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热点观察

分类小说素材库

圈内外大事记

打造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来源:文艺报 发布时间:2022/2/28 8:37:00
关键词: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奇观。文学创作和批评并称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繁荣,网络文学研究必须跟上创作的脚步。但是,面对数以十万、百万的网络作家群体,以及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研究者如果仅凭一己之力,显然是力难能及的。组建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力出一孔,共同发力,无疑是脚踏实地、行之有效的选择。安徽人杰地灵,文脉久远,文学名家辈出,如汉代末年的“三曹”及建安文学、清代的桐城派,开现代白话文写作风气之先的陈独秀、胡适等等。作为安徽省重点高校的安徽大学,继承着刘文典、郁达夫、朱湘、苏雪林、陈望道等前辈学人的治学精神。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诞生于此,汲取文气,承担使命,力图打造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27日。中心由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担任主任和首席专家,全面负责中心工作。中心的研究力量以校内网络文学研究人员为主体,同时积极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研究员。

在科研项目方面,2018年中心主任周志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项目以“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为总论题,包含五个分论题:子课题一“理论总纲:建构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从理论上探讨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必要性、重要性,路径选择的可能性,评价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性。子课题二“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生产维度: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研究”是对网络文学的外部研究,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是网络文学繁荣的制度性基础,与传统文学生产机制有根本的不同,由此入手探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抓住了网络文学的核心问题。子课题三“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大众文化维度:中国网络文学与世界大众文化比较研究”是由网络文学的时代功能定位出发,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上考察中国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特点,是建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参照系维度。子课题四“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创作学维度:中国网络文学类型写作研究”是对网络文学的内部创作规律的研究,是中国网络文学创作论,是建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写作理论根基。子课题五“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评论”是由网络作家作品出发,开展个案研究和作家资料库建设,是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实践性的成果。此外,2020年8月,周志雄入选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021年1月,周志雄获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2021年11月,周志雄申报的课题《中国网络文学大事记》,入选2021年度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资助;2020年12月中心课程项目《网络文学研究与实践》入围安徽省2020年省级教学示范课;中心学科所在团队入选2021年度安徽大学文学院“一流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经费培育项目。近三年来,中心共获得各级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在学术论著方面,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9年,安徽大学文学院“文典学术论丛”丛书出版,中心专家周志雄、欧阳友权、王泽庆三位教授分别出版论文集《批评之途》《走进网络文学批评》《文学的跨界诠释》,总共收录96篇研究文章,从理论探讨、作家作品评论、热点事件反思等多个层面研判网络文学发展。中心与中国作协合作,出版“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包括周志雄和王婉波撰写的《zhttty与〈无限恐怖〉》,对具有经典潜质的网文进行阐释。2019年8月,欧阳友权的《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出版,该书系我国第一部专门的网络文学批评史,著作“以网络为点、以文学为经、以批评为纬”,在“史论结合”中分析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呈现和网络文学批评观念的历史嬗变。2020年8月,周志雄主编的《网络文学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网络文学本体论”“网络文学传播论”和“网络文学价值论”构成,已成为一些高校网络文学相关专业的教材。2020年底,吴长青的网络历史小说《天下盐商》出版,无疑是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两相结合的产物。2021年,会议论文集《网络文学观察与评价》已走完审编流程,即将付梓,周志雄等著的《网络作家作品评价体系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结项成果)也将在2022年出版。

在学术论文方面,中心研究人员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学术月刊》《文艺争鸣》《中国文学批评》《江海学刊》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具有学术创新性的理论文章。周志雄近三年来主要关注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主流化和经典化、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论文有:《网络文学IP热的理论思考》《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倾向》《网络文学经典化与评价体系建构》《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形态》《量化指标能否称出网络文学的“斤两”》《建构中国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评价体系》等。欧阳友权的学术视野广阔,涉及网络文学批评标准、文学经典、现实题材创作、二次元文化、网络文学的价值和问题等众多方面。其代表性的文章有:《建立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的必要与可能》《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的命运》《网络文学崛起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提质换挡期网络文学的进阶之路》《网络文学“陪跑茅奖”的缘由与启示》《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形塑与进路》《网络文学价值的三个维度》《也谈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以〈网络英雄传Ⅱ:引力场〉为例》《网络文学的三大迷局及其打开方式》《网络文学虚拟审美的娱乐边界》等等。马季的研究紧贴网文现场,近来发表的代表性文章有:《网络文学创作与评价的路径选择》《中国网络文学叙事探究》《一个时代的文学坐标——中国网络文学缘起之我见》《网络文学的本土经验与世界向度》《科技时代的精神建构——论网络小说〈神工〉的叙事方式及其艺术特色》《网络文艺与时代精神的塑造》《网络文学的时代选择与旨归》等。王泽庆的论文《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困境及其出路》提出从虚构写作转向作为广义非虚构写作的网络文学批评,有助于解决当前网络文学批评不足与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急剧增长之间的矛盾。吴长青的文章《数字时代教育主体性的重构——基于伽达默尔解释学对教育主体性的考察》从网络文学教育的角度对数字时代的主体性进行了思考。江秀廷的论文《守正创新盛世气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从历史传承、文化内核、创新精神和文化实践等层面考察了网络文学的价值。

