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VIP会员
VIP会员权益概括
推广员
墨星写作网-东西晋演义
东西晋演义

作者:杨尔曾

类型:历史演义

第二三四回 桓温伐燕大败还

发布时间:2022/10/31 18:06:08
    己巳四年初,桓温闻燕太宰慕容恪死,请旨与徐、兖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江州刺史袁真等伐燕。初,愔在北府,温常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愔遗温笺,欲共奖王室,请督所部出河上。愔子超为温参军,取视后毁之,更作愔笺,自陈非将相才,加以老病,乞闲地自养。劝温并领己所统。温大喜,即以愔为会稽内史,而自领徐、兖二州刺史,率步骑五万发姑孰。超曰:“漕运难通,求别道而入。”温不从。

    六月,至金乡,天旱水绝,使将军毛虎生凿钜野三百里,引汝水会于清水,引舟自清水入河,舶舻数百里。超又曰:“清水入河,难以通运,若寇不战,运道必绝。因敌为资,后无所得,此危道也。不若举众趋邺,彼必望风逃遁,北归辽碣,若能出战,则事可立决。若恐胜负难必,务欲持重,则莫若屯兵河、济,控引漕运,俟资储充备,来夏乃可进也。舍此二策,而燕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之。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木凋时滞,北土早寒,三军裘褐,只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温又不从。曰:“吾命袁真攻开石门,以通水运,必无阻滞。”遣袁真以五千兵攻石门,又遣朱序攻胡陆,拔之。燕王暐使下邳王慕容厉,以兵一万逆战,被邓遐、朱序合兵出击,两下交锋,未十合,厉大败还,前锋邓遐、朱序又败燕兵于林渚。

    七月,温至枋头。燕王暐及太傅慕容评大惧,暐谓文武曰:“太原王已丧,今国内无有良材,晋兵势大,何以迎敌?”

    群臣曰:“太原王临终之语,陛下何故忘记?吴王慕容垂有文武之才,何不用之,以兵拒敌?然后使人和好于秦,结为唇齿,请其以兵来救,可破晋兵。”暐曰:“其计虽善,而今晋兵势大,即分兵而来,恐难迎敌,不如走奔和龙。”吴王垂上言曰:“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何自纷纷自溃乎?”暐乃使垂率众五万以拒温,垂表乞悉罗腾为从军,暐从之,又遣乐松请救于秦,许赂虎牢以西之地于秦。

    却说秦王坚与群臣议论国事,忽近侍报燕王暐使人至,说桓温以兵犯境,敬修国书,求结为唇齿,请相救应。秦王坚曰:“吾正恨其强,欲兴兵讨之,吾不援应。”王猛密谓秦王坚曰:“燕虽强大,慕容垂非温之敌也。若温举山东之众,进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并、豫之粟,观兵崤、渑,则陛下大事去矣。今不如与煎合兵以退温;温退,燕亦病矣。我乘其敝而取之,不亦善乎?”秦王坚曰:“卿策甚善。”因此从之,即使洛州刺史邓羌率步骑二万,前来救燕,羌领兵起行。

    却说申胤谓封孚曰:“以桓温声势,似能有为,以吾观之,必无成功。何则?晋室弱衰,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必将乖阻,以败其事。又,温骄而恃众,怯于应变,大众深入;值可乘之会,反更逍遥中流,不出赴敌,欲望持久,坐取全胜,若粮廪愆悬,情见势绌,必不战自败,此自然之数也。”慕容垂兵至洛,谓将士曰:“公等各宜尽心竭力,以报国家。”言讫,急谓范阳王慕容德曰:“今温大兵在此,漕运要从石门来,卿可以重兵前去,紧守石门,粮食不至,则温兵自溃矣。”德从之,乃以所集之兵,出守石门。又谓偏将李邦曰:“温见石门不通,必使人从皋陵运。汝可引军一万,抄山径埋伏险隘,绝其粮道。”李邽引一军去讫。

