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热点观察

分类小说素材库

圈内外大事记

黄杨:网络玄幻小说与道教文化的内在关联

来源:《网络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6/8 8:43:00

摘要:玄幻小说与其他网络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与传统文化关系更为密切。玄幻小说中的文化可以区分为文化内核与文化外延两个部分,玄幻小说的文化外延可以为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等,但文化内核仅为道教文化,这正是玄幻小说流派众多、内容驳杂,但仍有强烈共性的原因。道教的宗教幻想不但为玄幻小说提供了“修炼”这一核心主题,也为玄幻小说提供了独特的伦理价值观念,这种关联使得玄幻小说的伦理观与武侠小说有着巨大的区别。

关键词:玄幻小说;网络小说;道教文化;伦理观;叙事主题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文学与宗教历来都是亲密无间的。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方面,它需要借助于文学这种载体进行宣教,因而改写了大量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也留下了大量的宣教作品,包括神仙与道士的传记,宣教故事等;另一方面,道教文化深入中国社会,道教思想成为国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道教的文化素材,创作出与道教联系紧密的文学作品。鲁迅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1]。玄幻小说正是通过从道教文化中汲取幻想元素,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主题,才使得它作为一个新文类而诞生。玄幻小说与道教文化的内在关联成了它与其他通俗小说类型相区别的重要因素,也是玄幻小说诸多现象的真正内核因素。

一、

玄幻小说的文化内核

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数量最多、最热门的新文类,但在学术研究中,玄幻小说的范围一直难以界定。对其进行限制型定义往往会语焉不详,如硕士论文《当代中国玄幻小说粗窥》中虽然通过详细的解说区分了奇幻小说与玄幻小说,却连玄幻小说的定义与范围都未曾界定,回避了定义的问题。对其进行穷举型定义容易挂一漏万,如《网络写作新文类研究》将玄幻小说定义为“包括了科幻、奇幻、神怪故事和玄幻化的武侠小说”[2]。但这个定义方式只是将玄幻与其他文类混为一谈或者将其视为其他文类的兼类作品,而忽视了玄幻作为网络小说中的大类,远远不止她所列举的这些类型。对其进行描述型定义又往往会面临区分度不够的困境,如陶东风《回顾“玄幻事件”》将玄幻小说定义为青少年读物;汤哲声的《“青春写作”的玄幻小说》提出了玄幻小说是一种青春写作的观点。但这又无法将玄幻小说与其他青春文学相区别。

网络玄幻小说与道教文化的内在关联之所以会出现难以界定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小说变化速度极快,文类范围经常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对玄幻小说的了解不够全面,难免有疏漏,而要想在变动不居的网络小说流派中把握某种文类的范围也确实是难事。但这种界定又是必要的,随着网络小说趣缘群体的发展,玄幻小说出现日趋鲜明的类型化趋向。玄幻小说是一种借鉴传统幻想小说与传统文化而在网络中诞生的新文类,它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走向类型化的过程。类型研究应被视作玄幻小说研究的核心任务,而适合的方法则应是文化研究,文化来源正是玄幻小说与其他网络小说文类的本质区别。

此前对玄幻小说进行的文化研究大致将文化来源归为这几类:1.与侠文化有关;2.与电子游戏有关;3.与神话和宗教有关;4.与日本动漫游戏文化有关;5.与西方奇幻文化有关;6.是科幻、奇幻与武侠的综合。它们之中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完整概括作为整体的玄幻小说,但也都在部分玄幻小说中有所体现。玄幻小说中确实包含了多样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玄幻小说就是文化的综合体,它的边界虽然略显模糊,但文类特征是极为鲜明的,也就是说,它必然有一个核心文化。如果我们将小说的文化来源区分为内核与外延两个部分,那么,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就能得到解释。总之,玄幻小说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文化为内核、以众多文化为外延的大型文类。

正是由于玄幻小说有着道教文化的内核,才使得玄幻小说比起其他网络小说文类更贴近于传统文化,也因此出现了诸多独特现象。

其一,正因其内核为道教文化,玄幻小说天然就与传统文化亲近,这使得玄幻小说中的主流派别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如玄幻小说中的仙侠、修真、洪荒就是目前作品数量最多的二级分类,而其他类型的玄幻小说也经常选取一个类似于古代中国的虚构世界背景作为舞台,以贴合文化内核。玄幻小说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创造出了一个诸多作品通用的“玄幻世界”,它包括如下特点:1.封建王朝性质的政治状况;2.以力量为尊,阶级区分极为明确,可以通过修炼来上升阶层的社会状况;3.远超现实世界与武侠虚构世界,极为广袤的世界状况。无论有没有加入流行文化成分,大部分玄幻小说都会使用这类“玄幻世界”作为虚构舞台,以增强作品的协调感,这也是玄幻小说内核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明证。这一玄幻世界如今不但成了网络小说界的默认规则,甚至还“出圈”,成了中国网民的共识。

