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写历史小说
查阅

人文通史 关于一些著名的美学思想

2017/2/25 16:15:534430 个作者有用

  苏格拉底美学苏格拉底是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出生于柏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少时跟随父亲学会了雕塑,技艺精湛,并且受到过智者普罗泰戈拉的高度赞誉:“在你的同龄人中,我确实从未遇见过像你这样令我称羡的人,现在我说,你如将成为我们当今领头的哲学家之一,我决不惊讶。”在那个时代,苏格拉底被誉为“最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在智者学派对于知识和理性提出怀疑的基础上,重新提出对于理性和知识的信仰,坚信对于普遍有效的真理存在的信念。

  苏格拉底从目的论和美德论出发,提出了他的美学思想,其核心观念就是美善同一说,是西方美学史上美善同一说的开拓者。他的学生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载,苏格拉底在和亚里斯提普斯对话中谈到:“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就是善,美与善是同一的。接着,他还谈及是美善同一的基础就是功用。功用不仅是美善同一的基础,也是判断事物美善的标准。苏格拉底不承认有绝对的、永恒的美存在。美只是相对存在的东西。简言之,美就是“适合”。

  苏格拉底发展了艺术模仿自然的传统看法,多方面地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尤其是绘画艺术的本质。苏格拉底提出了艺术是对实在事物的模仿,并且其美性更高于实在,艺术家要善于对实在事物进行选择、重组和创造,塑造更完美的作品。在与克莱陀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进一步认为,艺术(绘画)应该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的模仿和再现。他认为,“把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情感也描绘出来”,“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这样才可以引起观众的更大的快感,艺术作品应该是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在的心灵状态的艺术表现。这是对艺术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表现力是艺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苏格拉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苏格拉底实现了西方美学研究的第一次人学转向;(2)苏格拉底为美学的研究开拓了领域;(3)苏格拉底强调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与再现,尤其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再现,把人作为艺术的主要对象,丰富了艺术创作的理论。

  我个人觉得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从精神世界与人的内在来看的,他的美学世界里,美不是永恒的,但是相对存在适合与否,而他的美学中更重要的显然是精神层面,更倾向于精神体现艺术,我比较赞同,从之前说过的重要性中可看出苏格拉底在西方美学的地位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亚里士多德美学朱光潜先生评价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时说:“最显着的是他从生物学里带来了有机整体的概念,从心理学里带来了艺术的心理根源和艺术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两个重要的观点,从历史学里带来了艺术种类的起源、发展与转变的观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其美学思想主要在《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等着作中。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式看成宇宙的原型而客观事物只是理式的摹仿的说法,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这些事物都具有物质的基质。亚里士多德也反对柏拉图说的不知道宇宙的本质,就无从知道事物的本质的说法,他认为感觉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否定感觉,就无从知道世界。而且感觉、表象和概念都是从实物中派生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还反对柏拉图所主张的,认为情感是理性的对立物,情感会戕害理性的说法,他认为情感并不一定和理性对立,适度的快感的满足反而会使人的品质有所提高。亚里士多德又反对柏拉图说的,人们借思维的反省,回忆到灵魂在理念世界中的经历才能认识真理。他认为世界是在永恒的变动当中,但它是可以认识的,有规律可循的,现象中就包涵着本质。他的哲学观点,是徘徊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他的思想往往在庄严的物质世界作了漫长的考察以后,又回过头去向往于精神世界。

  他的美学思想,到了他的晚年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诗学》中,他的美学思想,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他在《形而上学》中所建立的体系,有了显着的进步。他更多地从具体的艺术实践出发,力图把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史诗、悲剧和喜剧加以总结,研究它们的体裁的特征、分类和发展,进而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变得鲜明起来。所以《诗学》虽然篇幅不大,但它的确是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并为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学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哲学家,他从哲学来研究美学,当然他的哲学思想就不会不影响到他的美学。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在美学思想史上的首要功绩,是在于他开辟了一个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完全对立的体系。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有他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我赞同他在美学史上一些看法,并认同他的地位。

  康德美学马克思曾说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康德承认客观存在着“自在之物”,但又说这“自在之物”是我们的认识能力所不能把握到的。康德哲学中有着明显的两重性,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是这种调和归根到底是想在唯心主义、即他所称的先验的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美学里表现得尤其显着。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也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奠基人。

  其中康德提出着名的“无目的的合目的的形式”的着名命题,实际是对感性派(无目的)和理性派(合目的)的综合,既突破了传统的感性派的“摹仿说”,也突破了理性派的“灵感说”,成为感性和理性由对立走向统一的新时代的开端。而且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的形式,涉及到特殊的主观心理状态,情感领域,这更具有开创的意义。

  在谈到美与自由的关系中,康德认为兴趣的普遍有效性是指所有认识能力想象力和理智的一种自由的游戏。在认识能力的共同游戏中达到它们的一致,这个时候,任何确定的概念也不能局限于某一认识规则,但是与之相反的是想象力却可以遨游于天际,毫无规则可言,此样就能到达自由与规则的统一。这一自由与道德自由和理论思辨的自由概念也是不一样的。道德自由和理论思辨的自由概念与现实和确定的因果性相联系的,而美学的活跃的自由规则则是完美的自由,不会受到现实和道德的束缚,一旦失去了这种自由,毋宁让美学死亡。

  作品的创造就被康德称为天才。康德把天才的概念局限于这些创造者天才描绘出对于直观来讲是真实的东西也就是对象了。天才是自然的赠品,自然通过在理性游戏中预言自然的现象的完满时,天才就是理性中的自然。天才在康德这里的概念不是很明晰,一方面它是源泉,有独特的权利创造着形式,但同时它又成里原料,需要修剪和打磨。一方面它根据超感性的基础创造出标准量器,另一方面它的作品又受到校正。

  康德把美上升到道德,没的道德意义是康德观点的顶峰。自然之美是真实的。艺术之美却最终获得了含义即“美是道德的象征”。

  康德美学的职能是使认识论“过渡”到伦理学,同时,康德美学本身也是由一系列“过渡”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从美到崇高的过渡。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官方推荐

分类小说素材库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