    却说慕容德至石门,谓慕容宙曰:“汝先率一千兵出战。”

    宙曰:“晋人轻剽,怯于陷敌,勇于乘退,宜设饵钓之。”德曰:“可以二百骑挑战,余兵分作三处埋伏,待其追而击之。”

    于是使宙以二百骑挑战,自将兵分作三处埋伏,计议讫。

    宙以二百骑出战,袁真尽以众与战,宙诈败便走,真挥兵追击,至伏兵之所,慕容德当先出拦,两下交锋,真兵大败走回。又被伏兵出截,三下夹攻,真单骑逃回本营收众,折去五千余人。

    却说慕容垂以大兵至襄阳屯扎,便差人四门贴起文榜告示,居民无问老小,火速移往睢城暂居,不可自误。晋兵到此不仁,必然伤害百姓。一连差十数次人,催趋使行,百姓皆起身后,唤诸将听令,先差云振带二千人,各将布袋去溪河上流头埋伏,用布袋装上砖土,拒住浅河之水。到来日三更以后,只闻下流头人马嘶喊,知是桓温兵败,急取去布袋,放水淹之,却顺河杀将下来接应。云振听计去了。吴王垂又唤慕容德:“可引军二千,去博陵边渡口埋伏。晋兵被淹,此处水势缓慢,人马必从此逃命,你可乘势杀来接应。”德领兵去了,垂又唤赵平:“你可引军三千,先取芦苇干柴,放在襄城人家屋上,各处陌头襄角上,却暗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来日昴日鸡,值黄昏后必有大风起,袁真必入城安歇。汝将二千军,先用火箭大炮,放入城中去。火势大作,城外呐喊,只留东门外放走。你却在东门外伏定,败军乱窜,不可拦截,只顾攻击他。败军无心恋战奔走,此乃以寡敌众之道也,必得全功。天明会合,收军便回睢城,不可违误。”赵平听令去了。垂更再唤:“縻玉、刘同,你二人可带二千人,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野外三十里虎尾坡前摆开,青红旗号混杂。如晋军到,縻玉一支红旗走在左边,刘同一支青旗走向右边。他疑,必不追赶。却分兵去西北角上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进兵,追赶败军。然后,却来白河上流头接应,时刻休误。”二人去了,垂登高望之。

    却说晋兵袁真自为前部先锋,引大军一万,战将数员,又有铁骑军二千,从襄邑进发。日当亭午,来到虎尾坡附近。问向导官:“前面离城多少路?”答曰:“只有三十里。”王佃引探马数十匹先行,见坡前人马摆开。王佃拍马抢前,见依山傍岭,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不知多少。晋将王佃把皂旗一招,三千军一齐向前,縻玉、刘同为两队进,青、红旗各居左右,二色旗不杂,队伍不乱。王佃扯住马,令休赶。左右曰:“为何不赶?”王佃曰:“前面必有伏兵,你们只就这里扎住,我自去禀先锋。”王佃一骑马来见先锋,袁真曰:“岂不闻兵法有虚实之论?此是疑兵,必无埋伏,速进兵追之。”

    佃再回坡前,提兵直入其左,遍于林下,追寻不见。

    此时红日冉冉坠西,袁真叫去抢襄邑安身。军士四门突入,并无阻挡,又不见一人。袁真曰:“此乃势穷,尚带百姓连夜走了。众军权且安歇,来日进兵。”军士各自饥饿,都去夺屋造饭。袁真在县衙安身。初更后,狂风忽起,把门军士来城报火起,袁真曰:“火是军人造饭不小心失火,不可惊动。”说未毕,南门、西门俱来报火起。袁真急令众人上马时,早已满城火着,上下通红,喊声大震。当夜袁真叫将士冒着烟火探路,报说:“东门无伏兵。”袁真冲出东门,门上火滚烟飞,军士逃出,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且说袁真方才脱得火危,背后却有车马赶杀,各军皆要逃命,那里肯回身厮杀。撞着縻玉、刘同,又杀一阵。到四更左右,人困马乏,一大半军破头烂额,却好走到河边,人马都下河吃水,水不过尺,人马皆在河内闹起。上流许云振望见襄邑城火起,约五更时分已到,只听下流人马喧闹,催军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望下流一冲,人马皆溺于水。袁真望水势慢处夺路,来到博陵渡口,喊声大振,一军拦路,慕容德到也。当下慕容德引了军马,从下流头杀将上来,截住袁真掩杀。王佃交斗到三十余合,真不敢恋战,夺路走脱。慕容德赶来,接着厮杀,杀得晋军大败,杀死晋兵三万余人。