其二,玄幻小说的发展演变具有与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特性。网络小说中的大部分文类都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相关,例如,都市小说往往依托于当时的流行文化与社会热点而创作,一旦这种流行文化衰退,社会热点被遗忘,这些作品也会迅速变得乏人问津。如多媒体娱乐与网络游戏的兴起终结了网络社交以网络聊天为主的流行文化,从而将以网络聊天为主要情节推进手段的早期网络情感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等)推进了坟墓。又如虚拟网游小说以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为基础进行创作,一度极为火爆,但近几年,快节奏生活成为主流,人们的时间碎片化,大型网络游戏被淘汰,能够利用碎片时间的手游崛起,虚拟游戏小说就随之衰败。奇幻小说在网络小说发展的早期占比较大,这与当时流行的外国奇幻游戏有关,后来由于国产游戏崛起,西方奇幻游戏文化逐渐被国产武侠、仙侠游戏文化取代,奇幻小说在网络小说中占比也越来越小,最终成为小众。这些依托于流行文化与外来文化而起家的文类都有着起步迅速、流行趋势变化极快、随社会潮流一同衰败的特点,在当年炙手可热的作品,如今已经乏人问津。

依托于传统文化的玄幻小说却正与此相反,从发展历史来看,玄幻小说呈现出极为明显的起步缓慢、流派衰退缓慢和作品生命更长的特点。玄幻小说同样会涉及流行文化与外来文化,它与其他网络小说文类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的内核是传统的,且集中体现为道教文化。中国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广泛接受,以及传统文化本身的特征让玄幻小说慢热且长寿。纵观网络小说名作,能够在数年内热销的几乎都是玄幻小说,如《斗破苍穹》《星辰变》《斗罗大陆》《佛本是道》《完美世界》等等。

其三,玄幻小说的道教文化内核不但没有成为文化传播的壁垒,反而成了助力。从WuxiaWorld、起点国际版等国外译介中国网络小说网站的排行榜来看,玄幻小说,尤其是东方传统文化风格的那些作品极受欢迎。如《天道图书馆》《我真不是气运之子》就长期停留在起点国际版翻译总榜前10位。这种情况与武侠小说在海外遭遇的相对冷遇形成鲜明对比。相比武侠小说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中的儒家精神、家国情怀、江湖道义等等,玄幻小说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模式更为先进:1.它选用了道教文化作为文类的幻想依托,还利用了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基础,这使得它具有传统的厚重感。无论是外国读者,还是青少年读者,对于传统文化中道教文化的兴趣明显强于其他内容。2.它采用了以道教文化为内核,以其他文化为外延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玄幻小说的文化范围,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小众读物,还成为可以与众多文化接壤的新文类,因而受到更多读者群体的欢迎。3.玄幻小说中的道教文化内核具备专一凝聚的特性,而不像武侠小说那样属于多文化多思想并存的产物。这种文化上的专一特性也更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让中外读者理解接受。

