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热点观察

分类小说素材库

圈内外大事记

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与新的中国故事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3/9/13 23:05:00

2023年有两部2022年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先后发布,一是3月25日《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联合完成的《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二是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完成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这些专业化的研究机构对网络文学、科幻网络文学的年度发展进行质量“检测”,充分说明网络文学在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份额。2022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78万,网络文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千万网友参与创作、亿万网友付费阅读。一方面,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就依赖于商业化网络文学平台的“规训”,是一种依靠点击量、付费订阅的文学商业模式;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对图书市场、影视剧改编、网游改编甚至文旅项目都有带动影响。网络文学既具有文化产业的价值,也是少有的实现海外传播的文化类型。这两部网络文学报告都指出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创作量和阅读量增长最快的类型,这不仅说明科幻文化成为新时代的文化表征,而且越来越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载体。

中国式科幻文学的社会想象

自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2016年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故事奖开始,到2019年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1》获得46亿高票房以及2023年《流浪地球2》再次获得40亿票房,以科幻文学、科幻电影为代表的科幻文化成为中国文化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现象,也成为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征。科幻文学作为一种小说类型自晚清以来从西方引进到中国,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式科幻文学的传统。一百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创作一直没有中断,并在香港等地区出现有代表性的科幻文艺作品,但是相比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在西方大众文化中的核心位置,中国科幻文化始终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这一方面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把科幻小说作为类型小说、被放置在通俗文化的类别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科普文学的角度理解科幻小说有关。这就使得中国式科幻文学难以发挥像西方科幻文学诞生伊始所扮演的反思科学理性、反思科学主义的社会功能,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科幻文化和社会想象。

科幻文学在西方形成了两种传统,一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相关的文学传统,二是对科学主义传统的批判与反思。这两种传统在中国都缺乏内在的文化支撑,一方面,与西方开拓探险、拓荒的殖民主义历史相反,中国不仅不是殖民者,反而是深受殖民主义所害的被殖民者,这反映在两种常见的中国故事中,分别是在启蒙/现代化的论述中,中国是被殖民者,以及在革命叙事中,中国是勇敢的抵抗者和反抗者;二是近代中国落后被动挨打的命运是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发达先进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因此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就把“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中国自救并实现赶超的不二法门。正因为这种对于以科技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性“爱之深”,反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形成了强烈的对于科技、现代的崇拜或者说迷信,以至于现代中国的文化中很少像西方那样出现反科学、反科学主义的传统。这种对“赛先生”的崇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成为科普文学的核心要素。

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中国式科幻文化的双重想象,一是彰显科学、理性、文明的现代主义“探索”精神,相信科学、理性可以改造、改变社会,相信工业生产、工业建设对国家现代化有重要意义。二是不同于讲述对外殖民扩张和星际移民的西方故事,而是返回地球家园,朝向内在精神、守护地球、人类的自主家园,如科幻电影《独行月球》(2021)等作品不是留在月球上像鲁滨逊那样垦殖,而是一心返回地球。

科幻题材网络文学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相比纸媒和印刷时代的文学,网络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模式化和类型化生产,网络文学的创作与通俗连载小说有点像,写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连载,根据网友不同的阅读口味,网络文学形成各种套路的“文”,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创作。第二,受制于网络文学平台,大量的网络写手通过网络文学平台成为“网文”创作的主力军,网友的阅读量和点击数直接决定网络文学作品的收益分成。这种模式确实刺激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但也带来金字塔效应,大量的网络底层写手成为“炮灰”,很难获得盈利,头部的网文作家又面临“催更”的魔咒、疲于更新。第三,网络文学在叙事上带有元小说和高度自反的特征,一方面不受字数和篇幅的限制,可以随时添加任何叙事元素,具有“天马行空”的自由度,容易形成“无限文”;另一方面往往把主人公穿越到另一个星球、历史、时代等作为情节设定,这种穿越想象与进入网络空间一样是一种同构关系。进入网文空间如同上网冲浪、也如同进入网络游戏的体验,而网文内容恰好又以穿越为核心主题,这就形成多重互文关系。网络文学具有双重社会功能,一是完全超现实,与现实时空没有关系,是一个现实世界之外的异度空间,不受地球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如玄幻文、穿越文、神怪文、架空文等;二是完全“真”现实,在超现实的、悬空的网文叙述中却呈现了一种最真实的和最赤裸裸的现实逻辑,如丛林法则、适者生存、零和游戏等竞技逻辑,也就是说很少有网络小说是真正反现实的、与现实逻辑不一样的“异托邦”。

《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指出,2022年,起点中文网发布了42080部科幻网络文学作品,原创科幻网络文学作品签约量增长30%,是热门品类增长的第一名,规模仅次于作为传统网文品类的玄幻与都市类别。《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也指出科幻题材是网络文学五大品类之一。自2022年初阅文集团推出“启明星奖”“星光奖”系列活动以来,有近两万部作品参与了科幻征文。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的兴起受两个背景的影响,一是刘慈欣《三体》等传统科幻文学作品以及《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所形成的社会影响,使得科幻成为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文类;二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变成航天大国也推动科幻文化的流行,同时越来越多以星际文明为背景的网络科幻作品问世也呼应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科幻文作为网文标签,经常与穿越文、玄幻文等类型结合起来,一般来说,涉及到未来世界、星际文明、时空穿越、超级科技等题材的网文都属于科幻网文。最早的一部科幻网文是玄雨创作的《小兵传奇》,发布于2003年、完结于2007年,讲述主人公唐龙高中毕业后参军、成为小兵,加了宇宙大战,成就人生传奇的故事。从近些年阅读量比较高的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中,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讲述中国故事的基本逻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遭遇西方的挑战,始终处于传统与现代(时间)、中国与世界(空间)、乡村与城市(社会)三组文化坐标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自我指认是传统、非西方和乡村,追求现代化、变成西方和实现城市化成为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内在焦虑。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这三组文化坐标也发生了位移,现代中国、城市中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底色。在这些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中,出现三种新的中国故事。