    时,袁真收拾残兵,来见桓温,称说失利一事,桓温大怒曰:“胡贼安敢如此?”尽起三军,遂至襄邑,漫山塞野而来,与慕容垂大军相遇交战。垂将兵马摆开,横持玉斧立于阵前,以待晋兵。晋兵阵中先锋袁真持刀出马与战,又战上二十余合,真不能抵敌,拨开军器,勒转马头,望本阵便走。背后慕容垂促兵追杀,晋兵又败一阵,走还原屯。

    桓温见军战不利,心甚烦恼。忽左右报军中粮尽,来日却无粮草支给于三军等众。桓温愈加忧闷。又探事军人报道:“长安秦王苻坚使邓羌率军三万来救燕。”参军郗超曰:“今吾军数战不利,粮储复竭,秦兵又至,难以进兵,不如焚舟车弃辎重铠仗,从陆道奔回本镇,若秦军一到,必为所擒。”温曰:“事已迫矣!今夜即行。”于是桓温至夜传令,将舟车烧讫,及抛弃辎重铠仗,乃领大军从陆路而走。诸军争欲追之,吴王垂曰:“温初败退,必严设警备,选精锐于后,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昼夜疾趋,俟其气衰击之,无不克矣。”

    至是温果兼道而进数日,吴王垂令人探知,自率八千骑追之到河南,与袁真、郗超等交战,又战上数十合,晋兵无心恋战,皆弃甲抛戈,望南走溃。又被燕军赶杀一阵。慕容德闻晋兵败走,乃以劲卒伏于东关中,见桓温兵至,两下夹攻,大破温众,斩晋兵三万余人,连追杀五十余里,方始收兵还燕。

    却说秦将邓羌闻晋兵败走,使其副将苟池领兵五千抄小路来赶。追至谯城,袁真见后有追兵,喝令军士摆开,自与荀池交战。二人又斗三十余合,袁真大败而逃,又被秦兵大杀一阵,又斩一万余人。秦兵追杀二十余里,亦收兵还国去讫。

    温只得收败卒屯于山阴。其时桓温深耻其败,恐朝廷见罪,乃归过于袁真。使人入朝上表云:“袁真为将失略,致败三军,宜贬之以为庶人。”于是晋帝下诏,黜袁真为庶人,诏使桓温还国。行经王敦墓第,读其碑记,叹曰:“可人,可人!”其心亦若是耳!

    却说燕王慕容暐谓群臣曰:“今既与秦结好,必得一不辱君命者,往谢之方好。”大傅慕容评曰:“参军梁琛有辩才,其兄梁弈仕于秦为尚书,使其可往。”暐遂使郝晷、梁琛,相继如秦。晷与王猛有旧,猛接以殊礼,问晷东方之事,晷知燕将亡,阴欲自托,颇泄其实。琛至长安,秦王苻坚方畋于万年,欲引见瑁琛曰:“秦使至燕,燕之君臣,朝服备礼,洒扫宫廷,然后敢见。今秦王欲野见之使臣,不敢闻命。”尚书郎辛劲谓琛曰:“天子称‘乘舆’,所至曰‘行在’,又何野见之有?又《春秋》亦有遇礼,何为不可乎!”琛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行曰‘乘舆’,至曰‘行在’。今四海瓜裂,天下分崩,安得以是为言礼哉?不期而见曰‘遇’,盖因事权行,其礼简略,岂可居容与之所为哉?昔者桓温窥我王略,燕危秦孤,是以秦王恤患,结好交聘方始,谓宜崇礼尚义,以固二国之欢,而忽慢使臣,是卑燕也,岂修好之义乎?”秦王坚乃为设行宫,百僚陪臣,然后延之。琛始入见秦王,称燕王使其谢救危之事。坚心大悦,命群臣排宴饮之。