以网络作家进课堂和追踪式研究为抓手,融科研、教学为一体。中心历来重视同网络作家的交流对话,早在2015年,中心主任周志雄就在访谈山东籍网络作家的基础上出版了《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这种田野调查式的研究方式,能够掌握作家的创作动机、文学观念、审美取向等一手资料,既能保证网络文学研究的“在地性”,又起到保存史料的作用。中心成立后,访谈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先后与阿菩、六六、庹政、蒋离子、何常在、钱琨、青子、鹅是老五、九滴水、争斤论两花花帽、周林、伯乐等网络作家进行过对话。经过几年的时间,中心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的关键在于“网络作家进课堂”。访谈前,师生分工协作,全面细致地阅读访谈对象的作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话时,团队成员轮流担任主持,提出作家创作、作品细节、网文现状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汇总整理,直至结集出版。周志雄主编的访谈集《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第二辑)和资料汇编《安徽网络作家档案》将在今年出版。此外,对特定作家开展追踪式研究,观察网络作家的成长变化,是另一项有益的尝试。例如中心组织三次学术会议研讨作家郭羽、刘波的创作:2019年11月3日,在安徽大学组织召开网络小说《黑客诀》研讨会;2020年10月24日,组织举办《脑控》线上研讨会;2021年10月30日,组织召开《火车浜7号·疯狂处女座》线上研讨会。作家访谈和作品研讨会,提升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中心的教学科研活动为网络文学研究培养了后备人才。在教学方面,形成了较完备的本、硕、博三级网络文学教学课程体系:本科生课程《网络文学研究与实践》,硕士生课程《网络文学研究》《网络小说研究》,博士生课程《新媒介文学文化理论研究》。学生研究网络文学风气较浓,本科生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十余项,发表网络文学研究论文十余篇。近几年,中心博士、硕士生在《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小说评论》《宁夏社会科学》《江淮论坛》《东吴学术》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以公众号和刊物为阵地,搭建网文研究平台。中心非常重视平台建设,2019年9月16日,创办“安大网文研究”公众号。公众号遵循“专家指导,学生负责”的理念,截止到目前,共推出244篇文章,涉及作家研究、作品分析、理论探讨、访谈交流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公众号的稿件以遴选在校研究生的论文为主,多次反复的写作练习无疑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能力:2019年6月,博士生吴长青的论文《建构IP背景下网络文艺新的美学原则》获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奖年度三等奖;2020年8月,博士生江秀廷的论文《网络古典仙侠世界里的自我超越者——管平潮小说创作论》获得“钱潮杯”首届青年创意家·网络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21年10月,在第二届“白马湖”全国网络文学评论大赛评选中,团队成员吴长青、江秀廷、马婧的论文《数字时代文学研究的转型——网络文学研究中的“数据”管理》《“类型聚合”·“撩拨叙事”·“偏执美学”——评〈长宁帝军〉》《“后人类”时代的人文关怀》分获一、二、三等奖。此外,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网络文学研究》已经复刊,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专门刊载网络文学研究论文的刊物。刊物设置学者立场、宏观视野、跨界研究、类型探析、名作细读等栏目,选文注重质量,中心正在努力将其打造成网文研究领域的优质平台。

以各类学术会议为契机,协助中国作协做好调研、评奖等社会服务工作。中心积极筹备各类学术会议:2019年7月19日,中心承担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IP分会场;2021年6月11日至13日,组织召开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对中国网络作家发放调查问卷,在收到142位网络作家答卷的基础上,以中心的名义于2020年9月12日向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报送《中国网络文学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深入了解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思想状态、文艺观念、创作情况以及年龄结构、生存状态、收入水平、实际困难;了解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职业情况和相关部门对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联系、服务、引导和管理情况,以及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强服务引导管理的政策建议;了解疫情形势下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创作、思想和生存状况,以及其它方面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此外,中心专家积极参与各类评奖、授课等社会服务工作,如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评选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评审工作会议、上海市文学创作系列网络文学专业职称评审、“茅盾文学新人奖”评选、“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评选、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中国网络文学周、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工程工作会议,为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青年创作骨干培训班授课等活动。

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将继续努力,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