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杂烩素材收录
查阅

宗教民俗 岭南四大园林

2016/11/21 11:25:533930 个作者有用

  岭南四大园林,也可以称为“广东四大园林”或“粤中四大园林”,指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和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

  清晖园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着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2011年11月,88岁的龙启明带着龙氏后人向政府捐献清晖园的地契、房契当时捐献的,除了地契、房契,还有龙氏先人的照片、资料,以及龙启明担任飞虎队队员时的珍贵照片、信件等近百件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中文名称 清晖园开放时间景点级别 AAAA级门票价格 15元着名景点 澄漪亭,碧溪草堂等所属国家 中国所属城市 广东省佛山市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适宜游玩季节 4-10月最佳历史沿革园址原为明朝万历丁未状元黄士俊宅第,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顺德杏坛镇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为了光宗耀祖,于明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后黄家衰落,庭院荒废,清乾隆年间,当地龙氏碧鉴海支系21世龙应时得中进士,将天章阁、灵阿之阁购进。

  该院归龙家后,由龙应时传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后来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间部分归龙廷槐,而左右两侧为龙廷梓所得。其中龙廷梓将归他的左、右两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人们俗称左、右花园,南侧的龙太常花园在园主衰落后,卖给了曾秋樵,其子曾栋在此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广大园。

  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应时长子龙廷槐字澳堂,大良人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候补御史。嘉庆五年(180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其子龙元任请了江苏武进进士,书法家李兆洛书写了“清晖园”三字书余园的正门上方,以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其后,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的继续精心营建,几经修改加工,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臻定型。抗日战争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

  近几年来,顺德区委区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1959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莅临视察,深为关注,批专款予以重点保护,同年县政府重修扩建清晖园,与左右的楚香园、广大园(均为龙应时后裔所建)合并,面积由3000多平方米扩大到近万平方米。90年代中期(1996年)起,顺德市委、市政府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清晖园进行再度兴工扩建,扩复旧制,以重现名园精髓,以接待海外广大游客,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面积由70多平方米增至2.2万平方米。

  造园特色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

  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读云轩其次,清晖园内水木清华,幽深清空,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突显出中国古典园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主要景点清晖园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狮山、八角池、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造型构筑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

  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碧溪草堂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凤来峰在花木配置方面,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有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茏满目,与古色古香之楼阁亭榭交相掩映,徜徉其间,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

  进门为竹苑,穿过右边假山,便是“归寄庐”。清晖园的主体建筑是船厅,它是仿照珠江画舫“紫洞艇”建筑的两层楼舫。船厅前有两口池塘,似将楼船浮在水中,船尾有丫环楼,船头栽有一株沙柳,柳边有一紫藤,犹如一条缆绳。每逢阳春三月,绽出朵朵紫蓝色小花,香气袭人。船厅后边,还有一株白木棉树,以其花淡黄近白而称奇,因为木棉树一般开红花。另有一棵百年银杏,单株结果,也很奇特。

  园林景色入口清晖园的荷塘南角有一小门厅,这便是古时清晖园的入口。既是从古时清晖园的原入口开始作一番探访。 从华盖里直街横折,走一段路程,便可来到古时清晖园门前。门厅上至今还悬挂着一块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题写的 “清晖园” 牌匾,牌匾古朴,“清晖园”三字笔力遒劲,实为大家风范,仰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澄漪亭进入园门,再出稍显狭促的门厅,趁步连廊依墙一段,景象豁然顿开,纵目四顾,己身处澄漪亭挑廊之上。推窗望去:一方荷塘清凉扑面,三两飞燕掠碧而去;六角亭凌波依卧,两水松作亨哈耸立;船厅傲首北面,据岸久泊候佳人款步登临,花亭举翼在东,邀拱石树杪浑然入画。再看水中:百龄龙眼树如巨椽大伞遮蔽房舍,又将投影把池面刷上大片墨绿,平生出习习凉意。低头细看:水质清澄,游鳞翔底;水面风静,微泛涟漪。岸边花枝含风,蕉叶弄影,碎撒池中湮映,忽如一阵粤音入耳,脑际间又多出些岭南水乡弥漫的情愫。