    梁琛之从兄粱弈为秦尚书郎,秦王坚使弈与客馆,琛与弈舍。琛曰:“昔诸葛瑾为吴聘蜀,诸葛亮惟公相见,退无私面。今使之即安私室,所不敢也。”于是秦王坚命于别馆安下。又使弈数问东方之事,琛曰:“兄弟本心,各有所在,欲言其美,恐非所欲问;欲言其恶,又非使臣所得论之也。”

    秦王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琛曰:“天子之子,尚不敢臣其父之臣,况他国臣之乎?礼有往来,情岂忘恭?但恐降屈为谄耳!”乃果不拜。

    王猛知梁琛忠贞,乃劝秦王坚留梁琛,坚不许,琛乃还国。

    却说慕容垂既破大司马桓温,大有功绩,威名益振,德望日新,士民皆惮之。时太傅慕容评见其威猛,愈忌之。垂奏将士功赏,皆抑而不行,垂怒之。评恐为患,评乃与太后可足浑氏谋诛太宰格子慕容楷及垂,后命奏知燕王啼。于是,评与燕王暐曰:“吴王慕容垂威名日振,恐不利于国家,陛下宜早图之,不然将难制也。”燕王暐曰:“叔父可缓图之。”于是评出朝,整日思想,计欲害慕容垂。

目录(共347章)


