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热点观察

分类小说素材库

圈内外大事记

从个体诉求到群体理想

来源:文艺报 发布时间:2020/6/19 9:12:00

战争题材一直为网络小说所青睐,尤以反映中华民族奋起救亡、抵御外侮的抗日战争题材占比最多。网络文学兴起以来,许多优秀抗战题材小说脱颖而出,影响广泛,但整体上说,此类小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过分僵化的类型化定势,肆意地架空改编,乃至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建构侵略回击以夺人眼球等等。如何将厚重的历史真相以文学为载体进行创造性表达,成为当下抗战题材创作者亟需厘清与思考的问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中,青年演员任重与作家邱美煊合著的抗战题材小说《宛平城下》名列其中。该书由任重创作的电影剧本改编而来,共计24万字,首发于咪咕阅读,表现了“七七事变”前后以热血官兵谷少城与爱国女青年卢静姝为代表的宛平城民众在残酷的侵略战争面前作出的艰难选择与转变。任重与邱美煊以历史为依据,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并以他们在战争爆发前后从个体诉求向群体理想的转变,完成了一场精妙的叙事传达与人性感召,从四个层面对当下抗战题材的创作问题作出回应。

首先,真实的人物设定与合理的人性转变是对战争中人物塑造层面的回答。《宛平城下》以第十章“丢了一个日本兵”为分界,在前半部分用写实的笔触将战争爆发前暗流涌动的宛平城众生百相描绘得细致入微。作者通过主人公卢静姝的家庭矛盾开场,依托众人的个体诉求表达展开叙事。以卢学初为代表的独善其身者,得到内部消息后的首要诉求是逃往日本保全家庭,将国家民族屈居其后;而以卢静姝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则怀着青年学生的热忱,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将成为刘和珍君一样的殉道者视作浪漫而热烈的归宿。价值观的对立,加之父亲作为日货店的老板还续弦了亡友的日本妻子竹田美江,使得父女二人的嫌隙愈发增大。卢静姝为反抗父亲举家逃亡日本的决定毅然出走,进入了宛平城的学兵营,由此引入了第二阶段同军人谷少城的故事。以谷少城和王中阳为代表的年轻军人是积极反抗者的缩影,他们从未经历战争,满怀打退敌人保家卫国的斗志;而叶天明、吉星文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血腥与残酷的高层军官,则寄希望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就这样,苦于自身诉求未能实现的谷少城、卢静姝、王中阳三人相遇,三个年轻的生命彼此珍视,情感迅速升温,直到“七七事变”的到来打破了宁静。

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并未落入俗套的“高大全”、“矮小残”的脸谱化描写,而是为每一个人物设定了逻辑严密、合乎背景的个体诉求,再以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碰撞去渲染战前宛平城内的暗流涌动,几乎未见一刀一枪便把读者拉进战争的紧张氛围里,在情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宛平城内的众生百相也被一一展现。

其次,叙事层面作者的零度介入是还原战争场面、引发读者共情、阐述群体理想的有效范本。《宛平城下》后半部分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极具画面感的,强情节与动作性场面的细致描述如电影一般。任重与邱美煊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没有进行文学化的隐晦处理或者以单一的个体事件去侧面烘托壮烈的氛围,而是用零度介入的冷叙述去最大限度对战争场面进行还原。

战争所带来的精神震颤是难以想象的,人的个体诉求在战争阴影的逼仄下被反复抛失,同时发生在眼前的流血、死亡、山河破碎、家国沦落……这些会让人清醒地感知到家国的召唤、民族的呼喊以及流离者的哭号,群体理想被召唤: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这句话源自“七七事变”前夕,秦德纯以此话勉励年仅29岁的37师110旅219团团长吉星文。短短12个字,是整个中华民族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写照。在这一群体理想下,卢静姝、赵丽芳等青年学生放弃了原本稚嫩青涩的“理想”,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去勇敢地救助军人、拍下罪证;谷少城与王中阳等热血军人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不再执拗于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带着家国情怀去拼杀作战;卢学初、许志芳等人虽然最初被个体诉求遮蔽双眼,最后依然用自己的生命坚决捍卫了这一群体理想;全书主线卢、谷二人的青春爱情也以一种更为光辉的形式存在,谷少城选择了对宛平城的承诺,而卢静姝则坚定地留下一句“国难当头,哪还有时间想这事儿”,然后挽起谷少城的手,与他一同守护着他们相遇、相知、相恋的宛平城……可以说,小说对历史场面真实的描写给了众人从个体诉求到群体理想转变的心理支撑,那是民族危亡关头的主动选择,是战乱流离下的迫切希望。