  澄漪亭不但与船厅互为对景,还可平视高低错落而又有花树掩映的房舍亭院,以及东岸拱石凌空、枝叶疏遮密掩的花?亭。更有近望远眺的花大如碗的玉堂春、堪称千年活化石的银杏树衬入眼帘,确实是待客品茗、赏荷寻景的好地方。对景,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园林中赏景要注意各景点的题名、题字,一如《红楼梦》所言:“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园林中的建筑之名,即是此景点观赏景致的提要。所以,名曰“澄漪亭”,观者大可贪满目秀色入目,更要纳水中云天入怀。 澄漪亭名为亭,实际上采用的却是典型的水榭做法:临水架起平台,平台部分架在岸上,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是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观者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为何龙氏要将水榭命之为为亭难窥其原意,但是,龙氏不拘常理每出新意,还会出现在清晖园的其它方面。

  碧溪草堂清晖园原为明未状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碧溪草堂,据传是清晖园最早建筑。早先应是龙氏供母之处,可能老人西去之后才定名 “草堂”。理由是:孝字为先的龙氏总不至于把其母起居之所命名为“草堂”,这完全是文人士大夫隐逸归真、自然无为的心志表达;其次,谓之“堂”者,均是园林中的主要停留点,也是园主常用于待客的地方。所以,碧溪草堂极有可能是龙氏后来取名。

  在碧溪草堂明间,设有一座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其工艺精湛且古色生香;两侧玻璃屏门的裙板上,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镌刻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 称为“百寿图”。通常“百寿图”都是百字构成,而龙家子弟所作此“百寿图”偏偏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个中原因大可由观者猜测,也许是龙氏故意给后人设的话资,也说不定能从中悟出些龙氏对儒道释的另类见解,不失为一文趣。草堂槛窗下嵌着一幅题为“轻烟挹露”的百年阴纹砖雕,刻有幽篁丛竹,刀法圆熟。砖雕题跋:“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一表筑园者志向心迹。

  池廊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此亭多半是当年龙氏老母、小姐及女眷活动之处。亭边设有“美人靠”,既可“常倚曲阑贪看水”, 也宜凭栏玉立,体味荷塘听雨任东风的情愫。池廊上的每道横梁都雕有精美的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佳果,散发出浓郁的南粤风土气息。再看亭柱楹联书的是:“跨水架楹黄篱院落,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恰可解六角亭“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清平调》)之风情。

  中国古建筑的廊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形式。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之间联系通道,还起着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清晖园六角亭这组空间的池廊,廊的一面完全倚墙被墙封闭,所以,称之为单面空廊。

  船厅沿池廊直出即抵达船厅。船厅也叫旱船、舫、不系舟,是中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有建筑,船厅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类似跳板,令人处身其中宛如置身舟楫的效果。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它与惜阴书屋真砚斋南楼组群,借一带廊旱桥连通,以百年紫藤相系,曲折通道两侧饰以水波纹,船舫神形已是具毕。船厅为二层楼屋,据说原是小姐绣阁,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在船厅门正面,雕有绿竹数竿,厅内花罩镂空成两排芭蕉图案。值得注意的是蕉下石头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蜗牛,犹如白石老人阔笔泼墨枝叶之后再精勾细勒飞虫,在左顾右盼的视觉大餐之后,再注目这毫纤小物,不由顿生另一番奇趣。

  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惜荫书屋和真砚斋,见一些介绍文章均认为是园主人作学问之处,实际上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在庭园深处(靠原后门),有专供园主人起居与做学问的两座院落――归寄庐、笔生花馆,从笔生花馆的体量与名称来看都更符合园主身份。因此,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是供其公子、小姐们惜荫苦读以求真砚至理应该更合情理。