  • 东西晋演义
  • 第一回 王浚王浑大争功
  • 第二回 罢武备诸胡兵起
  • 第三回 袁甫衔玉于何勖
  • 第四回 北魏祖逢天女配
  • 第五回 夷夷兵犯没鹿回
  • 第六回 窦龙以谋攻力微
  • 第七回 拓跋力微霸长川
  • 第八回 束皙诚心祈天雨
  • 第九回 刘毅对帝似桓灵
  • 第十回 石崇与王恺斗宝
  • 第十一回 刘毅论上中正九品
  • 第十二回 武帝托孤立惠帝
  • 第十三回 后父杨骏独秉政
  • 第十四回 贾后南风夺朝权
  • 第十五回 贾后谋害皇太后
  • 第十六回 八王用事相图害
  • 第十七回 司马亮专权执政
  • 第十八回 司马玮杀亮夺权
  • 第十九回 楚王司马玮执政
  • 第二十回 帝用华计杀楚王
  • 第二十一回 陆云县治若神明
  • 第二十二回 赵王伦征胡三寇
  • 第二十三回 周处合兵讨氐羌
  • 第二十四回 周处战死在羌阵
  • 第二十五回 孟观领军伐万年
  • 第二十六回 贾后谋废皇太子
  • 第二十七回 贾后逼杀皇太子
  • 第二十八回 王氏惠风守贞节
  • 第二十九回 王戎与世同浮沉
  • 第三十回 王衍专意事清谈
  • 第三十一回 阮咸叔侄效放达
  • 第三十二回 江统进上《徙戎论》
  • 第三十三回 鲁褒伤时作《钱论》
  • 第三十四回 赵王起兵诛贾后
  • 第三十五回 赵王司马伦执权
  • 第三十六回 淮赵二王相谋害
  • 第三十七回 孙秀害潘岳石崇
  • 第三十八回 赵廞起兵据蜀城
  • 第三十九回 司马伦废帝自立
  • 第四十回 司马冏起兵废赵王
  • 第四十二回 司马颖起兵讨齐王
  • 第四十三回 李特造反攻巴蜀
  • 第四十四回 长沙王攻杀齐王周
  • 第四十五回 罗尚以兵讨李特
  • 第四十六回 张昌攻杀新昌王
  • 第四十七回 桓穆北魏并诸国
  • 第四十八回 二王起兵攻长沙
  • 第四十九回 张方炙杀长沙王
  • 第五十回 刘沈死节于长安
  • 第五十一回 成都王独执权政
  • 第五十二回 东海王奉驾讨颖
  • 第五十三回 王浚起兵讨司马颖
  • 第五十四回 匈奴元海称汉王
  • 第五十五回 河间奉帝还洛阳
  • 第五十六回 张方劫驾入长安
  • 第五十七回 李雄自称成都王
  • 第五十八回 河间王专执朝权
  • 第五十九回 东海王檄讨张方
  • 第六十回 司马虓击斩石超
  • 第六十一回 陶侃为将讨陈敏
  • 第六十二回 司马颙谋杀张方
  • 第六十三回 祁弘奉驾还洛阳
  • 第六十四回 司马越执权秉政
  • 第六十五回 太弟司马炽登位
  • 第六十六回 五马渡江一化龙
  • 第六十七回 顾荣周圯杀陈敏
  • 第六十八回 琅邪王收用贤俊
  • 第六十九回 苟晞火攻汲桑众
  • 第七十回 石勒以兵下赵魏
  • 第七十一回 王弥集众寇洛阳
  • 第七十二回 何曾一曰费万钱
  • 第七十三回 石勒寇巨鹿常山
  • 第七十四回 坦延诈降败刘聪
  • 第七十五回 刘聪杀兄为汉王
  • 第七十六回 猗庐大破铁弗氐
  • 第七十七回 勒责王衍乱天下
  • 第七十八回 石勒引兵攻襄阳
  • 第七十九回 城陷怀帝被汉虏
  • 第八十回 石勒以军据襄国
  • 第八十一回 司马睿招百六掾
  • 第八十二回 刘曜攻模入长安
  • 第八十三回 石勒陷蒙执苟晞
  • 第八十四回 石勒诱王弥杀之
  • 第八十五回 贾疋复晋取长安
  • 第八十六回 彝指王导管夷吾
  • 第八十七回 导指流涕似楚囚
  • 第八十八回 慕客廆破木丸部
  • 第八十九回 琅邪遣将讨石勒
  • 第九十回 代公大破刘曜众