二、道教的宗教特性与“修炼”“悟道”主题

道教文化成为玄幻小说的核心并非偶然。在网络玄幻小说诞生之前,除了传统的武侠与神魔小说外,中国网络小说只能向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借取“文学幻想”,但来自西方奇幻、日本动漫、游戏文化的文学幻想无法成为中国幻想文学的代表。20世纪初,玄幻小说先是创造性地将道教幻想加入武侠与言情小说,创造出突破前两者文化桎梏的新作,继而在十几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将道教文化作为一种文学想象打磨成熟,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文类。玄幻小说选择道教文化作为幻想核心的必然性在于: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幻想特性最适合通俗小说创作。玄幻小说的这种选择,造就了其20年来的辉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各擅胜场,教义彼此不同。其中,道教最为看重现实的生命。儒家讲究孝悌仁义,乃至舍生取义,可以为了实现儒家价值而牺牲自己。佛教认为世间皆苦,人生就是苦海,死亡才是解脱。“只有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其修道以现实生命为基础,形神相守,性命双修,使现实生命不断升华,最后达到脱胎换骨、性命永固。”[3]道教还反对佛教的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由自己的行为决定,因而道教主张养生修命,衍生出一整套养生方法与修仙之学,自力自为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因为相信“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修炼可以通往长寿与成仙,专注于现实生命,修炼与悟道两者就成了道教最重要的宗教行为,亦成为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小说的重要主题。道教的修炼讲究“性命双修”,也即同时养护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这正对应了玄幻小说中的“修炼”与“悟道”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在玄幻小说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不少研究者认为,玄幻小说脱胎自当代武侠小说,其实不然。武侠小说中有大量的“练功”情节,也讲究人对武功的“领悟”,但这类情节与道教的宗教幻想有着巨大的差异。而玄幻小说的“修炼”主题继承了古代小说的“修炼”主题,并直接从道教典籍中照搬了相当多的因素。武侠小说中有时也会讲究人物对武功的“悟性”,但它与道教指向终极意义,试图以人悟天,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悟道”幻想也有本质差别。武侠小说中没有对终极意义的指向,即使从道教文化中获取了许多营养,但它的主旨始终都指向现实:家国情怀、江湖道义、行侠仗义、情感家庭等,缺乏道教的超脱精神。而玄幻小说则不同,比起武侠与言情,玄幻小说大幅度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指涉,无论是所悟之“道”,还是小说本身所指向的最终目标,都与道教的宗教幻想高度合一:以超凡脱俗、天人合一为目的。

通过解析玄幻小说与武侠小说在利用道教文化时表现的不同点,可以辨明玄幻小说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方式。

其一,武侠小说中的“练功”,其实是道教修炼文化的降格版本,而玄幻小说中的“修炼”主题是道教文化的完整再现。武侠小说与玄幻小说具有一些重合的部分,例如它也会进行类似于道教修炼的“练功”活动,但武侠小说的练功只是肉体的强化,完全不涉及精神的养护与提高。武侠小说一方面利用了道教文化作为小说的看点,另一方面又极力去掉道教的宗教幻想因素。武侠小说的“练功”保留了道教的“气论”,也照搬了道教的具体修炼细节,但并不具备道教修炼的种种神奇功能——它无法长寿、成仙,而仅仅截取了道教修炼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体育与医学部分加以改造,形成了武侠的幻想核心。玄幻小说中的“修炼”情节更接近于道教修炼的原貌,通过修炼以长寿,通过修炼来超凡脱俗成仙成神,拥有诸多神通法术,这些都与道教幻想保持一致。

玄幻小说中的“修炼”情节还经常涉及精神生命的修炼,如《遮天》中主人公叶凡不但通过修炼将肉身炼得比普通修士更强大,还通过特殊的灵药培养了精神力,使得他的精神力可以凝聚为一柄金色的小剑,攻击敌人。又如《吞噬星空》中主人公罗峰的“五心向天修炼法”可以同时提升肉体力量与精神念力,正是由于精神念力强大,才使得罗峰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些情节在许多玄幻小说中均有体现,而武侠小说中根本不可能有这类情节。

其二,玄幻小说在完整再现道教修炼文化功能与细节的同时,还将道教的宗教追求也作为幻想元素纳入小说的文学想象之中,这就是“悟道”主题。在道教文化中,道教信徒需要经常进行“存思”活动,以便与“道”这一终极存在沟通。而玄幻小说也会设置类似的终极存在。如洪荒流小说中的“天道”,这是一个高高在上、独立运行、类似于中国古代“天”崇拜的对象。洪荒小说的主人公往往会力求感悟天道,乃至“以身合道”(即天人合一)或是“证道”(即自身成道)。东方幻想背景的玄幻小说大多有类似的设计,而以西方幻想作为文化外延的玄幻小说也会有稍微变形的设计,例如《盘龙》中就设置了地、水、风、火、光、暗等元素之力,并在其上还设置了鸿蒙这一最高存在,小说主人公林雷通过艺术创作等方式不断“感悟”元素之力,提升精神生命,并最终领悟“鸿蒙”,成了鸿蒙掌控者。

玄幻小说中的悟道主题与武侠小说里的领悟情节有重大不同。武侠小说中领悟情节占比很小,且所悟对象仅仅为武功秘籍等,并没有对终极存在与宇宙真理的领悟。而玄幻小说中的悟道主题并不指向实际存在的功法秘籍等,它要么指向力量、神性、能量等超凡要素,要么指向天道、法则等形而上概念。这种指向正是玄幻在文学想象上的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武侠的想象力桎梏。