第一,现代主体的中国故事。在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中,《深海余烬》《泰坦无人声》《灵境行者》《夜的命名术》四部涉及末日、探险、恐怖、平行世界等不同元素的科幻网文获奖。《深海余烬》是远瞳创作的科幻网络小说,讲述未来末世浩劫中残存的世界,幽灵船失乡号船长邓肯生活在由一座座孤岛组成的神秘异世界。这种大船探索深海的想象,将大航海时代中关于海怪的传说、对海底世界和隐秘航路的描述等融入科幻创作之中,既延续了《鲁滨逊漂流记》的航海、拓殖传统,又带有“诺亚方舟”式的末日预言。《泰坦无人声》是天瑞说符创作的带有恐怖感、灵异感的科幻网文,故事发生在泰坦星的卡西尼空间站,科考小队遇到陨石坑的神秘黑球,导致卡西尼空间站的人员离奇死亡、失踪,是惊悚悬疑类的科幻文。《灵境行者》是卖报小郎君所写的现代架空题材网文作品,大学生张元清借助会所vip至尊卡(灵境通行卡),进入超凡里世界,主角是夜游神,能够操纵怨灵和僵尸,“灵境”来自于钱学森对“Virtual

Reality”的翻译。《夜的命名术》是会说话的肘子的作品,主人公庆尘穿行于两个平行宇宙,在倒计时归零时穿越到赛博朋克的“里世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里世界”,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共融,而“表世界”是基于人体感官的世界,两个世界彼此“穿越”,人生和阶层身份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以中国为主体的人类叙述。相比20世纪把中国叙述为特殊的民族国家故事,在新的科幻网文中,中国也开始占据一种普遍的主体视角,中国和中国人成为拯救世界和人类的主体。在科幻网文中,“末世流”小说比较常见,以末日、地球毁灭为背景。例如,黑灯夏火的《玩家凶猛》讲述主角李昂杀死人面猫获得玩家资格,在“剧本杀”游戏中完成任务,有平行世界、异世界、数码世界、高维界面等设定。又如,辰燃的《黑雾之下》也是末世流小说,一个主世界下有多个副世界,讲述人们在末世世界中迁徙、开启新纪元的故事。

第三,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以及通过技术进步来改变世界。例如,九月酱的《大国科技》,小说主角得到一个快递,是一个手环式的科技人生模拟器,故事内容涉及大国芯片战争、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未来高技术,把大国科技与爱国情怀结合起来。95后作家天瑞说符先后两次获得“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分别是《死在火星上》(2019)和《我们生活在南京》(2021)。前者讲述地球突然消失之后,在火星上做勘察任务的主角唐跃与火星空间站的宇航员麦冬,带着机器人老猫在火星上艰难求生的故事;后者讲述2019年南京市高三男生白杨通过无线电台联系上生活在2040年的女人半夏,两人共同面对末日天灾、求生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制定的多个末日防御计划。

这些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中既有硬核科技、主角光环等玄幻的情节套路,也把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坚持信仰、亲情、友爱等人文价值作为拯救性力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弥合。

中国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的未来想象

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再到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中国科幻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科幻文化的兴起本身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新时代的文化表征。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具有对外传播价值,借助科幻这一海外受众比较熟悉的文化类型,更容易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2022年底,入围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网络文学作品中,IP改编率近50%,许多热门科幻网文被改编为有声剧、动漫、影视剧。

科幻文化与西方对现代性的理解密切相关,科幻文化擅长处理两个现代性议题,一是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西方科幻文化往往表现对科学、技术的反思立场和浪漫主义悲观情绪,对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未来科技保持高度警惕,认为其在伦理、社会秩序等方面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对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的批判,西方科幻文化经常呈现19世纪的两级社会,把双重世界作为未来社会的隐喻,如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执导的黑白默片《大都会》讲述了现代社会的寓言。这部电影呈现了机器人在地下无休止地劳役、人类居住在地上繁华都市的故事,这种上下区分的二元图景在1895年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创作的《时间机器》中就已经出现,这种两极化的社会图景来自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穷人与富人分裂的“悲惨世界”。近些年,有多部西方科幻片重新讲述双重空间的故事,呈现了繁华富丽的上层空间和肮脏贫困的下层空间是两个彼此平行、相向而立的世界,世界被区分为上层和下层或者被遗弃的地球和漂浮在外太空的大都会。

中国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也经常涉及这样两个基本议题,只是应该提出更多不一样的关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如对技术的反思和质疑无法使得人类回到前现代、前技术时代,反而应该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未来技术如何与现代社会“镶嵌”和“融合”的问题。而对于两级社会以及未来世界的想象,恐怕也不是简单地选择“诺亚方舟”式的解决方案。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中国主体、中国立场的现代化叙述,尝试突破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二元对立,建立一种中国现代化经验的普遍性。因此,中国的科幻网文需要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更深入的理解,深刻反思科学、技术与未来社会。随着中国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的兴起,一方面可以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整合和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的科幻故事也可以更好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媒介。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