  • 第九十一回 王浚遣兵攻襄国
  • 第九十二回 元达锁腰谏汉主
  • 第九十三回 怀帝被害立愍帝
  • 第九十四回 石虎引兵陷邺台
  • 第九十五回 慕容廆大霸棘城
  • 第九十六回 祖逖击楫取中原
  • 第九十七回 张光视死如登仙
  • 第九十八回 刘曜阴入攻长安
  • 第九十九回 石勒奉表于王浚
  • 第一○○回 石勒袭蓟杀王浚
  • 第一○一回 邵续弃子归晋室
  • 第一○二回 刘曜赵梁寇长安
  • 第一○三回 周访击斩贼张彦
  • 第一○四回 陶侃击破杜弢死
  • 第一○五回 王敦意欲害陶侃
  • 第一○六回 汉杀陈休等七人
  • 第一○七回 代王兴兵讨六修
  • 第一○八回 梁纬夫妻死恩义
  • 第一○九回 愍帝出降于刘曜
  • 第一一○回 刘琨失据奔蓟州
  • 第一一一回 丞相睿移檄北征
  • 第一一二回 丞相容即晋王位
  • 第一一三回 汉主刘聪杀太弟
  • 第一一四回 祖逖取谯击石虎
  • 第一一五回 周访杨口破杜曾
  • 第一一六回 汉主刘聪弑愍帝
  • 第一一七回 晋王睿即皇帝位
  • 第一一八回 元帝颁诏赦天下
  • 第一一九回 邓伯道弃子留侄
  • 第一二○回 李矩遣将夺汉营
  • 第一二一回 汉以王沈婢为后
  • 第一二二回 匹磾杀太尉刘琨
  • 第一二三回 代王郁律破刘虎
  • 第一二四回 刘约死去复还魂
  • 第一二五回 靳准谋灭汉王粲
  • 第一二六回 刘曜石勒讨靳准
  • 第一二七回 石勒献捷于刘曜
  • 第一二八回 刘曜即位于长安
  • 第一二九回 祖逖兴兵讨陈川
  • 第一三○回 石勒自称后赵王
  • 第一三一回 宇文氏攻慕容廆
  • 第一三二回 末柸以兵攻匹磾
  • 第一三三回 赵将尹安降李矩
  • 第一三四回 羊鉴有罪以除名
  • 第一三五回 子远狱谏赵王曜
  • 第一三六回 祖逖计运士为粮
  • 第一三七回 张宾计修祖逖墓
  • 第一三八回 谯王丞为湘刺史
  • 第一三九回 段匹磾死于忠义
  • 第一四○回 帝以戴渊拒王敦
  • 第一四一回 石勒召封仇人爵
  • 第一四二回 代贺傉谋弑其君
  • 第一四三回 王敦举兵谋逆叛
  • 第一四四回 王导待罪于阙下
  • 第一四五回 王敦杀周顗戴渊
  • 第一四六回 王导执表涕周顗
  • 第一四七回 湘州谯王死忠义
  • 第一四八回 元帝崩太子即位
  • 第一四九回 郭璞葬致天子问
  • 第一五○回 王逊怒甚冠裂卒
  • 第一五一回 平先以众击陈安
  • 第一五二回 赵击凉州张茂降
  • 第一五三回 曜封世子永安王
  • 第一五四回 成立兄子为太子
  • 第一五五回 王敦举兵谋逆叛
  • 第一五六回 明帝私视王敦营
  • 第一五七回 王导计气王敦死
  • 第一五八回 陶侃劝人惜分阴
  • 第一五九回 戴洋风角占神通
  • 第一六○回 明帝托孤于王导
  • 第一六一回 王衍专意事清谈
  • 第一六二回 阮咸叔侄效放达
  • 第一六三回 卞壶父子死忠孝
  • 第一六四回 亮峤推侃为盟主
  • 第一六五回 郗鉴王舒赴国难
  • 第一六六回 峤侃会兵讨苏峻
  • 第一六七回 石虎率众攻前赵
  • 第一六八回 侃将诛峻于石头
  • 第一六九回 佛图澄起死回生
  • 第一七○回 后赵王勒获刘曜
  • 第一七一回 诸军讨苏逸诛之
  • 第一七二回 陶侃兴兵讨郭默
  • 第一七三回 赵诛祖约夷其族
  • 第一七四回 石勒自问古何主
  • 第一七五回 赵王勒卒太子立
  • 第一七六回 石虎杀刘后石堪
  • 第一七七回 张淳假道通建康
  • 第一七八回 成王卒李班即位
  • 第一七九回 石虎弑主自即位