  花亭沿荷池东去,又是一种风光:曲径逶迤欲左先右,石引飞虹欲上先下;漫步寻芳迷眼目,闲庭信步过石荆,带一袖花香来到花亭下。“亭者,停也”。园林中每一亭轩既与其它景点成对景,又是一个值得停留的赏景点。花亭景象果然不同:近者苔侵石岸绿水漾落花红,远者曲廊连堂榭修墙衬垂柳;莺歌燕舞令人不禁寻章摘句,煦日和风搜肠拍脑却是对花无语。虽然不能在此石阑点笔梧叶题诗,却是最能激发创造灵感的去处。遥想当年龙家进士,也曾在“花亭”下觅佳构,“笔生花馆”着华章。

  花亭在结构上颇有特点,为了使亭内仰视平面与四角攒尖灰塑瓦顶风格一致,达到归隐脱俗的意境,免却常见的彩绘天花、藻井,而采用“不露望砖木椽者,覆以板纸,”被计成(明代造园名家)称为“仰尘”,李笠翁(画家兼造园家)称为“顶格”的做法。 游清晖园,也可以看出园主对高节虚心的竹有着独特的崇敬,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的形象。或是借物咏志,园主还嫌不够,又在庭园深处南楼后另辟一院落,名为“竹苑”。竹苑地幅狭长,却广植修篁。竹影婆娑应风入,蝉呜短长景更幽;巷院尽处,玲珑壁山迥峰卷云,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厢是“笔生花馆”,进士秉烛伏案妙笔生花,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闲赋聊寄卧龙庐。

  归寄庐从“竹苑”潜过“斗洞",即来到由“归寄庐”、“小蓬瀛”与木楼组成的另一院落。“归寄庐”与“小蓬瀛”直廊相接,“归寄庐"牌匾是均安上村(李小龙祖居)咸丰 探花李文田所书。木楼房正面有一幅大型木浮雕, 仙桃树枝繁叶茂结着一百多个仙桃,树下蓬岛石山,芝兰飘逸,名为“百寿桃",是一件艺术珍品。清晖园的“百寿桃"与“百寿图”, “小蓬瀛”与寓意三神山的“斗洞”、壁山,无不折射出园主祈福祉、求长寿的尚德心态(蓬莱、方丈、瀛州为三神山)。

  清晖园占地面积不大,走完“归寄庐”、“小蓬瀛” 院落就算游完了清晖园,但是,路已走完,其意并未尽矣。园林表层的艺术境界是“诗情画意”,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以少胜多;构园如图之册页画之手卷,章法经营计白当黑,清晖园就是一例佳构。

  清晖园一鉴方塘的做法在江南园林中是罕见的,园林中叫做“理水”。理水同样出自画理,讲究有曲有源,所以水岸曲折,作石矾滩头,设港汊水口,使小水面有浩渺之感,确实有空间拓展之效。而清晖园荷塘却能不囿常理,深池四壁,周以高树廊房,拒华南炎暑,自得一派清凉,对全园气温都能起到适量调节。除此功能之外,水面开阔无目障,这就使得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厅、惜荫书屋、真砚斋和花?亭等景点好似国画长卷一一展开。似这种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全景式空间,实在不宜把荷塘与船厅一带分作两段欣赏。赏园如赏诗,讲究“比、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与篱菊或缺一项,都难成为千古绝句。

  清晖园之所以能在数亩之地造万千气象,让人目不暇接,构园者运用了小中见大(如片山寸石状奇峰险崖)、虚实相济(如荷塘的平远与园后两院落楼屋鳞毗)、园中设园、延长游园路线等构园手段。清晖园在组织景面序列关系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厅、惜荫书屋、真砚斋和花?亭虽然都是单体建筑,但是运用池廊衔接、古树穿插、曲直途径相连,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空间联系,加上前面谈到的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运用,又有了起承转合的景象组群。

  清晖园美不胜收,因其能以少胜多、因陈设色,使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清晖园情真意趣,就在于师法自然,状物于似与不似之间,推人至物我交融的境界。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艺术文化清晖园 ,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园内水木清华,妙联佳句、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绝非一个美字了得。

