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星写作
  • 灵感词库
  • 诗词库
  • 医学库
  • 佛学库
  • 词典库
  • 文库
  • 百度
  • 微信
  • 抖音
  • 知乎
  • 百科
  • 翻译
写历史小说
查阅

散官和勋官制度

2009/5/6 22:17:1917860 个作者有用

散官和勋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职结构中至少存在着两类: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这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以唐制为例,其时文武散阶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文武散阶都是二十九阶,分别以“大夫”、“郎”或“将军”、“校尉”等为名。这些大夫、将军等已不再是官职了,只是标志等级的阶号,好像近代的军衔。散阶和职事官阶并不一致,为此还发展出了“行”、“守”等术语以规范之。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散阶;在任满解职的时候,散阶依然维系着官员品级;在授予职事官时,散阶高低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曾有众多待遇从属于散阶,例如薪俸、给田免课、刑罚、班序、车舆、衣服等,此外还涉及致仕、封爵、置媵、营缮、丧葬、谥议等方面的待遇。    唐宋的散阶制,上承魏晋南北朝的制度余绪。由于士族门阀政治东风送暖,魏晋以来官制中的品位因素百花争艳。秦汉的领兵武职“将军”,很快就虚衔化为军阶。各种冗官、名号、荣衔的滋生如雨后春笋。散官大夫在汉代只是没有固定职事,却经常承担临时差使,魏晋以下则几乎就是冗散或荣衔。汉代加官本来具有的职能意义,在此期也明显淡化。南北朝时形成了东西省体制,两省文武散官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入仕初阶、迁转阶梯及用作加衔。此外秘书著作之官、东宫侍从及府官僚掾,也因优游无事、主要用于起家迁转而大为“品位化”了。在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下,中正依门第而定品,士人在入仕之初甚至之前,就先已拥有了一种作为官资的“门品”了。相关的各种选例,包括清浊有别、士庶有别、文武有别、官吏有别,都具有强烈的品位性质。后代好些品位性设置,都是此期发展起来的,例如重文轻武之制、流内流外之制等等。唐代的文武散阶就来自南北朝的文散官和将军号,而且与东西省散官呈沿革关系。    由唐宋而至明清,散阶制度发生了变化。明代的散阶形似唐宋而实已变质:唐代是据门荫而授阶、据阶而授官,官职来自位阶,或说以“阶”为基准;明制却是据官而授阶的,有官职才有位阶,散阶通过入流和考满来授受,并依职事变动相应调整,如此而已。所以学者认为明代散阶仅是一种荣衔,不再有独立于官品。清代官员的等级待遇进一步向实际职务倾斜,散阶制继续淡化、简化,甚至混同于封赠,面目全非了。    此外还有勋官,产生于北周,主要用于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因此,在官阶、封爵之外,又多了一种表示等级的制度。勋官与散官也有一定关系,如唐典里规定:五品以上者勋官,番上四年,六品以下番上五年,可以被简选授予散官;简选不从第者,五品以上与六品以下分别再得番上四年与五年;再简选时没有选中的,十二年者再番上六年,八年者再番上四年,等等。没有取得散官的勋官,仅仅比平民的身份略高一点。勋官与平民不同之处:一是勋官依令由政府授给勋田,但实际上所授土地与白丁并无多大区别;二是在刑法上,勋官和职事官、散官的待遇一佯,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可以减—等;三是有充任吏胥的资格,如唐制勋官五品以上者,可以任州镇仓督、州县市今、录事等,六品以下可充任里正;四是有免除征役的特权,但须按规定到兵部和州县上番;五是法律上禁止白丁重婚,勋官则可以娶妾。它与散官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主要按功劳授予,犹如汉代的取得军功爵。至明代时勋官始分文武两种,清代废除勋官,与世爵合并。    一、隋唐时期的散官和勋官1、隋以前的散官和勋官:散官之制始于两汉,指的是无印绶、不理事的官员。如汉之大夫、博士、谒者、郎官,或无专职而参预议论政事,或侍从左右,传达诏命。此外,自汉魏以来的加官加衔(如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侍中、光禄大夫等)到南北朝时也成为散官的一大来源。到北周时,仿《周礼》之制设置六府,改易百官之名,然自汉魏以来的侍中、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仍然设置,但无实际职掌,其中侍中、散骑常侍为加宫,不著品;其余自正八命以下至一命,依次而定其阶。