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字词句篇描写
查阅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 “务实致用”的写作

2009/11/4 8:15:4826310 个作者有用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务实致用”的写作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周易·系辞》深刻领会,学以致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读了《诗经》三百篇,委给他政事却办不了;叫他出使四方,又不能独立的应付;纵使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呢?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汉·王充《论衡·超奇》鹦鹉能言:象鹦鹉一样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讲求实际功效而不徒托空论。

●救蔽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

清·颜元《存学编》卷三救蔽:指纠正静坐空谈,脱离实际的学习方法。要纠正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读书方法,在于务实,不尚空谈。

●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花也;修身行事,秋实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玩:欣赏。华:花。登:收成。治学好比种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初学阶段讲文章,就象欣赏春花,学成后修身行事,就象秋天收获果实。

●强学力行。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努力学习,努力实践。

●学者当务实。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务:努力从事。实:实际。治学者应在实际功效上下功夫。

●讲真理,育实材而求实用。

宋·吕祖谦《大学策问》要讲切合实际的道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以达到有用于社会之目的。

●学贵乎成,既成矣,将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业,用而不能成其学,则非学矣。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有了学问就要去用,学而不能用,或用非所学,都不能算真学。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读书是为了探究事物的道理,是着眼于应用的。

●积学于已,以待用也。

宋·程颐《为家君作试汉州学策问》努力学习,积累知识,等待时机发挥作用。

●多闻识者,犹广储药物也,知所用为贵。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积累知识有如大量地积储药物,懂得怎样应用才可贵。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书》士:旧指读书人。当今读书人应当学习的是对国家有用的东西。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书》教和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为天下国家之用。

●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

《牧令五箴》羿yì:传说尧时善射者。奡ào:传说夏时善荡舟者。善学者在实践中学习,而不必去效法古人。

●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治乱之迹,这道理方见得固。

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习要从接触人事、观察山川研究治乱等来联系实际,这样学到的道理才扎实。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政事》通:了解。世务:时务。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经术:经学,儒术。经:治理。读书做学问正是为了治理世务的。

●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也。

明·高攀龙《今语》学问不重空谈,而重实践以发挥它的作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明·林鸿《饮酒》一句话也不能实践做到,即使读上万卷书也是没有意义的。

●道不虚谈,学贵实效。

明·李顒《休用全学》事理不空谈,学习重实效。

●学不贵谈说而贵躬行,不尚知解而尚体验。

明·许孚远《原学》躬行:亲身实行。体验:亲身经历。做学问的人,最可贵的不在于能够解释、谈论某个道理,而在于用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于亲自去实践。

●心地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是四者,可以言学矣。

明·陈献章《与贺黄门书》心地:心胸。超卓:高超,超远。规模:规制,格局。践履:做事。笃实:诚笃,忠实。心胸要宽坦,见识要高超,格局要宏大,做事要诚笃;能做到这四点的,就可以谈论学问了。

●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

明·王守仁《诗习录》中觚gū:木简,古人用以写字的工具。翰:毛笔,古人以羽毛为笔,故称。学射箭,就必须拿起弓挟着箭来射靶子;学写字,就必须亲手张开纸拿着笔写下,才能真正学到。

●一切实学,如水师必出海操练,矿学必入山察勘。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实学:实际的学问。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

明·洪自诚《菜根谭》比喻要在实践中学习。

●譬之学琴然,诗书犹琴谱也,烂熟琴谱,讲解分明,可谓学琴夫?

清·颜元《存学编》好象学琴,书只是琴谱,只懂琴谱,会讲不会弹,能算是学懂了么。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明·鹿善继《四书说约》要用书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口笔之得者不足恃。

清·颜元《颜习斋先生年谱》得失:利弊。恃:凭靠。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学问。

清·颜元《习斋记余》不济事:无济于事,不中用。

●圣贤为学,虽不废书,实不专在读书。

清·王懋竑《穆堂别稿·古训考》做学问,书不可不谈,但不能只埋头于书本。

●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清·彭兆荪《读书》切勿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学为圣贤,不专在读书。

清·李塨《恕谷年谱》学习做圣贤,光靠读书还不行。

●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尝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间,日在目前,而人不知读。

清·廖燕《答谢小谢书》客观世界是取之不尽的无字书,它是知识的来源,天天摆在我们面前,但人们却不知道去读它。

●欲知乐,任读乐谱几百遍,讲问思辨几十层,总不能知;直须搏拊击吹,口歌身舞,亲下手一番,方知乐是如此,知乐者斯至矣。

清·颜元《四书正误·大学》拊fǔ:拍。想学音乐,任怎样阅读研究乐谱也不能知,直至亲身下手吹打歌舞才知,言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

清·颜元《存学编》只从书本上去认识事物的道理,和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相隔万里。

●但凡从静坐、读书中讨来见识议论,便如望梅、画饼,靠之饥食渴饮不得。

清·颜元《存学编》脱离实践仅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就有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是没有实用的。