  清晖园的清雅,除了体现在名字上,更多的是见于那一色的青砖灰瓦、绿树白花。 当然,清晖园的风雅 ,更透过一群名士才子的轻吟浅唱,拨弄着无数游人的心弦。

  风流倜傥的探花郎李文田,在京为官时就已与龙家交往密切,后来,并将其掌上明珠许配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清晖园几乎成为他的另一个家,花前柳畔,幽径回廊,无不充溢其笔趣诗情,今日所见归寄庐的匾额,便是其笔墨余香。而其它的佳作及探花郎遗存在园中的几千册藏书和大量珍贵的拓本,皆于战乱中毁失殆尽,令人扼腕。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南宋视察,游至清晖园,为岭南风物所迷醉,诗兴勃发,立即笔走龙蛇:“弹指经过廿五年 ,人来重到凤凰园 。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茏葱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诗作一出 ,很快便赢得四方赞誉。“千顷鱼塘千顷蔗 ,万家桑土万家弦 ”一联因为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水乡风光特色,一时为人们争相传诵。

  清晖园中最浪漫的传说则隐匿于绿云深处的竹叶雕花窗棂间。船厅,因为曾经居住过龙家那位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的龙吟芗小姐,掠过堂前的风,也多了几许旖旎。船厅也因此有了一个温婉的名字——小姐楼。“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曾经装饰了多少风流才子的鸳鸯美梦呢?也许只有倾听船头年年如期盛放的紫藤 ,在月光如泻的春夜,与那株百年沙柳相依相偎的呢喃低语了。

  园林艺术特色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主要景点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花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沫英涧、留芬阁等,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有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茏满目,与古色古香之楼阁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

  清晖园的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庭园曲径回廊,景趣盎然。园内幽深清空,布局紧凑,步移景换;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你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梁园岭南四大园林">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梁氏叔侄四人出资建造,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园区主要景点有“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等。梁园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1990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梁园地理位置 广东佛山占地面积 21260平方米开放时间 8:30-17:30景点级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价格 10元着名景点 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所获荣誉 岭南四大名园之一适宜游玩季节 4-10月最佳简介佛山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

  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使名园重光成为现实。

  岭南四大园林">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着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造园艺术总体布局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着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山石艺术相传梁园奇石达四百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其中,群星草堂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庭”。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私园中独树一帜。梁园的主人通过对独石、孤石的整理,突显个体特性,在壶中天地中表达了对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岭南四大园林">园内巧布太湖、灵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阔逾仞,小者不过百斤。在庭园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美人照镜”、“宫舞”、“追月”、“倚云”等。景石大都修台饰栏,间以竹木、绕以池沼。

  梁园的山都不是“叠”出来的,而是与整个造园质朴的风格是相统一的,不求恢宏的气势而求石的神态韵味,以小代大,表现山川之奇。梁九图在诗中描述到,“衡岳归来意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这种以石代山取代“叠山”的方法,摒弃了石块的积压堆砌,省却了石头纹理及形状的比照磨合,可以更灵活自由地表达不同思想情感。

  人文特色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岭南四大园林">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现存建筑由松风路先锋古道进入梁园,映入眼帘的是部曹第、佛堂、梁氏宅等和刺史家庙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饰以木雕、砖雕,高雅精致。造园者巧妙地将住宅、祠堂、园林和谐地连结在一起。

  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群星草堂为梁九华所建,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占地数千平方米。建筑群体由草堂、客堂、秋爽轩、船厅和回廊组成。建筑精巧别致,引人入胜。虽体量不大,但却小巧精致。“半边亭”结构奇特,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可称是“求拙”之作。“船厅”三面为大型满洲窗,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环宇。更为突出的是“荷香小榭”,精美纤巧、四周通透、里外交汇,把天、地、人完全融为一体。