北周散官及其相应命级为:侍中、散骑常侍,均为加官,不著品;左、右光禄大夫,正八命;左、右金紫光禄大夫,八命;左、右银青光禄大夫,正七命;太中大夫、中散大夫,七命;谏议大夫、诚议大夫,正六命;左、右中郎将,六命;左、右员外常侍,正五命;奉车都尉、奉骑都尉,五命;虎贲给事、冗从给事,正四命;给事中、奉朝请,四命;左、右员外侍郎,正三命;武骑常侍、武骑侍郎,三命;强弩司马、积弩司马,正二命;武骑司马、武威司马,二命;殿中司马、员外司马,正一命;山林都尉、淮海都尉,一命。    勋官起于周、齐交战之时,北周建德四年设置,最初以府兵制之统御官之名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成为不理事的散秩。北周勋官共十一等级:上柱国、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大将军,以上四级皆正九命;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上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以上四级皆九命;大都督,八命;帅都督,正七命;都督,七命。    2、隋朝的散官和勋官:隋初,散官设置为:正二品:特进,左右光禄大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朝议大夫;正四品:朝散大夫。    以上诸散官授给有声望的文武官员。开皇六年,另在六至九品设置八郎八尉共十六阶散官:正六品:上阶为朝议郎,下阶为武骑尉;从六品:上阶为通议郎,下阶为屯骑尉;正七品:上阶为朝议郎,下阶为骁骑尉;从七品:上阶为朝散郎,下阶为游骑尉;正八品:上阶为给事郎,下阶为飞骑尉;从八品:上阶为承务郎,下阶为旅骑尉;正九品:上阶为儒林郎,下阶为云骑尉;从九品:上阶为文林郎,下阶为羽骑尉。    隋初勋官沿用周制,仅改柱国大将军为柱国,上开府仪同以下改“大将军”为“三司”,品级为: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开府仪同三司,正四品;上仪同三司,从四品上;仪同三司,正五品上;大都督,正六品上;帅都督,从六品上;都督,正七品下。    隋炀帝大业三年,更定官制,重改品级。废特进、八郎、八尉、十一等勋官,并省朝议大夫。散、勋官合并,更定后的散职从一至九品,分别为:光禄大夫,从一品;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正议大夫,正四品;通议大夫,从四品;朝请大夫,正五品;朝散大夫,从五品。以上共九大夫。    建节尉,正六品;奋武尉,从六品;宣惠尉,正七品;绥德尉,从七品;怀仁尉,正八品;守义尉,从八品;奉诚尉,正九品;立信尉,从九品。    此外,原勋官中四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改为从一品散官。    3、唐朝的散官和勋官:唐朝沿置了散官和勋官,贞观后散官开始分文武。曾规定:职事官与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官居职事官之下,武散官次之,勋官又次之。    1)唐文散官:唐初高祖武德年间的文散官定制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从一品;特进、右光禄大夫,正二品;散骑常侍,从三品;太中大夫、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中大夫,从四品上;员外散骑常侍,从四品下;中散大夫,正五品上;散骑侍郎,正五品下;通直散骑侍郎,从五品上;员外散骑侍郎,从五品下;朝议郎、承议郎,正六品;通议郎、通直郎,从六品;朝请郎、宣德郎,正七品;朝散郎、宣义郎,从七品;给事郎、征事郎,正八品;承奉郎、承务郎,从八品;儒林郎、登仕郎,正九品;文林郎、将仕郎,从九品。    共二十九阶。    太宗贞观十一年略作改动调整,仍为二十九阶,成为永制: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特进为正二品,光禄大夫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太中大夫为从四品上,中大夫为从四品下;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朝议郎为正六品上,承议郎为正六品下;奉议郎为从六品上,通直郎为从六品下;朝请郎为正七品上,宣德郎为正七品下;朝散郎为从七品上,宣义郎为从七品下;给事郎为正八品上,征事郎为正八品下;承奉郎为从八品上,承务郎为从八品下;儒林郎为正九品上,登仕郎为正九品下;文林郎为从九品上,将仕郎为从九品下。    2)唐武散官:唐初高祖武德年间置散号将军以加武士之无职事者:辅国大将军,正二品;镇军大将军,从二品;冠军将军,正三品;云麾将军,从三品;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将军自正四品上到从五品下。    太宗贞观十一年,设置武散官,也是二十九阶: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辅国大将军为正二品,镇军大将军为从二品;冠军大将军为正三品,云麾将军为从三品;忠武将军为正四品上,壮武将军为正四品下;宣威将军为从四品上,明威将军为从四品下;定远将军为正五品上,宁远将军为正五品下;游骑将军为从五品上,游击将军为从五品下;昭武校尉为正六品上,昭武副尉为正六品下;振威校尉为从六品上,振威副尉为从六品下;致果校尉为正七品上,致果副尉为正七品下;翊麾校尉为从七品上,翊麾副尉为从七品下;宣节校尉为正八品上,宣节副尉为正八品下;御武(侮)校尉为从八品上,御武(侮)副尉为从八品下;仁勇校尉为正九品上,仁勇副尉为正九品下;陪戎校尉为从九品上,陪戎副尉为从九品下。    