●吾儒起手便与禅异者,正在彻始彻终总是体用一致耳。

清·颜元《存学编》禅:佛教用语,坐禅。儒家一开始便与尚空谈的佛家不同,这正由于它始终坚持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身实学之,身实习之。

清·颜元《存学编》卷一 要亲身在实践中学习。

●所学即学其所用,所用即用其所学。

清·李塨《平书订》卷六学是为了用,用是用所学的东西。

●学其所用,用其所学。

清·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书》按实际需要而学习,学到的知识要用到实践中去。

●学者读书穷理,须有实见。然后验于身心,体而行之。

清·张伯行《薛敬轩先生传》学者读书探究事物的道理,要有真知灼见,然后用学到的知识来检查自己,亲自实践。

●学问之道,贵在实行。

明·朱之瑜《答安东宋约书》

●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问》实功:实际功效。做学问应当有实际效用。

●以实用为贵,以涉虚为戒。

宋·张栻 《跋孙忠愍贴》涉虚:空谈,不实际。做学问贵在实用,要力戒空谈。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

《薛方山纪述》做学问怕的是不切实际,不怕得不到名声。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清·王豫《蕉窗日记》做学问应从实际处下功夫 ,才不致于落空。

●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

清·归庄《读书》格:感动。读书的目的是去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而不只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名姓。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清·宋 纁《药言剩稿》君子努力学习成材,准备为社会服务。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学习广博,行为检点,从自己直至国家都必须学而后治。

●于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明·王延相《与薛君采二》实践:指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读书不向自家身心做工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为学》读书不联系自己的实际,读得再多也无益。

●书生之智,知议论之正当,而不知事功之为何物。

宋·陈亮《戊申并上孝宗书》书生气十足的人,只知空发议论,而不知什么是实际功效。

●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宋·苏轼《诸葛亮论》书生的议论,头头是道,却不实用。

●既无事功,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言尔。

宋·叶适《学习记言》如果不在事业上见功效,那么所学到的道理便是无用的空话。

●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

宋·苏轼《答王庠书》读书人有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毛病。

●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率为天下造实绩。

清·颜元《存学编》卷一 造实绩:建立功业。求学的方法重在务实,要重视实践的效果。

●读书无他道,只要在行字著力。

清·颜元《言行录·第二》无他道:没有别的途径。行:去实践学到的理论。著力:下功夫。

●学不足以修已治人,则为无用之学。

清·方苞《年谱序》修已治人:改造自己和别人。

●学所以治已,教所以治人。

唐·马总《意林·任子》学是用来培育自己;教是用来培育别人。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修已》学习的最大好处在于自我改造,使坏气质得到改变。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江荌 《示儿》读书而能陶冶情性气质,这就是善于读书了。

●学者先当理会身心,此是万事之根本。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做学问的人应当自我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学者学所以为人。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学者学习是为社会服务。

●多识而力行之,皆可据之以为德。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四 知识渊博而又努力实行,堪称为好的品德。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唐·李白《嘲鲁儒》五经:五部儒家经典。死章句:死啃书本。经济:经世济用。那些一辈子死记硬背的人,一谈实际问题,却一窍不通。

●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88回 赵括:战国赵将,读其父赵奢的兵书,却不会作战。被秦将白起打败,自己被射死,所带四十万赵军被活埋。文斌殒命:文质彬彬地死去。文斌:文质彬彬。说明教条式的读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明理非尽由读书也。

清·李塨 《论学》卷二 读书并不是明白道理的唯一方法。

●宋儒内外精粗皆与圣道相反,……为学必为无用之学,闭门诵经。不去其痼,尽不能入道也。

清·李 《李恕谷年谱》宋儒: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唯心主义理学派。

●读黄、农之书,用以杀人,谓之庸医;读周、孔之书,用以误天下,得不谓之庸儒夫?

清·魏源《默觚·治篇》只会死读黄帝、神农的医书而不会治病的称之为庸医;只会死读周公、孔子的书而不会治理天下的称之为庸儒。

●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

清·李塨 《恕谷先生年谱》阅历:经历。经济:治理国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读书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读书学习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那么对社会实践会有所忽视。

●学问有诸已与否,须临事方信。

清·颜元《习斋记余·言卜》诸:之于。是否真学到了知识,要在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才知道。

●古人书不可不多读,但靠书不得,靠书不得,靠书不得。

明·曹于汴《共发编》古人的书不可以不多看,但还要结合实际考虑问题,万万不能以它为靠山。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宋·陈善《扪虱新话》见得亲切:指有所体会。用得透脱:指运用得透彻、灵活。读书的方法,首先是消化领会,然后是自如地运用。前者叫入书法,后者叫出书法。

●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宋·陈善《扪虱新话》死在言下:谓拘泥于书本。如果不懂得入书法,就不能领会古人的用意;如果不懂得出书法,就受书本教条的束缚。

●善读书者,阅古人之世;阅世者,即读今人之书。

清·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阅世:经历世事,实践。善于读书的人,能了解古人的实践经验;从事实践的人,从今人的书中学到知识。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官方推荐

分类小说素材库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