  这些建筑物以石庭、山庭、水庭为基调,建筑宽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引人入胜。如荷香小榭位于湖岸边,站立于小榭屋檐下,面对铺满荷叶和荷花的湖水,一片碧绿中的点点粉红,令人心醉。小榭高四米余,木结构,门楣及窗都饰以木雕,门窗缕空,图案则是荷叶、荷花,既优雅,又与湖中的荷叶、荷香真假互相呼应,令人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赞叹不已。

  走过一座设计精巧的小石拱桥,就到达汾江草庐群体。这里的水石运用可说是别出心裁:既有一般的叠石置景,又有独石成景;既有潺潺流水,又有一泓湖水,碧水中,成群的金鱼、锦鲤时浮时沉,湖面涟漪连绵,这静中有动的景观,令人赞叹。岸边有一座造型优美的石舫。遥望湖面,则见一块形态奇特高约三米的石块屹立于湖中,此石名叫“湖心石”。湖心石周围有白鹅及鸳鸯在戏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意境毕现。

  群星草堂群体和汾江草庐群体都用松、竹、柳和盆景于以点缀。园中除有十余株古树外,还种有富岭南风韵的玉棠春、鹰爪兰(即鹰爪花)、鸡蛋花等。正是:“两处园林都入画,满庭兰玉尽能诗”。

  沿着柳树成行的堤岸走约五分钟,便到达松竹寮景观。这里的建筑物以竹、木为基调,显示出缚紫为扉,列柳成行,一水画堤的意境,展示珠江三角洲特有的田园风韵,体现造园者追求远离烦嚣、贴近自然的独特构思。

  余荫山房岭南四大园林">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离广州约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着称,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中文名称 余荫山房外文名称别    名 余荫园,馀荫山房行政区类别 广东省广州市所属地区 广州番禺南村镇邮政区码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面    积 1598平方米方    言 粤语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着名景点 廊桥开放时间门票价格 18元(无学生票)

  景点级别 AAA级所属国家 中国所属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园林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尽显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 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余荫山房园地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着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建筑结构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副:“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园景可分为东、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着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造园背景余荫山房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期——明、清时期修建的。中国造园艺术之集大成,始于明,理论代表作是计成着的《园冶》;成于清,理论代表作是李渔着的《一家言》。清代,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涌现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造的。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历时5年,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里,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是邬家的祖祠。

  造园手法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

  其中,最显着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有致,藏而不露。弹丸之地,把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提、石山碧水、浮莲全都包含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入其中感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好一个曲径幽深。

  二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浓郁,真可谓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下雨天是赏园最佳时间,那浠浠沥沥的小雨洒在碧绿的睡莲塘中,在深绿的莲叶上滚着,在淡绿的睡莲花瓣上沾着,满园都是淡淡的睡莲香气,几条硕大的红色锦鲤在花间穿行,周围都是如绿云般的竹叶在雨中沙沙地响着。

  主要景点亭桥楼榭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园内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围墙交错穿插,构成了幽深曲折、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园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由名工巧匠精雕细琢,配以诗、书、画,使全园更添恬静、典雅情趣。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副:“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拱桥园景可分为东、西两半部,以游廊式拱桥为界。这座拱桥是桥、廊、亭“三合一”的杰作,表现了设计者的独到构思和造园者的高超技艺,这一美景称为“虹桥印月”。在月朗风清之夜,月影、桥影、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构成动人心弦的画卷。

  石砌荷池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兼有苏杭建筑的雅素与闽粤建筑的曼丽。这是园主的书斋,环境清静素雅。 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着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名士墨宝闪耀清华。其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顾我未能忘世乐,绿樽红芰对斜曛’。”为通花木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在深柳堂左侧有一间庐舍,名为“卧瓢庐”,专为宾友憩息而设,瑜园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2001年06月25日,余荫山房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历史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的余荫山房就是一个文化寻根的好地方。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四大名园。

  名园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更难得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所以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后来园主人看破世情,便告老归田,隐居乡里,兴建了这座园林。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同时期望子孙后代能永泽先祖的福荫。