其三,玄幻小说通过“修炼”“悟道”主题完成了中国读者深层心理中对道教幻想的向往。玄幻小说的幻想元素同样可以依据文化而分为内核与外延两大部分,玄幻小说的幻想内核始终为道教幻想这一独特内核,并且主动放弃了武侠小说的多文化内核创作模式,将创作重心始终放在实现道教幻想这一目标上。而玄幻小说的幻想外延则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借用科幻元素、奇幻元素、游戏元素等等作为自己的幻想要素,以丰富小说的文化,但叙事主题却始终围绕着道教幻想。这种围绕道教幻想组织主题与情节的模式正是玄幻小说作为新文类诞生的关键。以不同时期的玄幻小说来看,2002年连载的《诛仙》是玄幻小说的初级阶段,它拥有后来的仙侠玄幻应有的幻想外延,包括道教的修炼方法与神通法宝等等,但从主题来看,它的内核其实是不纯粹的,包含了爱情、道义、恩怨等等指向现实的多元主题,它符合了仙侠文化爱好者的阅读期待,但作为玄幻,它其实是不及格且小众的。2004年的《佛本是道》是玄幻小说的中级阶段,它的幻想外延是杂糅的,包含了奇幻游戏、日本神道、西方宗教、印度神话等不同来源的幻想元素,但它的内核是纯粹而专一的,始终指向了修道成仙,突破生命的桎梏,以身成道,达到最大化的超脱与自由。作品表现的幻想内核就极为接近道教的宗教主旨,而这种幻想内核为2004年之后的许多玄幻小说发扬光大,并成为这一文类的共同特征。

三、

道教幻想与玄幻小说的道德观念

由于玄幻小说使用道教文化作为内核,它的世界架构与道德伦理是为道教幻想服务的,这使得玄幻小说具有不同于传统通俗文学,也不同于其他网络小说的独特道德观念。

道德伦理与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尤为重视道德,而从道教历史来看,道教在其组织发展的过程中是借用了儒家的道德准则来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的。但同时,由于道教“各行其道”的多流派特性,使得历史上的道教伦理呈现杂乱的状况。玄幻小说继承道教的宗教幻想,但并没有全盘接受道教伦理,玄幻小说的道德观念其实是道教幻想与当代流行思想在网络连载方式的促进下形成的独有价值观。或者可以说,玄幻小说的道德观念其实是道教文化在幻想小说中的文学性体现的一个侧面。

玄幻小说中的道德观念通过这样三个方面来生成:

其一,玄幻小说有着服务于道教幻想的世界设定,或者说,玄幻小说的设定正是围绕着“修炼”与“悟道”两大主题而生成的,这让玄幻设定彼此具有相似性。

无论是道教中的修炼,还是玄幻小说中的修炼,往往过程艰难,必须忍受寂寞,饱经磨难。在道教文化中,修炼是一种手段,悟道是一种追求,“长生成仙”这一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从道教的典籍中衍生出来的叙事模式就是“平凡—访道—拜师—修炼—悟道—长生或成仙”。出于宗教目的,这类叙事模式往往会宣扬得道成仙后的精彩生活。但玄幻小说不能照搬这种叙事模式,作为必须以网络连载方式创作、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玄幻小说一方面要符合道教的幻想叙事,另一方面又不能将道教的“超凡之后”叙事作为重点,而只能将幻想故事的过程也即修炼与悟道的环节作为小说的主要成分。这样一来,玄幻小说就得面对一个新的难题:它要为长期修炼寻找价值所在。这只能从世界架构与情节设计着手,如此一来,就导致了玄幻小说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武侠世界、奇幻世界出现了明显区别:不同于武侠奇幻中各人实力较为平均且受到限制,玄幻世界中各人武力的差距巨大,最强的甚至可以一拳碎星,毁灭宇宙。也就是说,玄幻小说有着不同于武侠小说的极高力量上限,有了这种设定,修炼与悟道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武侠小说为了尽可能贴合现实,最强的个人力量也无法胜过集体,如《神雕侠侣》中作为最强力量代表的郭靖黄蓉夫妻也无法匹敌集体力量,最终死于普通士兵参与的战争。但玄幻小说通过将修炼的最终结果还原为道教幻想中的“得道成仙”,无限提高了修炼与悟道这两大主题的价值。与修炼悟道、超凡脱俗相比,现实中的道德伦理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通过这种处理,玄幻小说才成功地将小说的目标指向了现实之外的“强大力量”与“至高规则”这类目的,它的手段与目的都与道教幻想高度统一。而这种处理方式也造成了玄幻小说的道德观念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依然需要遵循世俗道德来行动,如侠客天生就负有保家卫国、牺牲小我的责任;如侠客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具有朴素的传统公平正义理念;又如侠客也有世俗的欲望,需要爱情与婚姻来完成自我生命的圆满,自然也需要遵循家庭伦理,不能逾越规矩。这些道德要求放在玄幻小说的世界设定中却显得可笑起来。玄幻小说指向的是世俗之外的神仙幻想,它如同道教的宗教思想那样,将婚姻、家庭、国家、恩仇都视为世俗的负担,修行者往往要先解决这些负累,才能进入修炼过程。玄幻小说并不否定婚姻、家庭、国家等的价值,将它们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而让一切资源与精力都为修炼悟道以超凡而服务。玄幻小说弱化了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世俗伦理,取而代之的是有着道教伦理痕迹的玄幻道德观念。