另外,唐显庆三年置授予外国首领的武散官,有十六阶:怀化大将军为正三品上,怀化将军为正三品下;归德大将军为从三品上,归德将军为从三品下;怀化中郎将为正四品下,归德中郎将为从四品下;怀化郎将为正五品下,归德郎将为从五品下;怀化司阶为正六品下,归德司阶为从六品下;怀化中候为正七品下,归德中候为从七品下;怀化司戈为正八品下,归德司戈为从八品下;怀化执戟长上为正九品下,归德执戟长上为从九品下。    3)唐勋官:唐高祖武德七年沿用了周隋的十一等勋官,唯改其名称,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自正二品至从七品(四品以下为各品上阶)。贞观十一年,改上大将军为上护军,大将军为护军,以后成为永制。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    二、宋元时期的散官和勋官1、宋朝的散官和勋官:北宋前期,沿袭唐制,官阶分本官阶和散官阶。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共二十九级,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到陪戎副尉共三十一级(与唐二十九阶相比,增加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在冠军大将军下;从三品归德将军,在云麾将军下)。太宗初年,为避(光义)讳,将文散官命的正议大夫改为正奉大夫,通议大夫改为朝奉大夫等。京朝官和选人,遇郊祀等庆恩,每次加五阶,到朝散大夫以上,每次加一阶。武官诸司使以上,如使额高者加金紫光禄大夫阶;内殿祟班初授,加银青光禄大夫阶。散阶较为复杂,但作用不大,所以在神宗改制时废除了。此后,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如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副使、团练副使、州别驾、长空、司马、司十、文学、助教等。    北宋前期的本官阶,是在太宗末年和真宗时期确定的。其中文臣自太师、太尉、太博到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共四十二阶;武臣自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到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共二十七阶。神宗元丰改制,将原有的京朝宫本宫阶改为职事官的名称,而新定的京朝官本官阶即寄禄官阶采用了原有的散官阶名称。这种新定的京朝官寄禄官阶,自开府仪同三司到承务郎共二十五阶。其中自开府仪同三司到通直郎,共二十阶,属升朝官;自宣德郎(微宗政和间改称宣教郎)到承务郎,共五阶,属京官。哲宗元祐三年(1088),将朝议、中散、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等大夫分置左、右,比前增加了六阶。次年,进一步将朝请大夫到承务郎的官阶各分为左、右,增加了十四阶。绍圣(1094一1098)到大观(1107—1110)间,恢复新法,基本取消了左、右之分。高宗时,举行元祐之政,再次分置左、右:文臣为左,其他人为右。孝宗淳熙初(1174),又取消了左、右字。祟宁二年,将选人的本官阶进行改革,以便与京朝官的本官阶统一起来。政和二年(1112),再次改换选人的最后三阶名称,由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改为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其间,还在大观初年(1107),增加升朝官的寄禄阶,计有宣奉、正奉、通奉、中奉、奉直等大夫,共五阶。加上选人的寄禄官阶,文臣的寄禄官阶至此完备。同时,对武臣的寄禄官阶进行整顿,保留了节度使以下到刺史六阶,新设太尉—阶,作为武阶之冠;将横班正使各阶一律改为“大夫”、副使各阶改为“郎”;将诸司使改为武功大夫等阶,诸司副使改为武功郎等阶。政和六年,又新设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等五“大夫”(属正使)和五“郎”(属副使)。下面是政和末年文臣自开府至迪功的三十七阶: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原宣德郎,政和避宣德门改)、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崇宁时通仕郎,政和再换)、修职郎(崇宁时登仕郎,政和再换)、迪功郎(崇宁时将仕郎,政和再换)。    政和时的武选,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二阶:太尉(政和新置)、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敦武郎、修武郎、从义郎、秉义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下班祗应。    