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读者,也照亮自己
6月26日下午,新余学院图书馆5楼天工论坛。
“这是江西网络文学界的一次聚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作家是一群勤奋、有情怀、热爱生活的年轻写作者,创作出了非同一般的业绩。”
“江西网络作家众多,保守统计,已经具备一定成绩和资历的,至少五六百人。”这支文学生力军,在各大平台攻城略地,在全国网络文学版图中点亮了江西坐标,牢牢巩固着江西网络文学名列前茅的整体实力。
台下,浪漫烟灰、天下第一白、残殇、上山打老虎额、为何有雨、潘海根、木子瞄瞄、纯情犀利哥、番茄、缸里有米、银羽……一个个正襟危坐,认真倾听。他们平均年龄刚过而立,最小的只有20岁。
“其实,网络作家十分辛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华丽,‘封神’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网络作家,都是心怀文学梦想走上了这条路。起初没有稿费,后来有了一点微薄收入,但大家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生命见证和哺育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如橙瓜网CEO萧逸所言,网络文学需要勤奋和才华的结合,还要有坚持和情怀,这是众多网络作家的共性,也是网络文学良好的行业品格。
幻想类是网络文学的主要题材,亦是江西网络作家的最多选择。但幻想不等于空想,每一个空间都需要现实逻辑的支撑,才能通过万千读者的挑选。上山打老虎额钟情明代背景的网文创作,为此他研读了《明史》《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等大量书籍;缸里有米的电脑中,存着《话说中国神话谱系》《古代民间传说》等大量文档资料;银羽在写一部与晋代有关的网文,收集的相关资料足有半米高,涉及晋代的服饰、饮食、官职等方方面面……结束一天的培训,银羽、上山打老虎额等十多人还聚在一起,探讨怎样塑造好角色、架设小说结构等,直到凌晨两点多,大家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这是一群会写作的孩子,一群勤奋的孩子,一群有情怀的孩子。”他们在最美年纪,沉醉汉语之美,用手轻触键盘,哒哒哒,敲出来的每个字符似乎都散发着光,合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读者,也照亮自己,“网”住了向上飞扬的青春。
经典化是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网文IP效应明显,实施全版权开发战略:以网络小说为母本,进行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出版、周边产品等开发,甚至漂洋过海,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表,吸引海外“粉丝”。“2007年以前,中国网络文学产值不到10亿元,去年高达150亿元,网络文学的产业链逐渐成熟。”但是必须承认,网络文学基数大,但精品率不高;更新快,但作者队伍文学素养参差不齐;自由开放,但过度依赖资本,文章注水、情节雷同等问题比较突出。
就此,主办方特别邀请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马季,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专家何平等把脉网络文学发展。而在专家们的授课中,“网络文学经典化”被反复提及。
“经典化,是网络文学进入文学主流的一个必须过程。不仅是读者喜爱,还要有专家研究、社会观察,以此完成经典化过程,进入文学史。”马季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边界正在逐渐被打破。比如日本,不再严格精分纯小说、大众小说等,许多大众小说的水准已经很高,可以直接进入大学讲堂、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等。“创新写作方式,加强现实主义创作,让网文真正变成一个多元的现场。这个转型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会有阵痛,但必须面对。”
马季从地域比较中,总结先进经验,而何平则试图从时间跨度中,探索经典化历程。他将网络文学细分为网络小说、网络长篇故事、爽文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创意脚本等四类,并由此展开分析。何平认为,网络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提供了空前的类型文学时代。“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网络文学自由开放,衍生了玄幻、推理、古言、都市、科幻等类型,但仍然不够。“经典化,不是即刻与《红楼梦》等传统经典比较,网络文学应与过去的自身比,有没有更精彩的进步。此外,网络文学是多文本,传统文学是单一文本,可能原文本不是经典,但影视化使其成为经典,比如《卧虎藏龙》。”
梁洪生则以丰富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江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及久远的尚文传统。“作家要善于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发掘写作素材,对乡土文明要有基本的认识和反思,注重文化的连续性,关注人性,关注社会,做文化的传承者。”
的确,文学传播的形式在变,不变的是“内容为王”、作品本身的魅力呈现。“中国网络文学总量已经超过1400万部”,如何走向经典化,萧逸也有他的思考:中国是有故事传统的,网络文学具备美丽的故事,大部分也具备一个美丽的价值观,但或许门槛较低,又或者作者急于求成,以致语言、结构等表现欠功力。“期待不应成为一种批判和鄙视,网络文学故事、语言的审美性,应由价值观的审美性来监督,而不应简单地以语言的审美性,来否定网络文学的所有价值。网络文学从商业中来到精神中去,这是一个成长过程,要有网络作家自身的学习锻炼,还要通过社会的帮助。”
网络无边界,作家有故乡
2018年1月,江西网络文学基地在新余学院揭牌成立。一年多过去了,6月27日晚,新余学院书香教室书墙高立,墨香氤氲,江西网络文学创作人员、研究人员、基地管理人员等一起回到基地,座谈江西网络文学创作。
为何有雨第一个站起来说:“很感激社会各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我们由衷地感到幸福。我们自己也应该为行业多做一些公益性的事情。只有一个更肥沃的土地,我们才能生长得更好。”
夏言冰来自河南,他是江西女婿,70后的他被大家戏称为江西网络文学大家庭里的“长者”,他坦言:“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靠浑水摸鱼、碰大运气就能赢得读者不可复制,行业越来越成熟、规范,越来越注重文学实力。我们既然从事了这一行,就应当珍惜行业、把握机会,紧跟时代,心中有方向、有责任,团结起来,一起往前走。”
“发展江西网络文学,可以尝试邀请‘文学大咖’担任基地顾问,建立紧密合作,丰富基地线上、线下活动,提供多元化服务,尤其是针对新生网络作家,打通信息壁垒,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长期的网络文学产业实践,让萧逸有着更广阔的视野,他认为评论队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网络文学需要评论,要有读者感性的评论,更要有专业的有建树的评论,创评结合,从舆论上占据高点。近几年,湖南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就得益于深厚的评论力量。”
网络无边界,作家有故乡。大家热烈讨论、建言献策,营造江西网络文学巍峨大厦所需要的一砖一瓦正渐渐明晰:“尽管我们是江西人,但可能我们对这片土地还不了解。地域写作,是一个作家的标签,也可能成为网络文学的一抹亮色。”“江西网络文学基地重点不在于落地,而在于落地扎根,开花结果,美丽绽放。”“随着移动终端时代的来临,网络小说只会越来越多元,会释放更多的空间,我们要不停地学习、充电,否则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文学最终以作品说话。”“网络文学要关注现实,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无疑,网络文学青春派年轻态,或许是最能体现这个时代多元风貌的文艺形式之一。最美丽、最多元,也最应当担负起成风化人的文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