其二,玄幻小说采取这种道德观念,也因为玄幻小说有着个体力量的无限拔高与鲜明的个体等级差距。道教讲究个人生命的提升,玄幻小说也讲究个人生命的提升,于是,“世界力量上限高”就直接体现为个人武力上限高。这是玄幻小说与奇幻、科幻小说的重要区别。源自欧美游戏的西方奇幻与源自现代科技的科幻小说都有部分小说涉及高上限世界,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世界的最高上限力量往往不是来自人类自身,奇幻小说里的最强力量往往是元素力量或神灵赐福,以及强大的道具;科幻小说里的最强力量则一般是高科技道具或装置。

玄幻小说往往会为书中的人物设置十几个甚至上百个阶层,并且,阶层之间都有着极其明显的战斗力差距,高阶层的人物可以轻易杀死数以千百计的低阶层人物。现实与武侠小说的逻辑在这里被彻底颠覆——集体的力量竟然无法胜过个体力量。而更重要的是,这种阶级差距可以通过修炼与悟道来跨越。这样一来,玄幻小说就为“修炼”与“悟道”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过去所有的世俗伦理与武侠伦理、言情伦理等等观念在可怕的等级差距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玄幻小说的伦理道德遵循这样的观念:不通过修炼成为强者,就只能任人宰割。而一旦修炼、悟道成了更高层次的超凡存在,就能扭转一切悲剧,打破所有规范,实现目标。因此,玄幻小说中的主人公遇到爱情困境并不会采用符合现实伦理的解决方式,而是用强大的实力解决麻烦,从而一并解决爱情难题。如《重生之都市修仙》中主人公重生后成了一个修仙者,利用仙人的能力击败情敌,获得家长认可,改变了自己过去与爱人之间发生的悲剧。又如《星辰变》中主人公的爱人被掳走,主角没有设法寻找她,而是听从劝告,刻苦修炼,最终成为最强者,从神王手中抢回了自己的爱人。从现实伦理来看,这些行为并不合理,但它是符合玄幻伦理的。玄幻伦理的本质就是用高上限、多阶层的设定突出修炼、悟道的重要性,从而对现实伦理、传统伦理、武侠伦理、言情伦理等进行打击,使后者不战自溃。

其三,玄幻小说的道德观念是一种“强者伦理”,也是一种更具大局观的伦理。玄幻小说中的虚构世界一般来说远比武侠小说、都市小说、言情小说要广大,因此,它要求书中的主人公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具备大局观的思考能力。主人公对道德的思考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或者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琐事,而应该从更高远的层面考虑问题。可以说,玄幻小说的自由幻想与广阔世界的特性天然就赋予了玄幻小说一种近似于古代神仙传说故事模式的高层次道德。

不同的通俗小说有着不一样的伦理规范,道德伦理与小说的世界设定息息相关。例如,在都市小说中,见到不公正的事情,书中角色与读者都会期待法律的惩罚,这是现代文明的伦理道德。而在武侠小说中,古代官府势力往往是缺位的,人们更加期待有大侠来行侠仗义、保家卫国,大侠为正义而杀人被认为是合理的,这是江湖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但在玄幻小说中,由于修炼主题处于统治地位,用法律的审判或者大侠的行侠来解决问题就不合适了,主人公只能依靠自己修炼、获得成长来解决所有的矛盾和难题。随着小说篇幅的延长,小说主人公与他的亲朋好友们的实力差距会越来越大,也远超他所在的国家民族的集体武力,最终,玄幻小说的主人公会走上孤独的强者之路。常有研究者批评玄幻小说的主角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杀戮成性,道德上远远不如武侠小说的主角。这实在是拿武侠世界的伦理规范去审判玄幻世界的人。玄幻小说创造了这种广大的幻想世界,这才导致了修炼成为这个世界架构之下最为优先的事情。主人公如果被亲情、爱情、江湖道义等等细枝末节占用过多时间,很可能耽误修炼,从而失去改变自己与他人命运的机会。