以后几经变化(见前),南宋孝宗以后的文阶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录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以上旧为侍从官)、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以上系卿、监)、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以上系正郎)、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以上系员外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以上系京官)、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以上系奏补未出身官人)。承务郎以上四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内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    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于是有郎居大夫之上。至绍兴,始厘正其序:太尉、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以上为横行十三阶)、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以上系旧诸司正使八阶)、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亲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以上旧为横行副使,政和更新,增益共十二阶)、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以上旧诸司副使八阶)、训武郎、修武郎(以上为大使臣)、从义郎、秉节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以上为小使臣)。进武校尉、进义校尉、下班祗应、进武副尉、进义副尉、守阙进义副尉、进勇副尉、守阙进勇副尉(以上无品)。承信郎以上并五年一转,至武功大夫,有止法。    宋勋官仍为十二转,与唐代相同。京官和选人从武骑尉开始升转,升朝官从骑都尉开始升转,逐级而进。骑都尉以上,两府和正任以上武臣遇到朝廷恩典,每次升转的级,文、武朝官升转一级。微宗政和三年(1113),罢文臣勋官,南宋复旧。    辽的文散官和勋官与唐制基本一致,只是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因避太宗德光之讳,分别改为崇禄大夫、金紫崇禄大夫、银青崇禄大夫。    2、金朝的散官和勋官:金朝文武散官与唐制有较大变化,表现在文散官增至四十二阶,武散官的一、二品皆用文资。    四十二阶文散官如下:从一品上为开府仪同三司,中为仪同三司,中次为特进,下为崇进;正二品上为金紫光禄大夫,下为银青荣禄大夫;从二品上为光禄大夫,下为荣禄大夫;正三品上为资德大夫,中为资政大夫,下为资善大夫;从三品上为正奉大夫,中为通奉大夫,下为中奉大夫;正四品上为正议大夫,中为通议大夫,下为嘉议大夫;从四品上为大中大夫,中为中大夫,下为少中大夫;正五品上为中议大夫,中为中宪大夫,下为中顺大夫;从五品上为朝请大夫,中为朝散大夫,下为朝列大夫;(旧奉德大夫,天德二年更。)    正六品上为奉政大夫,下为奉议大夫;从六品上为奉直大夫,下为奉训大夫;正七品上为承德郎,下为承直郎;从七品上为承务郎,下为儒林郎;正八品上为文林郎,下为承事郎;从八品上为征事郎,下为从仕郎;正九品上为登仕郎,下为将仕郎;从九品上为登仕佐郎,下为将仕佐郎。(此二阶,大定十四年创增。)    武散官,凡仕至从二品以上至从一品者,皆用文资。自正三品以下为:正三品上为龙虎卫上将军,中为金吾卫上将军,下为骠骑卫上将军;从三品上为奉国上将军,中为辅国上将军,下为镇国上将军;正四品上为昭武大将军,中为昭毅大将军,下为昭勇大将军;从四品上为安远大将军,中为定远大将军,下为怀远大将军;正五品上为广威将军,中为宣威将军,下为明威将军;从五品上为信武将军,中为显武将军,下为宣武将军;正六品上为武节将军,下为武德将军;从六品上为武义将军,下为武略将军;正七品上为承信校尉,下为昭信校尉;从七品上为忠武校尉,下为忠显校尉;正八品上为忠勇校尉,下为忠翊校尉;从八品上为修武校尉,下为敦武校尉;正九品上为保义校尉,下为进义校尉;从九品上为保义副尉,下为进义副尉。(此二阶,大定十四年创增。)    勋级:正二品为上柱国,从二品为柱国;正三品为上护军,从三品为护军;正四品为上轻车都尉,从四品为轻车都尉;正五品为上骑都尉,从五品为骑都尉;正六品为骁骑尉,从六品为飞骑尉;正七品为云骑尉,从七品为武骑尉。与唐制同。    3、元朝的散官和勋官:元朝的制度沿袭金朝,于元世祖至正年间制定。