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字词句篇描写
查阅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 “源流途径”的写作

2009/10/30 14:17:0421230 个作者有用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源流途径”的写作

思出门何处无?

宋·陆游《病中绝句》只要走出门到生活的漩涡里去,诗的思绪就会有如泉涌。

●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法:诗的创作法则。征行:远行,即深入生活。

●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

宋·晁冲之《送人游江南》不先到大自然中观察湖光山色,一定就不可作诗人。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

清·黄宗羲《四明山九题考》诗文产生于人的激情,而人的激情则产生于亲身的生活经历。

●凉月醒醉眼,明月破诗魂。

元·乔吉《红绣鞋·书所见》醒:清醒。破:冲开。特定的景物可使人清醒,激发诗思。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明·洪自诚《菜根谭》后集 登山临水才能使人心旷神怡,联想深远,文思涌起。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宋·陆游《秋思》并刀:并州快利的剪刀。卷;书卷。

●文章均得江山助。

宋·王十朋《游东坡十一绝》诗文的创作均得到自然风物的启迪。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

清·姚鼐《答鲁絜非书》精英:事物中最精粹的部分。阴阳:旧时用阴阳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刚柔:刚硬柔软,旧时认为天地万物的两种情性。发:由此生发出来。

●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

唐·孔颖达《诗大序·疏》总:总合,聚集。己意:自己的心思意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学芹《红缕梦》第5回 洞明:洞察明白。练达:干练通达。强调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对于治学写作和使人成熟十分重要。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清·袁枚《遣兴》灵犀:传说犀牛是灵异的兽,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到处都蕴藏着诗的题材,只要心思灵应就会贯通。

●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题。

宋·陆游《舟中作》本:根据。题:题材。

●尽卷乾坤入诗笔。

清·陈大章《登小孤山》乾坤:周易中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的势力叫做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叫做坤,坤之象为地。后把乾坤作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的代称。举凡世界万物都可以卷入到诗歌的创作里去。

●披文相质,意致纵横,才壮风云,义深渊海。

南朝·陈·徐陵《与李那书》披:翻阅,揭解。相:观察,选择。意致:意旨表达。义深:义理深刻。

●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

近代·朱方《湖心亭联》强调作者要放开眼量,胸蓄豪情。

●丘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

清·俞樾《激碧山庄联》平时积累厚实,胸有成竹,就会触景生情,产生创作的天然意趣。

●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

近代·薛时雨《拓隐寺坛华阁联》风:风节。文选:总集名,世称《昭明文选》,为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翰墨:笔墨,文辞。

●放江山入我襟怀。

清·朱彝尊《嘉兴山晓阁联》要写出好作品,作者就要胸怀旷达,到实际生活中去广积厚蓄。

●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源。

近代·许乃钊《松寥阁联》毫:毛笔。在作者的眼里,自然景物都是净境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创作出来,它就被赋予灵魂而栩栩如生。

●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实,乃有是文。

宋·陆游《上辛给事书》君子:读书人。炳蔚:炳焕蔚缛虎豹之文,谓文采之美。是实:这般的实际。是文:这般的文采。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客观:描写客观的社会。阅世:经历世事。主观:抒发自己的情感。

●若著成一家之言,当且博观而约取。

宋·苏轼《与张嘉父书》博观:广博涉猎。约取:简要摄取。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晋·陆机《文赋》沿着春夏秋冬而感慨变化流逝,目睹万物变幻奇妙而思绪纷繁涌起,在猛烈的秋风横扫落叶面前抒出悲伤,在草木齐发嫩条的芳香的春天吐露出欣喜,心情危惧的时候要保持高洁的气节,志节高远就如面临的凌天的云彩。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历经操演千支曲子才能通其音韵声律,广为观摩千口宝剑才能识别其优劣。

●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庭风雨之奇变。

宋·陆游《烟艇记》浩然:远大的样子。廓然:开阔的样子。作者的胸襟远大开阔,就能容纳天地的壮丽景色,就能收揽万物的奇妙变化。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中:内心。外:外表。作者有如江河一般的停蓄厚积,写作外发出来就会象日星光辉那样灿烂辉煌。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宋·陆游《示子遹》你学诗不能只局限于诗这个小天地里,必须到自然界和社会性中去涉猎各种知识领域,进行观察、体验、捕捉、创新。

●自古无不晓事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亦无关门独坐底圣贤。

宋·朱熹《朱子语录》底:的。通变:通晓机变之术。关门独坐:不问世事。

●谢朝华于已披,启文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晋·陆机《文赋》弃掉古人已披露过的辞意,开启古人尚未振笔表达过的文思,敏锐地纵观古今的世事,迅速的收持四海的景象。

●吞若云梦者八九于胸中。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云梦:泛指广阔的地区。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宋·林逋《小隐自题》樵渔:以打柴、捕鱼为生的人。指古图画的题材单调,创作天地窄小。