玄幻小说的主角不是自私的独狼,而是孤独的战士,他明白世界的规则,深知修炼能够解决危机,所以主动进行抉择,宁可放下常人难以放下的事物,全力修炼,只为能在关键时刻用强大的实力逆转灾难。玄幻小说独特的世界架构制造了一种能够自洽的且为玄幻小说所独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这种伦理观念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玄幻小说的主角其实是在更高、更大层面上完成了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实现。

我国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带着强烈的伦理色彩。道教通过吸收融合儒家思想,也具有独特的伦理规则。玄幻小说的这种道德伦理观念与道教的道德观念是一致的。道教支派众多,其伦理观念也很杂,但主流的道教伦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共同点之一是“反常合道”,《老子想尔》中就将俗人与道士对立,认为修道之人应该反世俗,俗世追求的功名利禄,饮食男女都要加以禁断。这种道德要求甚至比儒家的道德要求更高。共同点之二是积善济世,道教思想认为要想长生成仙,不仅仅要修行,还要积累善功。道教文化为古代小说提供了很多与道德有关的主题,如传道主题,道教认为向人传授道法功德巨大;如济世主题,修行的道士时常承担铲除妖魔,救人济世的任务。而道教的神仙也经常下凡济世,拯救苍生。

上述两种道德伦理在玄幻小说中都有体现。首先,修炼与悟道主题本身就是“反常合道”的集中体现,前面已经提到,玄幻小说中的人为了修炼,往往不得不放弃世俗追求,包括功名利禄、饮食男女。而悟道更是直指形而上的抽象规则或者天道这类至高存在,本身就需要悟道者放弃世俗执念。玄幻小说中的修炼过程往往充满艰辛,经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这与世俗追求截然相反,玄幻主角正是逆俗而行之人。其次,玄幻小说因为篇幅长,节奏快,世界架构呈现清晰的层次感,因而世界规模极大,还有“位面”和“三界”等异空间拓展的设定。在这种规模远超现实世界与武侠江湖数千万倍的世界体系中,像武侠小说主角一样行侠仗义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主人公能够拯救一小撮人,却对于玄幻小说中整个庞大世界的大局于事无补。而玄幻小说中的灾难却动辄杀死亿万众生,毁灭宇宙位面,主角专注于自我成长,但并不是不在乎他人与集体。他们比武侠小说的主角站的层次更高,因而看得更远。而考虑到修炼能带来大幅的武力提升,主人公必须放弃对短期利益的计较,努力修炼,完成大事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玄幻小说的主角恰恰对应的就是道家文化中的“神仙”,“道教的神仙不同于一般鬼神,不是生活在冥冥之中的精灵,而是现实个体生命的无限延伸和直接升华”[4]。在道教小说里,神仙是超越凡俗、不沾人间烟火的,也不必理会人间道德,道教故事里的神仙经常呈现怪异绝伦,甚至疯疯癫癫的形象,但一举一动皆有深意,也总是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玄幻小说中的主角正是如此,他的行为可能并不完全符合都市小说中的世俗伦理或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伦理、儒家伦理,但完美符合站在仙凡有别立场上看待世事人生的道教伦理。

道教文化也创造了玄幻小说的终极价值。玄幻小说的终极价值与武侠、科幻小说都不太一样。武侠小说的内核之一是儒家文化,因此武侠小说的价值实现是外在的,终极价值倾向于完成外在成就,如爱情与家庭、江湖地位、拯救民族国家危机等等;科幻小说的内核是科学精神,其价值实现也是外在的,因此科幻小说的终极价值一定与科学文化高度一致,指向探索与发现未知的奥秘。而玄幻小说的内核是道教文化,其价值实现是内在的,终极价值倾向于达成自我完善,要么是攀登上个人武力的最高点,成为最强大的存在,要么是领悟天道,成为掌控天地规则的神。玄幻小说中有时也会追求爱情的美满、家庭的幸福,会致力于完成霸业或者救世。但这些只能成为玄幻小说的支线情节,而无法成为终极价值。玄幻小说的终极价值从来都与道教的宗教追求一致:生命升华,超凡脱俗。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