  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步入园中,首先见到的是门上的一副名联,它与“余荫”二字分别作为上下联的第一个字。上联是“余地三弓红雨足”;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一百步的距离。“弓”即是箭,三弓就是三百步的距离,指这个园林的面积很小;“红雨”,暗指整个余荫园四季花果不断。下联“荫天一角绿云深”,把园内绿树成荫的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中的“足”字和“深”字,深刻表露了园主人告老归田的心意。

  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在不足三亩的地方内又怎能种竹呢?园主人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一来,既不占用庭园的面积,又能控制它的生长蔓延,并且可以挡住园外的尘土,真是一举三得。过了虹桥,向前走便是“深柳堂”。堂内布局果然超凡脱俗,而且木雕琳琅满目,在珍贵的木雕屏上刻有大学士刘墉的书法笔迹。在“深柳堂”对面是园主人即席挥毫的书斋。园主人把书斋起名为“临池别馆”,据说古时候的文人雅士面对别馆前临池美景,以墨砚为“池”,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社。在“深柳堂”左侧有一间庐舍,是园中的第三所建筑,名叫“卧飘庐”,庐中的“满洲窗格”通过格上镌嵌着的彩色玻璃,可以欣赏到一年四季的景色,令人在这里就可以梦想成真。

  在余荫山房落成后二十年,园主人的侄儿邬中瑜添建了一座“瑜园”,是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的,但传说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新婚前夜居住过,于是也被称为“小姐楼”。

  行到回廊深处,便是远近闻名的“玲珑水榭”了。它环水而立,是园内第四所建筑俗称“八角亭”。水榭呈八角形,八面全是窗户,结构高雅。这样一来,既能八面通风,又可以八面观景。对于八角亭的八景,有一首五律诗概括得很好,那诗就是:“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开盛,石林咫尺形;虹桥清辉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强调诗情画意。“玲珑水榭”之所以远近传名,就因为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

  余荫山房真不愧为园林之宝,如果要寻找历史文化的根源,余荫山房就是一所不可不游的岭南庭院!

  可园岭南四大园林">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当代着名作家朱千华在其园林名着《岭南画舫录》中,对可园有详细记述。

  中文名称 可园地理位置东莞市区西博厦村占地面积 2204平方米门票价格 8元始    建 公元1850年所属国家 中国所属城市 广东省东莞市开放时间简要介绍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因弟丧母病回乡,便修建可园,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7.5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山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可园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在一小块面积上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有节奏色彩和空间对比的建筑体系,小中见大,暗中通明、高低回转,趣味无穷。

  历史沿革岭南四大园林">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年),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 、别墅、庭院、花园、书斋,艺术地 合在一起。在三亩三(2204平方)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树,堂轩院,一并俱全。它雕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创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面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在可园十年创建造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家,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今天,可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

  岭南四大园林">岭南四大园林">关于可园的名字,有不同解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个庭园“可堪游赏”。可园的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今天,可园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5.5亩(3630平方米)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

  艺术特色虽然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园北临村中大池塘,建筑物分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园。全园共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左回右折,互相沟通,通过130余道式样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设计精巧,布局新奇。

  岭南四大园林">可园蚝壳窗可园的第一大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成为整座园林的一大特色。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

  可园的第二大特点是:雅意文风。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

  主要景点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已失)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入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循环碧廊徐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庄严的建筑,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楼高15米多,底层大厅名可轩。其侧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复又能通可楼第二、三层。第四层是邀山阁,登阁可俯览园中景色。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当年画家居廉常居此,留下许多吟咏。曾一度荒废,建国后辟为公园。

  步入庭园,展现眼前的是远近闻名的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过擘红小榭,第一处景点是桂花厅,这是园中的餐厅,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清水鱼池和“人工空调”。