第三,反成规的写作手法是作者在创造性层面用以增强戏剧性、促进主题传达的有力武器。在当下抗战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存在着两个极端现象,一是构建以暴制暴的幻想型文本,用所谓“马踏辽河、剑指东京”等虚构情节去回击民族之殇。但几乎所有经典的战争文学都是蕴含着反战思想的,战争的倾轧并不会因为种族、国别的不同而有所减少。第二个现象则是对日本形象的僵化塑造。提及日本人,大多数作品中的形象塑造都是惨无人道、无恶不作的。诚然,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暴行给中华儿女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与创伤,但是站在当下的立场去反窥历史,我们不应以狭隘的眼光去粗暴地定性所有文学作品中的日本人形象。在《宛平城下》中,除了松下次郎等日本的恶人形象外,任重与邱美煊突破了以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规,用大量笔触去塑造了一个贤良、隐忍而又怀有普世悲悯的日本女人竹田美江。

竹田美江几乎贯穿了全书的所有情节板块。她的亡夫是日本的反战人士,她亲眼见证了一个人只因为观念不同、表达诉求的不同即被打死,所以她跟着亡夫挚友卢学初来到中国后的首要诉求是安稳的家庭,她带有传统日本女性的色彩,尊夫爱子、善良贤惠,即便被小孩子们骂鬼婆娘、被卢静姝甩脸色,她也只是无奈又温柔地笑笑,然后转身去劝慰愤怒的卢学初。同时,作者让这一人物形象承担了全书最高层次的人性呼唤,让一个日本人代表全体人物去对日本侵华的暴行做了富有人性色彩的反抗。她挺着孕肚去照料中国的伤兵,给予流离失所的中国男孩缺失的母爱,当对她恶言相向的许志芳身处思想困境时,也是她第一个站出来去帮她开解。直到失去生命的前一刻,她仍然用生命在捍卫着人性的原初模样。竹田美江曾两次唱起与谢晶子所写的日本著名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为包围旅顺口军中的弟弟而悲叹》:

你不要死去,

你不要死去!

天皇不会亲自参加战役。

皇恩浩荡,

岂能有这样的旨意

让人们流血而死,

让人们死如禽兽,

还说什么

这就是荣誉。

第一次是唱给因战争失去双亲的中国小男孩荣生,竹田美江在中国的土地上,听着日本兵疯狂进攻的炮声,轻轻唱起了这首歌,那一刻是无关国别的,仅从人性角度诠释了一次生命之间的舐犊情深。第二次则是在死去之前,她面对着松下次郎等战争狂热分子,抚摸着腹中的孩子,唱给眼前这些还有些许人性残存的被战争异化的暴力机器,这一情节堪称全书最具人文情怀的一段构筑,在打破人物塑造僵化成规的同时也将全书的思想深度上升了一个维度,用看似温柔的方式给予全体读者一次震撼灵魂的“卡塔西斯”,向所有伤害人类的战争暴行表达着最坚定的反抗。

最后,从现实意义层面看,小说所表现出的是刻记战争之殇、抚慰民族情感功用。克罗齐曾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他强调了人在当下的记忆呼唤对重现历史的重要作用。“当生活的发展需要它们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变成现在的。”当代作家对战争题材进行写作挖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借由文学、艺术的力量让这些历史上的民族之殇被铭记、被反思、被抚慰。因此,《宛平城下》对人性的挖掘、对战争的控诉、对当下的呼唤,更显难能可贵。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墨星写作网官方推荐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