  • 第一八○回 张骏上疏请北伐
  • 第一八一回 赵作大武东西宫
  • 第一八二回 赵王虎杀太子邃
  • 第一八三回 燕王称藩于赵国
  • 第一八四回 李寿杀其主李期
  • 第一八五回 赵王虎伐慕容皝
  • 第一八六回 庾亮欲攻王导止
  • 第一八七回 龚壮上封得失事
  • 第一八八回 翳槐卒立什翼犍
  • 第一八九回 何充庾冰参政事
  • 第一九○回 赵人入寇陷沔邾
  • 第一九一回 赵王发兵伐燕国
  • 第一九二回 刘翔代求封燕王
  • 第一九三回 汉修宫廷杀仆射
  • 第一九四回 成帝崩立琅玡王
  • 第一九五回 慕容皝击高句丽
  • 第一九六回 时拟深源如管葛
  • 第一九七回 燕王皝灭宇文部
  • 第一九八回 孝宗穆帝即龙位
  • 第一九九回 燕罢苑囿给新民
  • 第二○○回 汉王杀其弟李广
  • 第二○一回 凉州谢艾破赵兵
  • 第二○二回 李奕举兵攻成都
  • 第二○三回 桓温率师入伐蜀
  • 第二○四回 汉王面缚舆榇降
  • 第二○五回 石宣谋父不遂诛
  • 第二○六回 赵立世子为太子
  • 第二○八回 图澄葬石归天竺
  • 第二○九回 晋燕率师伐赵国
  • 第二一○回 石鉴杀遵而自立
  • 第二一一回 冉闵监主杀胡羯
  • 第二一二回 冉闵弑鉴改号魏
  • 第二一三回 燕王击赵拔蓟城
  • 第二一四回 常诗辛谧不食卒
  • 第二一五回 魏王冉闵围赵王
  • 第二一六回 桓温移军驻武昌
  • 第二一七回 燕王兴兵执魏王
  • 第二一八回 殷浩兴兵去伐燕
  • 第二一九回 江逌献计破姚襄
  • 第二二○回 桓温率众出伐秦
  • 第二二一回 王猛披褐谒桓温
  • 第二二二回 秦苻生妄杀大臣
  • 第二二三回 负殊以舌下西凉
  • 第二二四回 太后归政于穆帝
  • 第二二五回 苻坚备仪聘王猛
  • 第二二六回 燕王购虎尸鞭浸
  • 第二二七回 燕王托孤慕容恪
  • 第二二八回 晋哀帝登龙即位
  • 第二二九回 桓温戏星人王见
  • 第二三○回 天锡弑君而自立
  • 第二三一回 哀帝崩立司马弈
  • 第二三二回 司马勋叛攻成都
  • 第二三三回 苻氏五公皆谋反
  • 第二三四回 桓温伐燕大败还
  • 第二三五回 慕容垂逃降苻坚
  • 第二三六回 孙盛作两晋春秋
  • 第二三七回 王猛举兵伐燕国
  • 第二三八回 邓羌寝协司隶战
  • 第二三九回 秦王坚赦慕容暐
  • 第二四○回 王猛辞赏不受封
  • 第二四一回 桓温废主立新君
  • 第二四二回 文帝崩立孝武曜
  • 第二四三回 王谢新亭迎桓温
  • 第二四五回 王猛疾疏谢秦王
  • 第二四六回 姚苌以兵下凉州
  • 第二四七回 苻洛以兵伐北代
  • 第二四八回 北代使不辱君命
  • 第二四九回 秦王以代分二部
  • 第二五○回 谢安荐侄于朝廷
  • 第二五一回 韩氏女筑夫人城
  • 第二五二回 苻丕攻陷襄阳城
  • 第二五三回 谢玄率兵救彭城
  • 第二五四回 秦王举兵伐苻洛
  • 第二五五回 秦王集议寇江南
  • 第二五六回 秦王下诏寇江南
  • 第二五七回 谢安肥水退秦兵
  • 第二五八回 安肥水论兵大战
  • 第二五九回 安玄围棋赌别墅
  • 第二六○回 八公山草木化形
  • 第二六一回 安玄破秦百万兵
  • 第二六二回 吕光率兵伐西域
  • 第二六三回 慕容垂谋复称燕
  • 第二六四回 慕容垂大破秦兵
  • 第二六五回 慕容垂已复燕祚
  • 第二六六回 姚苌反秦为后秦
  • 第二六七回 苻丕求救于谢玄
  • 第二六八回 慕舆文杀刘库仁
  • 第二六九回 姚苌以兵攻新平