●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

唐·牡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登高览胜就可多收景物色彩,而陶冶性情却要有赖于诗篇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

清·袁枚《随园诗话》饱读以厚积知识,远行以丰富阅历,这对于创作是缺一不可的。

●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汉·王充《论·衡·艺增》对自己的所闻所见,应善于真切理解,融会贯通,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穷天地之大,竭万物之富,……通天下之情,尽天下之变。

金·赵衍《重刊李长吉诗集序》穷究天地之广大,竭尽万物之富有,通达天下之情怀,尽解天下之变化。

●搜天斡地觅诗情。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斡:扭转,挽回。情:激情,情思。

●人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求珠者,各宝其宝,不必同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宝:前者指珍惜,后者指宝物,指明创作的源泉、途径不必求同。

●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辨识时务重在洞察当今的情势,通晓情理重在阅历世间的事物。

●权衡轻重,斟酌古今。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要善于权衡事物的轻重分量,要细加斟酌古往今来的兴废得失。

●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

清·龚贤《一角编》精心思考而穷究万物的本源,极目细察而收尽山川的势态。

●人生须广大,勿作井中蛙。

宋·陆游《自诏》人的一生须广见博闻,勿囿于窄小的天地里。

●学者以自然为宗。

明·陈献章《与湛民泽》治学的人应当以自然界为宗本。

●只疑胸中尽造化,点墨随手能设施。

明·李日华《续画媵》造化:创造化育,形容积厚技高。设施:布置安排。

●诗之作也,触事感物,文之以言。

宋·欧阳修《诗本义》诗歌的创作,是作者因接触客观事物而抒发的感受,然后用语言表达而成文。

●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无论词曲,古今文字皆然。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传奇:小说体裁之一,亦指南戏戏曲,任凭应取材于当前的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

●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清·黄宗羲《黄孚先诗序》 情感,可以贯通象钟鼎碑石那样坚固的事物,可以感动象鬼神那样无情的东西。极言情感的作用之大。

●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清·袁枚《答蕺园论诗书》生:生发出来。不可解之情:很难推开解脱的深情。

●诗文不外情、事、景,而三者情为本。

清·魏际瑞《伯子论文》情、景、事:抒情、状景、叙事。本:根本。

●诗或寓义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寓:寄托 。至:完美。深:深挚。

●词家多以景寓情。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诗歌的一种体裁,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情:情怀。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欢文者披文以入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连缀,即写作。情:情怀。披:翻阅。入情:打动感情。作者由于 感情激动而用言辞抒写出来,而读者则通过披阅文章而被打动感情。

●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由于触景生情而动情兴感才作成诗,这是作家 的常理。

●曲尽人情莫若诗。

宋·邵雍《观诗吟》能把人的情感极细致极曲折的表现出来的,莫过于诗歌。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景:景物。情:情感。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清·王夫之《唐诗选评》卷四因触景而生情,因动情而含景,所以说:景物是心动情发的景物,情感是感景托物的情感。

●景随情至,情由景生。

清·黄图珌 《看山阁集闲笔》至:到。生:产生。

●寄情于景,融景入情。

清·吴乔《围炉诗话》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 渗入于情感之里。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神于诗者:异乎寻常地会作诗的人。巧:工巧。

●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戒浮泛》擅长 于用诗词来曼声长吟景物的人,其神妙的地方就在于从眼前的景物引发而产生的情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著名作家作品,它抒发情感就使人象吸入芳香之气而肺腑舒适,它描写景物就令人的耳目开阔一新。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清·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沁人心脾:芳香之气入于肺腑而使人舒适。在人耳目:活现在人的面前,有如耳闻目见。如其口出:象本人亲自口述。

●触景生情,因事起意。

清·赵翼《瓯北诗话》触及景物而浮想产生情感,依据物事而联翩引起诗意。

●文生于情,情生于文。

《后汉书·孙楚传》文章从情感中产生,而情感又从文章中进一步生发深化。

●语与兴驱,势逐情起。

唐·皎然《诗评·邺中集》语言的表达与因事寄兴而并进,气势随情感而激起。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极貌:极工致地描绘。穷力:极尽工夫。

●情无定位,感触而兴。

明·徐祯卿《与李献吉论文书》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

●文贵穷理,理贵言情。

唐·皮日休《文薮序》写文章要紧的是穷究义理,而说义理要紧的是道出情感。

●情随事转,事因世变。

清·黄宗羲《黄孚先诗序》情感追随着事物而转移,事物因应时世变动而变化。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宋·梅尧臣《答韩三子华》因为事态而使情感有所激发,因为景物触发兴致而使情感贯通。

●作诗火急如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亡逋:逃亡,消失。作诗当在触景生情、心动情发之时立即动笔,等到景象一失心思平静下来就难于追摹了。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抵物类(人)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便要鸣叫。即气不平便会有所抒发或表示。

●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有道理则言词必然宏壮,而承受委屈则声音必然高冗。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官方推荐

分类小说素材库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