其中文散官四十二阶: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俱正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从一品;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正二品;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从二品;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嘉议大夫,正三品;太中大夫、中大夫、亚中大夫(旧为少中,延祐改亚中),从三品;中议大夫、中宪大夫、中顺大夫,正四品;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列大夫,从四品;奉政大夫、奉议大夫,正五品;奉直大夫、奉训大夫,从五品;承德郎、承直郎,正六品;儒林郎、承务郎,从六品;文林郎、承事郎,正七品;征事郎、从事郎,从七品;登仕郎、将仕郎,正八品;登仕佐郎、将仕佐郎,从八品由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六品至九品为敕授。敕授则中书署牒,宣授则以制命之。武散官除授同。武散官有三十四阶: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正二品;奉国上将军、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从二品;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昭毅大将军,正三品;安远大将军、定远大将军、怀远大将军,从三品;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正四品;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从四品;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正五品;武义将军、武略将军,从五品;承信校尉、昭信校尉,正六品;忠武校尉、忠显校尉,从六品;忠勇校尉、忠翊校尉,正七品;修武校尉、敦武校尉,从七品;保义校尉、进义校尉,正八品;保义副尉、进义副尉,从八品。    勋官变为十阶: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骁骑尉正五品,飞骑尉从五品;    三、明清时期的散官和勋官1、明朝的散官和勋官:明朝的散官制度与唐宋时不同,表现为按官授阶,因此散官的地位与作用下降。与官品相配,明散官也分为九品十八级,从九品至正五品及正、从一品每级又有初授、升授两等,从四品至正二品则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散官的授予办法是,初授或升授某品官,司时赐予初授散官;初考称职时,赐升授散官;再考功绩显著者,赐加授散官。考核平常者,不赐升授或加授散官。除给散官外,文官一品至五品,武官一品至六品,经再考,可参照散宫同时授予勋级。因此,散官与勋级既是附加性官衔,又可视为考核制度的补充,但与实职和俸禄并无关系。    明之文散阶有四十二阶,以历考为差: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明之武散阶三十阶: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明朝的勋级与以前相比有所变化,文武勋分开。文勋十级: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    武勋六品十二阶: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2、清朝的封赠官阶:清代官员的等级待遇进一步向实际职务倾斜,散阶制继续淡化、简化。勋级撤并入世爵世职,散官则变成了封赠。    从顺治初年起,清朝政府就规定,凡官员“覃恩及三年考满”,按品衔高低都可以封赠。康熙四年(1665年),停官员三年考满给予封典例。故官员只要碰到朝廷庆典,颁发恩诏,而任职在2年以上者,便可请求封赠。其封阶名称是:文官封赠十八阶: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    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授征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    武官封赠十八阶:正一品授建威将军,从一品授继威将军;正二品授武显将军,从二品授武功将军;正三品授武义都尉,从三品授武翼都尉;正四品授昭武都尉,从四品授宣武都尉;正五品授武德骑尉,从五品授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授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授武信骑尉,从七品授武信佐骑尉;正八品授奋武校尉,从八品授奋武佐校尉;正九品授修武校尉,从九品授修武佐校尉。    按照顺治年间的规定,文职正从一品均称光禄大夫,只是正一品官在光禄大夫前加特进二字。武职一品称荣禄大夫。经乾隆三十二年改定,始将武职中的荣禄大夫移于文从一品。至于武职封赠名号的变化就更大了,以上所列,系乾隆三十二年最后更定的。


觉得这篇写作素材对您有用?您可以 ——

加入我的收藏 复制本文地址
墨星写作官方推荐

分类小说素材库

AI写助师
上新和历史 墨星写作网VIP 引荐员计划
我的 客服
墨星企业微信客服

墨星官方微信客服

或打开微信扫码