惑。不然,吾可贪冒宠禄,为保身计虚受天下之责哉!”次日入对,内廷未尝有改议巡幸之命。

忽阁门大使奏河东经制使副王王燮、傅亮具书申奏进呈。帝命当御案拆视之:一申朝廷以谓河东州县,多为金人所陷没,至与陕西接连如河中府、解州,亦为所据,与陕府相对,以河为界。

今经制司所得兵才及万人,皆乌合之众。其间多系招安盗贼及溃散之兵,未经训练拊循,难以取胜。乞于陕府置司训练,措置召募陕西正兵弓箭手之在民间不出者及将家子弟,不旬月间,可得二万人,与正兵相为表裹,其胜可必。

且一面结连河东山寨豪杰,度州县可复即复之,可以渡河即乘机进讨,以复河阳、河中、解州、汾河一带,据险以扼其冲。渐议深入,以复潞、泽、太原,愿当方面之寄。

高宗见奏,与李纲商议。纲曰:“傅亮所奏,深得治兵之术。陛下可允其请。”高宗即命陕西、京西转运司悉力应副王燮、亮,使召募西兵。使者领命去讫。傅亮经画未才十日,复有旨令东京留守宗泽节制傅亮军。即日傅亮得此消息大惊,即具申遣人诣京师奏知。

目录(共75章)


  • 第一回 斡离不举兵南寇
  • 第二回 李纲措置御金人
  • 第三回 师中大战杀熊岭
  • 第四回 金粘罕邀求誓书
  • 第五回 宋徽钦北狩沙漠
  • 第六回 宋康王泥马渡江
  • 第七回 岳鹏举辞家应募
  • 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 第九回 李纲奏陈开国计
  • 第十回 岳飞与宗泽谈兵
  • 第十一回 岳飞计划河北策
  • 第十二回 李纲谏车驾南行
  • 第十三回 宗泽约张所出兵
  • 第十四回 宗泽定计破兀朮
  • 第十五回 黏没喝京西大战
  • 第十六回 宗泽大胜兀朮兵
  • 第十七回 高宗车驾走杭州
  • 第十八回 苗傅作乱立新君
  • 第十九回 张浚传檄讨苗傅
  • 第二十回 韩世忠大破苗翊
  • 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节使金国
  • 第二十二回 胡寅前后陈七策
  • 第二十三回 岳飞破虏释王权
  • 第二十四回 兀朮大战龙王庙
  • 第二十五回 韩世忠镇江鏖兵
  • 第二十六回 岳统制楚州解围
  • 第二十七回 刘子羽议守四川
  • 第二十八回 宋高宗议建东宫
  • 第二十九回 兀朮兵寇和尚原
  • 第三十回 韩世忠平定建州
  • 第三十一回 刘豫建都汴梁城
  • 第三十二回 岳飞用计破曹成
  • 第三十三回 刘子羽分兵拒敌
  • 第三十四回 吴磷大战仙人关
  • 第三十五回 张浚被劾谪岭南
  • 第三十六回 宋高宗御驾亲征
  • 第三十七回 韩世忠鏖战大仪
  • 第三十八回 岳飞两战破李成
  • 第三十九回 议防边李纲献策
  • 第四十回 诏岳飞征讨湖寇
  • 第四十一回 岳飞定计破杨么
  • 第四十二回 牛臯大战洞庭湖
  • 第四十三回 刘豫兴兵寇合肥
  • 第四十四回 杨沂中藕塘大捷
  • 第四十五回 镇汝军岳云立功
  • 第四十六回 岳鹏举上表陈情
  • 第四十七回 岳飞奏请立皇储
  • 第四十八回 金熙宗废谪刘豫
  • 第四十九回 议求和王伦使金
  • 第五十回 世辅计擒撒离喝
  • 第五十一回 胡世将议敌金兵
  • 第五十二回 王乌禄大驱南寇
  • 第五十三回 宋刘锜顺昌鏖兵
  • 第五十四回 张琦大战青溪岭
  • 第五十五回 小商桥射死再兴
  • 第五十六回 岳飞兵近黄龙府
  • 第五十七回 秦桧怒贬张九成
  • 第五十八回 刘太尉迭桥破虏
  • 第五十九回 杨沂中战败濠州
  • 第六十回 秦桧定计削兵权
  • 第六十一回 吴璘设立迭阵法
  • 第六十二回 岳飞上表辞官爵
  • 第六十三回 岳飞访道月长老
  • 第六十四回 周三畏鞫勘岳飞
  • 第六十五回 下岳飞大理寺狱
  • 第六十六回 秦桧矫诏杀岳飞
  • 第六十七回 何铸复使如金国
  • 第六十八回 和议成洪皓归朝
  • 第六十九回 阴司中岳飞显灵
  • 第七十回 秦桧遇风魔行者
  • 第七十一回 弒熙宗颜亮弄权
  • 第七十二回 东阳市施全死义
  • 第七十三回 栖霞岭诏立坟祠
  • 第七十四回 效颦集东窗事犯
  • 第七十五回 冥司中报应秦桧
  •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