  • 第二七○回 高盖谋立慕容冲
  • 第二七一回 秦遣姜让说燕王
  • 第二七三回 姚苌执缢秦王坚
  • 第二七四回 吕光还国夺西凉
  • 第二七五回 拓跋珪大霸牛川
  • 第二七六回 代王会议国号魏
  • 第二七七回 吕光考核杀尹兴
  • 第二七八回 秦王登与后秦战
  • 第二七九回 后秦王还斩苟曜
  • 第二八○回 燕王老叩囊底智
  • 第二八一回 姚兴举兵伐苻登
  • 第二八二回 慕容垂举兵伐魏
  • 第二八三回 太子宝败参合陂
  • 第二八四回 燕王凿道去伐魏
  • 第二八五回 燕太子慕容宝立
  • 第二八六回 孝武暴崩立太子
  • 第二八七回 魏王举兵大伐燕
  • 第二八八回 燕王宝走奔龙城
  • 第二八九回 蒙逊结盟报父仇
  • 第二九○回 魏以甲子拔中山
  • 第二九一回 慕容德称王滑台
  • 第二九二回 燕兰汗谋乱燕室
  • 第二九三回 慕容盛复登燕位
  • 第二九四回 慕容德谋都广固
  • 第二九五回 孙恩聚众寇江南
  • 第二九六回 刘裕落魄遇圣僧
  • 第二九七回 刘裕十骑破孙恩
  • 第二九八回 凉王卒诫诸子和
  • 第二九九回 李暠自称西凉王
  • 第三○○回 燕王德议立太子
  • 第三○一回 姚硕德举兵伐西秦
  • 第三○二回 蒙逊谋叛弑段业
  • 第三○三回 刘裕寡兵退孙恩
  • 第三○四回 秦王兴兵伐西凉
  • 第三○五回 元显议欲讨桓玄
  • 第三○六回 桓玄陷建康篡位
  • 第三○七回 南凉秃发傉檀立
  • 第三○八回 刘裕起兵讨桓玄
  • 第三○九回 刘裕大计破桓谦
  • 第三一○回 桓玄挟帝走江陵
  • 第三一一回 冯迁抽刀诛桓玄
  • 第三一二回 晋帝乘舆返建康
  • 第三一三回 刘裕遗循续命汤
  • 第三一四回 慕容超立为燕王
  • 第三一五回 冯跋即位于昌黎
  • 第三一六回 勃勃封尸髑髅台
  • 第三一七回 穆之劝裕刺扬州
  • 第三一八回 刘裕抗表伐南燕
  • 第三一九回 刘裕入岘虏在掌
  • 第三二○回 燕王以兵拒刘裕
  • 第三二一回 刘裕以兵攻广固
  • 第三二二回 玄文献计塞五龙
  • 第三二三回 裕以往亡获燕王
  • 第三二四回 卢循以兵寇建康
  • 第三二五回 道规焚书固江陵
  • 第三二六回 何无忌握节身死
  • 第三二七回 刘毅大破卢循兵
  • 第三二八回 刘裕罪斩徐赤特
  • 第三二九回 道覆以兵寇江陵
  • 第三三○回 卢循败回取番禺
  • 第三三一回 惠度计迎斩卢循
  • 第三三二回 刘毅出刺于荆州
  • 第三三三回 刘毅据荆州谋反
  • 第三三四回 镇恶百舸执刘毅
  • 第三三五回 刘裕封函取成都
  • 第三三六回 长民用计破刘裕
  • 第三三七回 刘裕东府斩长民
  • 第三三八回 炽磐乘虚执虎台
  • 第三三九回 刘裕发兵讨休之
  • 第三四○回 魏占荧惑在东井
  • 第三四一回 刘裕兴兵大伐秦
  • 第三四二回 姚绍督兵拒潼关
  • 第三四三回 刘裕假道于魏王
  • 第三四四回 魏王赐浩御缥醪
  • 第三四五回 镇恶流舟弃粮战
  • 第三四六回 刘裕灭秦诛姚泓
  • 第三四七回 赫连勃勃取关中
  • 第三四八回 义真大败回建康
  • 第三四九回 宋公受晋之禅位
  • 第三五○回 宋公刘裕即帝位
  • 声明:以上数据资料为会员整理分享上传,或转载自互联网,墨星写作网不对内容的原创性负责,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墨星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