  岭南四大园林">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从这里出后庭,广阔的可湖展现眼前,让人身心大畅。“可堂”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可园最高地方是“邀山阁”,是主人观览远近景物的最佳处。“邀山阁”雕梁画栋,造型秀丽,登临此处,俯瞰全园,则园中胜景均历历在目,犹如一幅连续的画卷。纵目远眺,博厦一带山川秀色尽入眼底,深得借景之妙。“邀山阁”下面是绿绮琴楼,是主人弹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人称小姐楼。相传清咸丰年间,园主人得了一台出自唐代的古琴,名绿绮台琴,他建此楼专门收藏此琴, 命名为绿绮楼。绿绮楼开设有琴书会友项目,重现150年前的大家闺秀琴棋诗书生活。人们进入绿绮楼中,仿佛有时光倒流之感,实为雅俗共赏之处。

  历史趣事传说张敬修建好园之前,心里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修筑竣工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庆贺一番,让人们品评、鉴赏。张敬修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全园后,在大门口征集人们的意见。不知是被酒熏醉了头脑,还是这个园确实太好了吧?客人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可以”两字,虽是泛泛空言的应付、推托之词,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以”与“意”近音,“可”在“意”(以)前,“可”就比“意”优先。便改名为“可园”。所以,可园的命名,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是张敬修自谦的称呼。

  居巢是张敬修的幕宾,跟随张敬修多年,也客居可园多年。他在可园作画,每有自己以为得意的佳作,也多盖上“可以”一印(见图),这印象就是可园命名的实物凭证。“可”有可人心意、合人心意之解。可园这名称,当然有可人心意的意思。古人“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句中,可人就是合人心意的意思。

  张敬修是由于自己被李文茂起义军三次打败,三次被撤职回乡,才修筑此园的。他自己安慰自己说:“昔陈臬粤西,督治戎行,深以弗克迅扫寇氛,负惭重任。圣恩宽大,赋闲家居,忝荷慈荫,获亲色笑,奚廊园圃,奉太恭人以板舆游宴之娱。阁既成,谨识以平安两字。春晖日永,寸草心长,载展乌私,敬寓祝延之意云尔。”意思是自己吃了败仗,皇帝没有重罪,只是将自己撤职。使自己能筑可园,与家人平平安安地欢聚,尽尽人子的孝意。

  因此,比张敬修年少六年的侄子张嘉谟,在《可轩跋》里记载 :可园的命名,有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的意思。说张敬修在宦海中,曾三起三落,“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其于乐天知命之学,深造有得……”以图教育子孙后代在宦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乐天安命。

  统而言之,可园的命名,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层意思。

  可园的前身,应为冒氏宅,但冒氏其名、其人、其事,都不可考。广西诗人郑献甫因战乱,曾客居可园,作诗献张敬修,诗题为《九日饮冒氏宅即东莞张氏园》。诗云。

  江声浩浩海茫茫,秋老方看作嫩凉。

  三水三山分百粤,九月九日作重阳。

  登高难比无为子,张宴聊为有美堂。

  残菊末逢残客聚,风前相与傲寒霜。

  龙穴开时龙水分,江枫无处似乡枌。

  西风三径少黄叶,南国四山多白云。

  未敢题糕如梦得,不妨吹帽学参军。

  萸囊菊枕俱闲玩,冒雨归来正夕曛。

  可惜诗中亦未提到可园的前身——冒氏宅,不能猜想冒氏宅原有的规模和张敬修改建的情况。

  可园与岭南画派可园的真正出名,究其原由,可能并非建筑如何豪华,却是以在近代书画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菲声海内。园主张敬修虽是个武将,却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在退职期间,请来画家居巢、居廉在此长年作画,买来大量奇花异草瓜果蔬采供以写生,居巢居廉的撞粉画法、撞水画法对后期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扬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岭南画派之所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肯定,主要因为它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代表了先进的艺术思潮。它主张以新的科学观点对因袭、停滞的旧中国画来一番改造。它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外来的养料,使具有千百年古老传统的中国画重获新生,它强调这种新中国画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只满足个人的陶醉与欣赏,也不是狭义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了更多人能接受它,即为了时代的需要而追求一种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美的艺术。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官方推荐

分类小说素材库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